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瀘州優化國資布局成效初顯。
成立月余,瀘州發展控股集團(下稱瀘發控股)已獲瀘州老窖集團10%股份,而在此之前,其已間接成為川酒集團大股東。
當前,瀘發控股著力構建“4+1+N”產業體系,其在酒業板塊的目標是打造千億酒業集團,形成醬香、單糧濃香、多糧濃香三大白酒生產基地的整合布局。
瀘發控股的酒業版圖將如何進一步擴容?能否支撐起瀘州酒業新千億版圖?
瀘發控股是誰?
7月2日,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生股權變更。
企查查顯示,變更后,瀘州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資22.39億元,持股比例80%;四川省財政廳與瀘發控股分別出資2.80億元,持股比例各為10%。
結合此前瀘州產業發展投資集團(以下簡稱“瀘州發展集團”)發布的《關于控股股東發生變更的公告》,瀘州市國資委將持有的瀘州發展集團88.14%股權注入瀘發控股。
股權信息顯示,瀘發控股為瀘州國資委全資子公司,成立于5月26日,注冊資本80億元。
瀘州發展集團于2021年由瀘州工投集團更名而來,系川酒集團大股東(持股81.4%)。
公開資料顯示,瀘發控股將圍繞瀘州市戰略布局,著力構建“4+1+N”產業體系,其中“4”指的是醫藥大健康板塊、能源板塊、化工及新材料板塊、酒業板塊。
瀘發控股酒業板塊的發展思路則是:打造千億酒業集團,形成醬香、單糧濃香、多糧濃香三大白酒生產基地的整合布局。
事實上,瀘發控股與瀘州發展集團此前的發展目標可謂“一脈相承”。
瀘州發展集團是瀘州市唯一的市屬產業投資功能性核心平臺,同時也以產業投資為重點、金融服務為支撐、資本運作為紐帶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在瀘州發展集團注入后,瀘發控股間接成為了川酒集團的大股東,而隨著此次瀘州老窖集團股權的部分劃入,瀘發控股的酒業版圖進一步擴容。
瀘發控股打造千億酒業集團,已經有了強力支撐。
2022年,瀘州老窖集團總營收為830.2億元,同比增長15.27%;利潤157.8億元,同比增長13.61%。
2023年一季度,瀘州老窖集團則實現營收223.5億元,同比增長11.5%;歸屬凈利潤為44.3億元。
川酒集團2022年則實現營收323.5億元,同比增長13%,2023年,川酒集團計劃實現總營收350億元的目標。
顯然,通過瀘發控股,優化國資布局,實現資產整合重組的“瀘州模式”,正在探索一條地方政府資本驅動白酒產業集群發展的更優路徑。
什么是“瀘州模式”?
更深層次的來看瀘州的國資布局,在其白酒產業發展中,政府資本驅動是一個重要戰略,該如何把這個戰略確立下來,作為發展的重要板塊?
一些業外及國外產區的做法值得學習與借鑒。
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整合主要有五種方式:資產整合重組模式、BOT模式及地方淡馬錫模式、國企混改模式及資產剝離模式。
從模式來看,瀘州優化國資布局類似于資產整合重組模式。
即組成大型綜合性投融資平臺,將地方規模較小、業務分散的投融資平臺整合為一個平臺公司,另外可以新成立一個平臺公司整合地方各平臺資源。
此時,可根據平臺不同的業務類型和功能定位進行整合,將相同或相近業務的平臺資源整合,減少業務覆蓋重疊度,增強平臺定位的準確性,明晰平臺業務分工,提高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的運營效率。
從產業驅動案例來看,重慶部分國資運營集團,通過配置多種金融手段,對戰略新興產業進行大量培育,通過資本市場的工具,搭建基金工具,及其他多元金融工具共同投入,引入京東方、AOS等液晶面板和半導體制造等項目,效果顯著。
產業投資在產區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今年2月舉行的2022年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第二階段會議期間,瀘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小艷介紹,瀘州“酒以城名、城以酒興”,按照“酒城+”發展戰略,專注于保護好產區生態、傳承好傳統技藝、發掘好歷史資源,堅持守正創新不離根,以酒為媒、聯通世界,將為廣大投資者拓展更廣闊的貿易空間。
德國著名的的威斯特法倫-利普區域,也是由國資打造,當地政府管轄產業集群管理運營公司,協調整合區域內各種分散的主體,以及全球相關領域的科研機構,打造全球化創新平臺,形成科創網絡。
目前,市場更期待瀘州國資能構建產投資本、區域產業鏈、政府園區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對于產業鏈協作資源及科技政策給予扶持,對于產業項目起到重大配資和樞紐作用,在過程當中做好產業鏈的競爭力及產業政策發展和保障的信心。
新千億“產區化”
“產區化”,是當下白酒行業的主賽道與新課題,“產區化”發展趨勢愈加明顯。
今年2月,在海南召開的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成為白酒“產區化”發展的一次集結號,四川、貴州、甘肅等省級產區,煙臺、瀘州等市級產區,敘永、古藺、邛崍、綿竹等縣級產區,官方帶隊,同臺亮相,各表其美。
作為川酒產業兩大千億規模的極核產區之一,瀘州產區始終在路上,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優勢。
根據《瀘州市“十四五”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25年,瀘州市白酒營業收入計劃達1500億元,力爭2000億元。
“產區化”發展,是酒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它與產業集群、產業聚集區的過往形態有本質的不同。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酒企帶動產區、企業賦能產區,比如茅臺、習酒、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酒企的強勢發展,極大提升了產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而在新的階段,產區將為產業、企業發展帶來更強大的賦能。一方面是對龍頭企業起到品牌加持,相互促進;另一方面是對產區梯隊及配套、上下游關聯產業,形成巨大的經濟帶動。
因此,在“產區化”發展階段,地方政府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上層建筑、規范治理、政府資本驅動發展等各個方面發揮宏觀作用,從而保證產區的健康有序發展,而避免曾經在河北昌黎、吉林通化等地所上演的產區“公地”悲劇。
回到瀘州產區的千億版圖,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瀘州以“‘一體兩翼’、四區(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世界級名酒產區、世界著名白酒文化展示區、中國白酒綠色發展示范區)”為戰略定位,加快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成為中國白酒增長極。
需要注意的是,四川省在川酒“十四五”目標中首次提出,要充分發揮川酒“濃醬雙優”的獨特優勢。作為優質濃香產區和優質醬香產區相交融的區域,瀘州市無疑是川酒“濃醬雙優”的前沿陣地。
瀘州產區的古藺縣二郎鎮,成為川酒醬酒發展的核心產區,郎酒、川酒集團、潭酒均坐落于此。當前,正全力開發茅溪、二郎、太平優質醬酒生產區,力爭盡快取得實質突破,加快培育一批“小巨人”酒企。
在此基礎上,以核心產品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瀘州正在突破傳統制造業的單線模式——傳統核心產品積累的現金流,通過股權、投資等手段,進入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關領域,由此為企業的成長,打造新的增長平臺。
同時,積極發展上下游一體化業務,推動關聯業務多元化發展,加快金融板塊發展步伐,努力打造產融結合新格局。
行文至此,我們認為,迅速將瀘州老窖集團與川酒集團“裝入”瀘發控股,瀘州在打造千億酒業集團及“新千億”產區探索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頭,扮演了引領者的角色,更明確釋放了一個訊號——政府資本驅動,將成為“產區化”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從瀘州來看,這一戰略已經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