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評論
標簽化是當代社會交往的顯著特征。長于網絡社交的年輕人,深諳網絡社會的生存之道,更是打標簽的一把好手。今天,文化產業評論(ID: whcypl)將左手“多巴胺穿搭”,右手“MBTI性格”,從這兩個時下最熱門的標簽入手,看看人們是如何通過標簽定義自己,并聚集起與自己有相似特征的“網絡同盟”的;嗅到商機的賣家,又是如何讓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標簽相遇的。
作者 | 萌萌(文化產業評論作者、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If we ever broke up
I'd never be sad
Thinking about everything that we had
If we ever broke up
If we ever broke up
I'd call your dad
……
大家對上面一段歌詞或許并不熟悉,但如果配合下圖服用,是不是感覺到有段旋律正在往你的腦子里擠?
△圖片來自抖音賬號@Kangye1937
提到MBTI你或許不清楚,但如果問你是E人還是I人,是不是突然能找到組織了?
△圖片來源:百度賬號@大心理小世界
“多巴胺穿搭”與“MBTI”是時下最流行的兩個網絡標簽,無數年輕人在各類網絡社交平臺的轟炸下,紛紛繳械投降,加入貼標簽大軍。
但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標簽,在一篇文章中同時出現,你現在是不是開始懷疑小編要硬湊字數了?
在全民創作的今天,用戶不僅是標簽的使用者,更加是標簽的創作者。
當彩色的“多巴胺穿搭”與彩色的“MBTI人格”相遇,用戶為了在網絡社會中更好的展現自己的人設,開始搭配服用不同標簽,更創造了新的“標簽套餐”,通過一場“看圖猜MBTI”活動將時下最流行的兩個標簽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從多巴胺穿搭到多巴胺一切,一個標簽的成長
只要是網絡弄潮兒,恐怕很難逃過“多巴胺穿搭”的狙擊。但你真的認識“多巴胺穿搭”嗎?
先做個測試,請問以下哪一張圖片展示的是“多巴胺穿搭”?
△圖片均來自于小紅書用戶,詳見圖上信息
答案是,第一張圖片。后面兩張展示的分別是原宿風和Y2K風格的穿搭。
都愛使用五顏六色的單品,都注重飾品的搭配,那“多巴胺穿搭”有別于其他風格的地方究竟在哪兒呢?
這要從源頭說起。
2020年,紐約時裝學院的時尚心理學教授Dawn Karen首次在其著作Dress Your Best Life中,根據色彩對情緒的影響力,提出,通過穿著色彩明艷的衣服,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釋放,給人帶來快樂、積極、正面的情緒,進而定義了“Dopamine Dressing”,也就是我們如今熟知的“多巴胺穿搭”。
△圖片來源:VOGUE UK官方網頁
因此,與其說“多巴胺穿搭”是一種風格,不如說是一種色彩搭配思路,主打用色彩表達快樂情緒。
乘著社交媒體的東風,時尚博主“白晝小熊”正式引爆“多巴胺穿搭”在國內的流行熱潮,并且以一條逛街式“多巴胺穿搭”卡點視頻,掀起了全民模仿的潮流。
△圖片來源@小紅書up主白晝小熊
至此,“多巴胺穿搭”的標簽正式出現,并且成為網絡居民爭相認領的熱門。
△小紅書up主TJandClaire以及寵物up主金三柜也加入了“多巴胺穿搭”戰隊
△醫院也可以很多巴胺!圖源見圖上信息
但“多巴胺”的風,并不只刮到了時尚界。嗅到了流量密碼氣味的內容生產者們,迅速發展了“多巴胺文學”、“多巴胺朋友圈”等等標簽,誓將多巴胺散播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多巴胺”+“吸金”,牢牢把住了愛潮流又愛錢的年輕人命脈。
“多巴胺穿搭”建立起了一個以“制造快樂、表達快樂”為口號的話語語境,簇擁者們以標簽為號,表達自己的身份;流量爭搶者們則精準的抓住了當下社會人們對快樂的渴望,打造出了一個更大的“多巴胺”標簽集合。
在當下這個信息流通無障礙的時代,無邊界的開放狀態讓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通過標簽達成高度的聚合或者急速的離散,流量也成為了內容創作者、商家甚至用戶瘋狂爭搶的變現籌碼。
流量爭搶者們不會囿于“多巴胺穿搭”的標簽,他們想做的,是如何另辟蹊徑,讓更多的人貼上標簽,回應這場“快樂”狂歡。
八竿子打不著,但確實被捆綁了的“MBTI”
“多巴胺XX”的風潮還沒過去,MBTI的風就已再次吹起。
邁爾斯-布里格斯人格類型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下稱MBTI)是由美國作家伊莎貝爾·邁爾斯(Isabel Myers)在其母親凱瑟琳·庫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的研究基礎上編制的性格測試量表,是對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心理類型理論”的發展與應用。
這個測試最初進入市場是在二戰剛剛結束后的美國(是的,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久遠的測試拿捏了你),而后,在伊莎貝爾的積極運作下,MBTI成為了心理評估市場最暢銷的產品之一。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后,MBTI更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上掀起一陣測試熱潮。“你的MBTI是什么”,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打招呼的必備環節。
△圖源見圖上信息
“MBTI”會根據題目的回答情況將人們分為16種類型,每種類型會包含四個字母,每個字母表示一種性格特質,比如E表示外向,I表示內向。這也是E人與I人的由來。
那“MBTI”又是怎么跟“多巴胺穿搭”搭上關系的呢?
“看圖猜MBTI”是小紅書用戶開啟的一場挑戰活動,目前已經有超過七百萬的瀏覽量,在其中,“多巴胺穿搭”是不可缺少的發文元素。
當海量的信息自由的散播在用戶面前時,用戶不僅成為了標簽的接受者,更主動開始了與標簽的互動,推進標簽的演化、發展與傳播,逐步擴大了標簽的受眾范圍,引發更大的社會影響。
與“多巴胺穿搭”對色彩的強調一致,“MBTI”也會用顏色將性格進行分類,以紫色代表“理性主義”、綠色代表“理想主義”、藍色代表“守護主義”、黃色代表“樂觀主義”。因此,“MBTI”與“多巴胺穿搭”有著天然的相似性。小紅書用戶會將這兩個標簽“拉郎配”也就不難理解了。
逃不過的網絡標簽,你我都是入局者
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是“被標簽的一代”。隨著社交生活的碎片化,標簽也成為了這屆年輕人向世界展示自己、快速尋找同盟的法寶。
社會學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提出了“擬劇理論”,認為在日常交往和生活中,人人都是表演者。而“多巴胺穿搭”和“MBTI”,就是人們在臺前向他人和社會所展現的形象。
隔著屏幕,我們無從知曉每個E人背后的實際生活是否真的如此充滿活力。但在臺前,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個E人在各自的推文下認親,分享著自己的外向日常。
而標簽的選擇也會影響著人們的實際行為。為了在臺前保持“人設”,人們需要對自我形象進行管理,確保自己的言辭、表情、動作、行為,甚至購買的服裝、配飾、家居陳設以及其他單品與“人設”相符,鞏固他人對自己的特定看法。
社會群體行為的動向與特征也在挑動著商家的神經。注意到這一風潮的商家也開始將“多巴胺”與“MBTI”性格相結合,試圖將“擬劇理論”應用于實踐,讓用戶對個人人設的執著穿透理智,增強自我對性格“應有行為”的印象,讓每一次消費都變成個體印象管理的一部分。
結語
為什么我們積極實踐“多巴胺穿搭”?
因為我們不甘落后,要趁勢展示自己積極陽光的一面。
為什么我們要給自己貼上“MBTI”性格標簽?
因為我們要更好的解構自己、解釋自己,獲得更多的認同與情感支持。
正在網絡沖浪的你,是否也受制于個人表演的需要,正在往身上貼標簽?
你今天MBTI了嗎?E人、I人快來留言區報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