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陳曉京
旺仔牛奶在2022財年收入不增,反而呈兩位數下滑,雖維持在百億級規模,但對于“旺旺之父”、中國旺旺董事長蔡衍明來說,不可能高興起來。
作為旺旺極其重要的產品,旺仔牛奶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是公司收入擔當,也是含乳飲料市場里,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單品。
隨著中國乳業的升級,旺仔牛奶遭到了威脅。乳業巨頭旗下的常溫奶、低溫奶產品,成了旺仔的勁敵。
與旺仔牛奶有著同樣境遇的,還有營養快線、AD鈣奶、李子園、菊樂等含乳飲品。
營養快線是娃哈哈當家產品,巔峰時的2011年銷售曾高達200億元,5年后跌破百億,如今市場進一步萎縮。
在快消品領域,產品都有周期,可樂、瓶裝水唯二“長青”,再難找出另一個長生命周期的品類。
走進周期里
1992年,蔡衍明從臺灣來到湖南長沙投建旺旺在大陸第一座工廠。4年后,推出旺仔牛奶。這款有奶味兼帶甜味的產品,瞬間俘獲了大眾味蕾。
從此之后,旺仔熱銷大江南北,“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廣告甚是洗腦,成為80、90兩代人的記憶。
在那支魔性廣告里,主人公三年二班李子明同學,已從一名少年成長為青年教師。可現實中的旺仔牛奶始終沒變,仍是一盒印著旺仔頭像的復原乳。
在廣告、渠道滲透雙重加持下,旺仔牛奶成為一個現象級產品,收入爆發式長。2006財年收入還只有21.6億元,2015財年收入規模約96億元,距離百億只差一線。
它的成功,和1987年就上市大賣的AD鈣奶如出一轍,抓住了中國純牛奶爆發前的真空期。
2015年,含乳飲料的好日子轉瞬即逝,常溫奶打破了牛奶的銷售半徑,伊利、蒙牛極速擴張,直接威脅旺仔牛奶們的市場。
數據顯示,2015財年、2016財年,中國旺旺乳品及飲料業務(9成為旺仔牛奶)收入分別下降13.6%、13.4%。
此后多年,旺仔牛奶收入持續波動,2017財年大跌至86.5億元,直至2021財年才回升至115億元。2022財年再度下滑13.5%,約為100.17億元。
根源在于,在更健康的常溫奶、低溫奶快速普及的背景下,用奶粉制作的復原乳產品,很難滿足用戶對健康的需求。
和旺仔牛奶一樣,走進這個周期里的,還有營養快線、AD鈣奶、蒙牛優酸乳、李子園甜牛奶等。
整個風味牛奶飲料市場已進入下行周期。據歐睿數據,2014年中國風味牛奶市場規模尚有1036億元,至2020年僅604億元。
衰退之因
在快消行業里,如果產品陳舊、消費興趣轉移、市場需求減退,以及同類產品增多等狀況同時發生,某一類產品就有了衰退的跡象。
旺仔牛奶的主要問題就是產品老化。它以大包粉為主要原材料,20多年配方和樣式,甚至魔性廣告風格都不變,用戶的審美疲勞自然產生。
況且,近幾年消費升級,銷售渠道不再局限于KA賣場,從線上到便利店,到C2M等不斷變革,加之各種產品爭相入局,快消品迭代周期越來越短。以前產品有效生命周期為5年,現在只有18個月。
數據背后反映出的現實相當殘酷。旺仔牛奶、營養快線、AD鈣奶未能幸免,天喔蜂蜜柚子茶、奧利奧餅干,以及去年爆紅的“一整根”人參水等產品,都難逃出魔咒。
轉型之困
仙貝、雪餅、小饅頭以及旺仔牛奶,是中國旺旺產品家族中的“四大金剛”,均已行至中年。年紀最大的是1983年推出的旺旺仙貝,已到不惑之年。
旺旺初到長沙建廠之時,內地零食市場產品結構單一,旺旺旗下的產品形式新穎、口感好,收獲大波紅利。如今休閑食品消費市場變幻莫測,能不能靠這些產品穩住基本盤,已成了大問題。
公司并不是沒努力過。2017年,旺旺一口氣推出近50個新產品、2019年再次推出超過百款新品。從米酒、糖果到果汁、乳酸菌以及咖啡等,大撒網式推新品,未能砸出水花。
公司近年的策略變了,不再批量產品創新,而是“強化已獲得成功的產品”。
這一點在旺仔牛奶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公司先后推出高鈣版旺仔純牛奶、特濃版旺仔牛奶、1升裝旺仔牛奶,還有巧克力味、堅果味的旺仔。
在米果系列里,中國旺旺接連上市米太郎、大師兄,都是原有產品的升級版。
同時,公司渠道也在變革,從過去依賴的大賣場,延伸到便利店、自動售貨機、餐飲等渠道。
旺仔牛奶的同行AD鈣奶,今年憑借《狂飆》出圈,推出450毫升裝草莓味、水蜜桃味版。
這幾年,AD鈣奶不僅在口味和規格上升級,更著力在年輕化IP打造,AD鈣奶味月餅、粽子以及雪糕等,欲在網紅的道路上收割一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