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summer
近日,李玟因抑郁癥去世一事讓眾人無比痛心,倍感唏噓。據她的姐姐李思林Nancy在社交媒體上透露,7月2日李玟因抑郁癥在家中輕生,于2023年7月5日經搶救無效去世。隨后,華納音樂北京發(fā)文,表示:“雖然CoCo離開了,但希望她的愛和光芒永遠照耀著我們每一個人”。
更令人痛心的是,就在她輕生這天,還給粉絲錄言留言,表示:“我會加油,這段時間希望你們身體健康快樂,我非常想念大家,我在努力努力。”然而,人們卻不知道,這竟是她最后留下的只言片語。
作為首位獻唱奧斯卡的華人歌手,李玟為這個世界留下了諸多寶貴的音樂財富,1975年出生的她于1993年出道,1994年,發(fā)行個人首張音樂專輯《愛就要趁現在》。一直以來,李玟總是以陽光笑容示人,將積極樂觀的一面留給大家,然而,令人難以想象的卻是,她背后是一道又一道沒有愈合的傷疤。2016年2月,李玟透露因患上急性支氣管炎而完全失聲,喉嚨出現嚴重狀況。2023年2月,李玟對外透露將入院治療腿部舊疾,熟料,不過數月時間,李玟就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抑郁癥群體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正視這一問題。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數據,1990年至2019年,中國抑郁障礙患病率從每十萬人2884.52例上升至每十萬人3519.26例,30年間增長約22%,越來越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就有3.5個抑郁癥患者。除此之外,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抑郁障礙患病率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其中,60-69歲為抑郁障礙發(fā)病的高峰年齡段,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癥。更為重要的是,抑郁障礙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不足10%,抗抑郁藥物銷售額10年間翻了一番。
當這一問題愈加嚴重,當患病人群越來越多,我們該如何應對?當它如影隨形之時,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希望在本期特別策劃中,你能夠找到答案。
PART 1 何為抑郁癥?
抑郁癥正日漸滲透我們的生活,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痛苦。它絕不是單純的悲觀或抑郁情緒,而是有著復雜臨床診斷標準的精神疾患。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抑郁癥是全球主要致殘性疾病之一,也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原因。
瑪麗·簡·塔基作為英國國家醫(yī)療服務體系(NHS)精神衛(wèi)生信托基金會的精神病顧問醫(yī)生,多年來持續(xù)研究相關問題,在多年臨床經驗中,瑪麗·簡·塔基對抑郁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為了讓生活在日常中的普通群體更加了解這一病癥,瑪麗·簡·塔基攜手紐卡斯爾大學心理醫(yī)學教授簡·斯科特共同創(chuàng)作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一書,為人們做出了詳盡科普。
全書通過系統(tǒng)介紹了抑郁癥在人類社會中的演變歷史,分述了導致抑郁癥的生物、心理、社會原因,介紹了容易罹患抑郁癥的人群特征,最后還擴展了抑郁癥診療手段的發(fā)展與未來。
此外,還逐一探討了與抑郁癥相關的社會爭議及由它帶來的負擔等議題。那么,回歸到最初,到底什么是抑郁癥?抑郁癥的典型特征又是什么呢?
對此,瑪麗·簡·塔基和簡·斯科特在本書中指出:首先,抑郁癥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心情低落、快感缺失,嚴重的甚至想要傷害自己、自殺。其次,它的核心癥狀是悲傷和沮喪情緒,并伴有睡眠問題和軀體不適。
換句話說,罹患抑郁癥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像是慢性疾病,很難在一瞬間或短期時間內得到解決。
為了幫助人們進一步判斷抑郁癥,書中還貼心地為大家提供了【重性抑郁的診斷標準示例】,通過準確的數據和科學依據來厘清疑問。
與此同時,作者還指出適當地鍛煉,及時的治療,可以讓我們的情緒回歸平和與安寧。也可以通過早睡早起,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事實上,本書并不全然是一本患者指南,但作者在書中對抑郁癥進行了極為客觀的呈現,盡其所能用通俗易懂而簡短的語言展現出抑郁癥研究和診療的前世今生。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通過此書對抑郁癥及其患者群體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未來對抑郁癥患者有更多的包容,形成一個理解、尊重、關愛、陪伴、支持的氛圍,幫助身邊的每一位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復。
圖片來源:譯林出版社
薦書:《抑郁癥》
作者: (英國)瑪麗·簡·塔基 / (英國)簡·斯科特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 牛津通識讀本
譯者: 楊娟
PART 2 學會訴說憂傷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預言,2030年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第一位的疾病。
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患病群體,現代醫(yī)學盡管能夠主導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致力于尋找抑郁癥的生物基礎。但迄今為止,卻無法探尋其病因機制,所有的診治都基于患者主訴的癥狀。這就使得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都能夠參與到抑郁癥的本體論討論中來。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社會學家戴維·A.卡普寫出《訴說憂傷:抑郁癥的社會學分析》一書,從患者親身經歷的角度為我們揭示了抑郁癥的其他可能性。憑借此書,卡普還斬獲社會學“查爾斯·霍頓·庫利”獎。
本書以作者自身經歷和社會學的想象力,結合主、客位兩種視角和方法,通過對50名抑郁者的親密訪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抑郁經歷、想法和感受,為揭示抑郁癥復雜的社會過程提供了獨特的社會學視角。
全書聚焦于抑郁者如何理解這種從本質上來說是模棱兩可的生活情境,他們的抑郁意識如何隨時間推移而發(fā)展,他們如何看待精神病學和藥物治療,從而如何與家人和朋友打交道。
在書中,你可以看到卡普的采訪時而尖銳,時而令人不安,時而幽默,時而睿智,讓我們驚嘆于抑郁者在處理痛苦時的勇氣,也聽到了抑郁的真實感覺:它就像是隱而不見的真空,爬進你的大腦,趕走你的理智,理性思維完全缺失。它讓你感覺渾身冷得刺骨,感覺有一股毛骨悚然、驚恐萬狀的霧氣彌漫在殘存的頭腦中……
通過真實的個人及書中其他個體的清晰經歷,本書跳出了對“醫(yī)學模式”的盲目遵從。卡普認為,目前尋找抑郁癥的病因和萬無一失的治療方法,猶如天方夜譚。更重要的是,需要傾聽作為疾痛主體的患者如何訴說和闡釋抑郁癥所帶來的精神痛苦,患者的“抑郁癥生涯”如何發(fā)生轉變。
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學會設身處地的了解患者的心情及感受,更深刻的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從而更好的擁抱他們。
圖片來源:上教人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薦書:《訴說憂傷:抑郁癥的社會學分析》
作者:[美]戴維·A.卡普
譯者:幸君珺 蕭易忻
出版社:上教人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PART 3 學會尋求幫助
抑郁癥在全球都是最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實際上,有五分之一的女性和十分之一的男性在其一生中都有過抑郁的經歷。
因為抑郁癥過于普遍,所以有時候會被稱為心靈感冒。然而這種認知未免失之輕率,容易讓人誤會得了抑郁癥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你或者你的親朋中有人得了抑郁癥,你就會知道抑郁癥會讓人變得格外脆弱,會顯著地影響日常生活。此外,當你自身被診斷為患有抑郁癥時,往往會在尋求康復的道路上,產生諸多疑問。
也許你想知道什么是最佳的治療方案,想了解自己的治療是否取得進展,以及你應該告訴誰你得了抑郁癥。這些問題在由李·H.科爾曼所撰寫的《戰(zhàn)勝抑郁癥》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本書的目的主要是為抑郁癥人士及其家人提供一套通俗易懂、易于上手、以證據為基礎的策略,幫助他們應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會了解到:
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在康復中你有望獲得什么;
睡眠與飲食習慣的微小改變就能帶來不同;
如何監(jiān)控自己的治療進展;
隨著狀況的好轉,如何調整治療策略;
…………
有了這份指南,相信所有抑郁癥人士可以和那些從病痛中康復的人士一樣,變得更為強壯、健康和快樂。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薦書:《戰(zhàn)勝抑郁癥》
作者:[美]李·H.科爾曼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閱想時代
PART 4 學會利用積極情緒
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及多年疫情影響,人們發(fā)覺自己對生活似乎失去了一定的掌控感,幸福指數直線下降,對健康的擔憂、對未來的迷茫、對經濟的不看好等負面情緒正在全方位的侵襲人生。如果我們一味放任這種消極情緒的擴大,不僅僅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是不安定的因素。
因此,越是在這種環(huán)境里,越需要我們去正視自己,更好的采取積極措施去調節(jié)自我情緒,比如常常肯定暗示自我和保持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長此以來它會擴展我們的思維和視野,促進身心健康,讓我們變得更加堅韌,從而收獲完滿人生。
換句話說,人們并不是因為生活圓滿、身體健康才感受到積極情緒的,而是由衷的積極情緒創(chuàng)造了圓滿與健康的生活。那么,怎么才能提升并利用自己的積極情緒呢?
作為積極心理學領軍人,芭芭拉將理論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在《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她為人們呈現了極具開創(chuàng)性和顛覆性的研究成果。
本書集結了芭芭拉對積極情緒的應用研究,比如通過“擴展和建構理論”指出了積極情緒對提升人們創(chuàng)造力的巨大意義;闡述了什么是“最佳情緒配比”,讓我們看到了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平衡狀態(tài)是怎樣的......
可以說,這本書是了解積極心理學核心和前沿理論不可不讀的佳作。如果你對心理學尤其是積極心理學感興趣,這本書干貨滿滿的理論成果能讓你對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果你想提升幸福感和創(chuàng)造力,這本書也能給你切實可用的實操指南。
比如,作者在書中指出十種積極情緒包含喜悅、感激、寧靜、興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勵、敬佩和愛。為了更好的調動積極情緒,作者認為可以適時建立「喜悅檔案袋」,這之中可以包含以下內容:
1、當你覺得安全、輕松和喜悅,對于那一刻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感到絕對的高興,是在什么時候?
2、當事情完全按照你的心意發(fā)展,甚至比你期待的還要好,是在什么時候?
3、當你感到腳步輕快、止不住地微笑或者有一道暖融融的光線照射在身上,是在什么時候?
4、當你覺得好玩,想要一躍而入并參與其中,是在什么時候?
當列出上述問題并一一解答時,你會發(fā)現這種美好回憶和積極情緒的力量會讓你充滿愉悅因子,也會讓你更有底氣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其實,生活不如意是人生常態(tài),只有學會創(chuàng)造積極情緒、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感和美好生活。也唯有修煉好這項人生技能,我們才能保持理智、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圖片來源:湛廬文化·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
薦書:《積極情緒的力量》
作者:[加]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譯者:王珺
出版社: 湛廬文化·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
PART 5 學會走進自然
天才建筑師安東尼·高迪說過:“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心理醫(yī)生,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一只蝸牛……都能給人帶來撫慰。心情糟糕的時候,不如就去野外走一走。
事實上,這也是一位抑郁者患者為自己選擇的治療方法。飽受抑郁癥困擾長達25年的艾瑪,常常陷入負面的情緒之中,她是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抑郁像一條大黑狗潛伏在腦中,帶來自毀意念,走出家門去社交和交談變得可怕起來。抑郁中的我堅信,自己沒有什么有趣的話要說,出門社交毫無意義,避免和朋友一起玩耍更輕松。”
換句話說,抑郁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快感缺失。它偷走了一個人從各個方面享受生活的能力,而影響社交的后果就是自我孤立,大大打擊社交信心,最終形成一個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抑郁癥對患者的控制也隨之加強。
那么,我們該如何和終其一生都在與其斗爭的情緒疾病和諧共處或者更好地治愈它呢?或許,大家都忽略了最好的心理醫(yī)生就在身邊,那就是大自然。
厭倦自己抑郁狀態(tài)的艾瑪,不知道什么時候起,突然有一天,她決定換一種生活,從繁華的城市搬到了劍橋郡的農莊。從此,只要條件允許,她就去野外散步。通過一年的自然療愈,她的抑郁癥開始好轉,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和諧。
由此,她得出結論:大自然才是天然的心理醫(yī)生。回歸野外,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同時,她也將治愈自己的過程融匯成《大自然治好了我的抑郁癥》一書。
在這本艾瑪的手繪筆記里,她記錄了自己一年的野外觀察,詳細記載了大自然是如何神奇地影響了她的情緒。人們通過這部繪本,追隨她的腳步,踏上了一條條小路,尋找到花草樹木的芬芳,欣賞到了大自然里的神奇景色,最終開啟了一場心靈療愈之旅。
對于那些在情緒的低潮掙扎或者熱愛大自然的人們來說,這本書或許就是一本神奇的療愈之書。不妨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一番吧,或許你可以從中汲取更多力量。
圖片來源:四川文藝出版社
薦書:《大自然治好了我的抑郁癥》
作者:[英]艾瑪·米切爾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眾和晨暉
譯者:張馨文
尾
“不知道什么緣故,我是這樣的悲傷……”
曾經受過抑郁困擾的詩人海涅,
在他的詩歌《羅蕾萊》中這樣開頭,
短短一句,
就詳盡道出了抑郁患者的真切感受。
事實上,
抑郁癥并不單單是一種悲傷的情緒,
它更多是一種生理性疾病,
與遺傳和環(huán)境刺激都有關系。
當人們被無比沮喪、無助的心情籠罩時,
就仿佛被一只無形的黑狗纏繞咬住不放。
在TOPHER看來,
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積極正視內心的所有問題,
正確尋求最專業(yè)、最有效的醫(yī)療幫助,
才能更好的與其作斗爭,
讓自己走出精神的“曠野”,
最終用微笑擁抱彩虹和陽光。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yè)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