文|侃見財經
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正在落下帷幕。
曾經想在低端快遞市場分一杯羹的順豐最終也選擇了偃旗息鼓,守好自己的中高端市場。而其他的快遞,也大多在自己固有的圈層當中,無法突圍。
此前,順豐將自己苦心經營了三年的豐網以11.83億的價格賣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極兔,這也被外界解讀為,要逐步放棄低端市場,重新走回“老路”。
當然,順豐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隨著電商市場增速逐漸放緩,物流行業也會與之匹配,降低增速。有統計顯示,快遞行業的巔峰大概在2017年,當時順豐的年度凈利潤高達77億,比“三通一達”的總和還要多。
隨著行業進入紅海期,快遞巨頭之間的競爭,導致了快遞的單價越來越低,服務質量也在變得越來越差,甚至有一些快遞企業退出了鄉鎮市場,這樣的怪象也是行業極度競爭帶來的必然結果,但隨著行業的變化,快遞企業開始逐步的將自己的力量集中在擅長的優勢領域,重新布局。
不得不說,雖然這幾年快遞行業的企業借助資本的力量,風風火火的折騰了一段時間,但是沒有一家最終完成設想,但是作為上市公司,這些企業又受制于市場的規則,最終都要用營收以及凈利潤的增長來說服投資人。
從不上市到擁抱資本市場,順豐就是其中的典型。
7月8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對香港資本市場股權融資進行研究咨詢、探討論證等前期工作。換一句話說,順豐在登陸A股六年之后,有可能要在香港市場進行二次上市。
對于順豐走這樣一步路,實際上并不難理解。
侃見財經認為,順豐經過了五六年的充分競爭,在借助資本的力量的前提下,并未達到想要的目的。此前的競爭對手極兔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圈層”,正在謀求上市。而順豐轉而放棄了與極兔之間的競爭,也就意味著順豐基本放棄了部分低端市場,而在高端市場京東物流又虎視眈眈,菜鳥也直接下場,所以雖然順豐穩抓高端市場,但并不是完全沒有風險。
因此,從這個維度而言,順豐必須穩固自己在高端市場的地位,因此選擇港股IPO正當其時。另外順豐同時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預計當期實現歸母凈利潤40.2億元至42.2億元,同比增長60%至68%。
業績雖好,但隱憂也不少。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是企業繞不開的彎,因此,在資本市場的騰挪也是非常正常,早在2021年,順豐控股作價175.55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51.5%的股權。而嘉里物流承擔的就是順豐增量部分的重任。
根據資料顯示,嘉里物流的核心業務包括綜合物流、國際貨運代理及供應鏈解決方案,擁有橫跨六大洲遍及全球的配送網絡。換句話說,進入國際市場是順豐收購嘉里物流的重要條件之一。
當時,順豐也表示,收購嘉里物流將進一步完善其國際業務板塊。
綜合而言,當下國內快遞市場競爭的格局基本確定,行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趨于尾聲,哪里有增量,就去哪里開拓市場成為了快遞企業的必選項,因此此時在國際市場加大投入力度就必須在港股市場有一定的作為,這也就理解了順豐為什么在當下這樣的環境當中研究港股IPO了。
根據市場消息,早在2021年末的時候就曾傳出了順豐港股IPO的消息,當時有傳言稱順豐將募資50億美元,但最后被順豐否認。
侃見財經認為,當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對于這些快遞公司而言,最近一兩年的布局有可能影響未來的五到十年。所以,盡管行業格局已定,板塊也趨于穩定,但是競爭有可能會繼續延續,擁抱國際市場,就成了順豐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