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何丹琳
中國第二大瓶裝水企業華潤怡寶(下稱怡寶)再次傳出擬赴港IPO的新進展。
根據彭博今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華潤集團正在與美國銀行和中銀國際合作,籌備怡寶的赴港上市事宜,中信證券和瑞銀也參與其中。
上述“知情人士”稱,預料怡寶最快可能會在年內進行IPO,籌集約10億美元資金(現約合人民幣72億元)。其又表示,相關磋商仍在進行中,IPO的規模、時間和銀行陣容等細節仍可能發生變化。
截至今天發稿時,華潤怡寶方面對于上述傳聞并未回復小食代的查詢。另據彭博報道,美國銀行和中信證券拒絕置評,中銀國際、華潤和瑞銀尚未進行回應。
事實上,怡寶要赴港上市的消息并不讓人意外,市場上對此也早有傳言。
去年4月,彭博就曾經引述消息指,華潤考慮讓旗下包裝飲用水子公司華潤怡寶最快2023年在香港IPO。消息指,華潤內部討論過華潤怡寶的潛在上市事宜,并與一些財務顧問有過探討。
這一潛在的IPO無疑備受矚目。
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意味著,繼中國最大的瓶裝水企業農夫山泉2020年在港上市后,作為包裝飲用水“老對手”的怡寶也要發起同樣的“沖刺”了。從傳言中的集資金額看,規模也和農夫山泉彼時旗鼓相當。
歐睿數據顯示,在中國瓶裝水(不含氣)市場,2021年,農夫山泉占據了11.9%的市場份額,怡寶為9%排名第二,第三名是景田(旗下品牌百歲山),占比5.3%。
盡管怡寶的拳頭產品仍為純凈水,但這家年收入達百億規模的公司早已不只是“賣水”。
資料顯示,怡寶旗下已覆蓋奶茶、咖啡、功能性飲料、乳酸飲料、水果飲料等多元化品類,擁有怡寶、加林山、魔力、蜜水、佐味茶事、午后奶茶、火咖等自有品牌。截至2022年底,該公司售賣產品覆蓋9大品類,擁有11大品牌、41個SKU。
小食代曾介紹,近年來,怡寶一直在加速產品研發和創新,在繼續做大核心水品類業務的同時,開始明顯從一家以往較為單一的瓶裝水企業轉向一家產品日漸多元化的飲料公司。
例如,在水品類上,該公司先后推出了4.5L、6L、12.8L大包裝水,布局家庭消費場景;在“非水”品類上,近幾年接連上市了乳酸菌飲品系列、蜜水系列、假日果汁系列、佐味茶事系列、菊花茶、檸檬茶等新品,飲料產品矩陣迅速擴容。
在被問及未來的新品規劃時,怡寶方面去年曾向小食代表示,一方面,在水品類上,怡寶將繼續保持自身品牌優勢,推出更多細分消費市場的產品,以豐富怡寶的水產品線;另一方面,繼續加快飲料的推新速度,完善和壯大“怡寶品牌家族”。
根據怡寶近年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數據,2019年,怡寶的營業收入為103.96億元,利潤總額為8.63億元。2020年,怡寶的利潤總額增長至10.37億元。2021年,該公司的利潤總額提升至12.05億元。
那么,華潤怡寶最新的業績如何?華潤集團總會計師全華強今年4月的說法是,華潤怡寶2022年跑贏大市、跑過同行,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取得雙位數增長。
事實上,這家總部位于深圳的全國性飲料公司,有著非常明確的轉型升級任務。根據華潤集團領導去年給出的總結,華潤怡寶力爭實現多品類布局、重點品類規模化、億級市場培育等舉措,持續推動公司治理、業務全面轉型升級和經營業績穩定增長。他更特別提出,在價值重塑方面,全面對標國內一流企業。
目前,從老對手農夫山泉到新玩家元氣森林,都在快速擴大飲料生產基地、進行大規模的品牌建設活動,乃至在此前進行了渠道上的“冰柜”大戰,以在快速發展但是激烈競爭的中國飲料市場中攫取更大的份額。
上市對飲料巨頭有何助力?以農夫山泉為例,2020年該公司赴港IPO,它當時表示,募資所得投入的前三大用途分別是,約25%將用于品牌建設工作,約25%將用于購買冰箱、暖柜及智能終端零售設備等以提升銷售能力,還有約20%將用于增加現有生產設施的產能及興建新生產設施。
在IPO前,農夫山泉擁有超過243萬個的終端零售網點和10個水源地。如今,農夫山泉的網點數量在300萬以上,并在全國部署了12個水源地。此外,該公司還夯實了“水+飲料”兩翼發展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還沒有正式上市募資,但是自去年起華潤怡寶也按下了投資的“加速鍵”。
據小食代不完全統計,去年8月,該公司的華東生產基地正式啟動,去年9月武夷山生產基地舉行動工儀式,去年12月長沙工廠(二期)擴建項目舉行開工儀式,今年2月華東基地正式投產,今年5月研發實驗室完成升級擴建投入使用。
如今,華潤怡寶的擴張步伐仍然在繼續。
小食代5月時介紹過,華潤怡寶方面的代表當時就100萬噸山泉水項目到秦皇島市青龍進行實地考察;另外,就在6月30日,黃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也載文指出,“目前,元氣森林和華潤怡寶分別對黟縣和歙縣礦泉水資源持有較高的投資開發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