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瀚視野觀察
今年以來,對于各家汽車企業來說,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特斯拉大規模降價之后,各種價格戰可謂是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各種公關戰、輿論戰也是并不罕見,市場的競爭已經日益白熱化,就在這個時候16家車企突然宣布握手言和,車企大戰終于要終結了嗎?
一、16大車企握手言和?
據第一財經的報道,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上,16家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下稱“《承諾書》”),《承諾書》內容的第一條就是“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這16家車企既包括傳統汽車集團,也包括頭部造車新勢力,分別為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汽集團、廣汽集團、中國重汽、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吉利控股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特斯拉。
不過7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聲明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組織16家汽車生產企業簽署《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協會認識到承諾書中“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涉及“價格”表述,表意不當,有違《反壟斷法》精神,將上述條款從承諾書中刪除。
中汽協還敦促16家及其它汽車生產會員企業,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及相關行政法規、指南、規章,自主定價、公平競爭,共同為產業規范健康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今年上半年,價格戰是貫穿國內車市的主基調。從特斯拉年初將兩款國產車型價格下調至歷史最低以來,價格戰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便在車市打響,隨后新勢力紛紛跟進降價。今年3月,這場戰火進一步蔓延至燃油車領域,武漢東風系車型大降價的消息瞬間席卷車圈,“東風雪鐵龍C6最高補貼9萬元”成為了當月的熱門話題。其后,真真假假的各大汽車品牌優惠信息也層出不窮。
有多個汽車經銷商人員向記者表示,價格戰此起彼伏致使車市價格秩序更為混亂,消費者對于車輛優惠的預期被抬高,很多汽車經銷商只能被迫加入降價序列,利潤也被進一步蠶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重點企業周報數據推算:2023年6月汽車銷量250.58萬輛,環比增長5.22%,同比增長0.14%;2023年上半年汽車銷量1312.27萬輛,同比增長8.84%。
根據乘聯會的預估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將同比增長44%至353萬輛,其中,比亞迪與特斯拉中國分別貢獻125.56萬輛、47.65萬輛,市場份額分別為35.6%和13.5%,二者合計占比高達49%,相較于去年上半年,比亞迪與特斯拉的整體份額已經上升了12個百分點。
根據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即便在車企降價的刺激下,6月份,國內汽車經銷商庫存指數仍同比上升了4.5個百分點至54%,整體仍處于不景氣區間,而對于上半年的銷量業績,僅有21.3%的經銷商表示可以順利完成,31.7%的經銷商完成率在80%以上,還有11.7%的經銷商完成率不足50%。
二、車企大戰終于要終結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伴隨著市場價格戰越演越烈,整個汽車市場都進入了一個全面混亂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監管主動出手推動各家汽車企業握手言和,無疑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我們到底該怎么分析這件事呢?又該如何判斷這件事?
首先,價格戰引發的市場困境已經成為死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特斯拉的帶領下,各大汽車企業紛紛被卷入了價格大戰的困局。這場價格戰的起因是由于市場飽和度的提高、消費者購車需求的下降以及新車型的推出,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各家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得不通過降價來吸引消費者。但是,除了早期跟隨降價的幾家車企之外,大部分的車企卻并沒有因為降價引發了市場的向好,反而市場表現越來越差,雖然6月份以來市場有所恢復,但是依然處于低迷的狀態。
價格戰對于消費者來說,看似是一件好事,可以享受到更加優惠的價格。然而,在市場經濟中,價格并非越低越好。當價格過低時,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生產經營難以為繼,這時候,企業就會采取減少成本、降低質量等方式來維持生產經營。這樣的惡性競爭,最終會導致市場的崩潰和經濟的衰退。
同時,就是這種價格戰的背后還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市場困境已經形成。在價格戰中,中國消費者呈現出行為經濟學上的追漲殺跌現象。當價格越跌,消費者對購車的熱情反而越低,持幣觀望的情緒卻越來越明顯。這是因為消費者普遍認為價格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所以他們更愿意持幣等待,而不是在價格較低時購入。這種行為導致了市場的困局,使得車企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無法擺脫。這種現象,在股市非常明顯,在之前的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市場上也曾經出現過,如果沒有外部力量打破這種困局,很有可能會引發整個市場的混亂。
其次,市場低價傾銷的現象也開始出現,市場健康度快速下降。在價格戰的過程中,市場還呈現出一種低價傾銷的趨勢。除了特斯拉、比亞迪等少數車企,大部分車企都陷入了賣一輛虧一輛的死循環之中。這種狀況使得市場健康程度持續惡化,因為車企不僅要面對銷售虧損的問題,還要應對因價格戰導致的品牌價值下降、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梢哉f,對于目前的價格戰而言,市場上的這些車企其實都是在苦苦硬撐,只憑借著自己的家底在看到底哪個競爭對手會先倒下,而且我們也觀察到一些尾部的車企開始出現問題,破產的情況也開始出現,這其實就是市場健康程度快速下降的體現。
與此同時,隨著價格戰的加劇,市場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各種拉踩造謠開始出現,各種不正當競爭也相繼出現。這些行為進一步擾亂了市場秩序,增加了市場混亂程度。例如,某車企開始造謠頭部車企,甚至不惜利用舉報的方式來拉踩自己的友商,這無疑對于汽車市場的影響更大,更加不利于市場的發展。
第三,就在這樣的背景下,16家大車企握手言和,達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這一事件標志著這場車企大戰可能即將終結。監管通過宏觀調控有效地識別了當前汽車市場的亂局,以頂層設計的方式將車企從惡性競爭泥潭中拉了出來。
對于當前的中國汽車市場來說,只有健康的市場競爭才能推動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這次各大車企握手言和的行動,可以被看作是市場恢復健康的一個開端。通過各大車企的合作,市場可以避免過度競爭,防止出現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了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
此外,這次握手言和的行動也體現了合作與共贏的精神。在過去的競爭中,各大車企都把精力集中在市場份額的爭奪上,而忽視了合作的可能性。但現在,他們開始意識到通過合作,可以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他們可以在技術共享、市場開拓、資源整合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其實,從更加宏觀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汽車市場其實是一個整體,在過去的競爭中,各大車企為了追求短期效益,往往忽視了研發投入,但是實際上只有技術創新才是市場發展的方向,各家車企完全有基礎進一步共同推動汽車技術創新的發展。
因此,這次16大車企握手言和,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可謂是意義重大,當價格戰不再是主旋律之后,競爭的重點將會轉移到創新與服務上來,只有深耕市場的企業才有可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至于誰能笑到最后,我們不妨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