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何丹琳
“很多人每天都害怕失敗。而我試圖告訴我的團隊的是,失敗是ok的,這是(創新)旅程的一部分,但不ok的是你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卡夫亨氏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傅玫凱(Miguel Patricio)說道。
小食代留意到,近日,這位近年來帶領卡夫亨氏成功轉型的掌門人做客一檔普華永道的播客節目,在被問到最喜歡的一本書時,傅玫凱推薦了馬修·薩伊德(Matthew Syed)所著的《黑匣子思維》(The Black Box Thinking),并發表了這番感想。
卡夫亨氏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傅玫凱(Miguel Patricio,資料圖片)
“這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書,它把那些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的企業與沒有這樣做的企業進行了對比。”他說,創新必然會冒著失敗的風險,關鍵是要吸取教訓,“如果你身處一家人們害怕失敗的公司,你就永遠不會去創新。”
在上述節目中,這位富有冒險精神的CEO侃侃而談卡夫亨氏轉型過程中創新理念,包括和別人“組隊”用AI開發植物基食品等嘗試,還公開了自己推薦給下屬的書單,以及還給那些想成為CEO的人提出了職業建議。
我們不妨一起來“收聽”下。
“進化地圖”
在過往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這位快消老將曾管理過一眾擁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如可口可樂、強生、萬寶路、百威、科羅娜等,并曾在七個不同的國家生活過。
“我想我身體里就是有著不安分的因子,所以不停走出舒適區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當初吸引我來到卡夫亨氏的原因:這是一家需要轉變的公司。”在談到當初“空降”卡夫亨氏的經歷時,傅玫凱說,“如果這是一家非常穩定的公司,我可能會拒絕。”
這也使其并不畏懼在卡夫亨氏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回顧四年前開始執掌卡夫亨氏之際,傅玫凱表示,這家公司當時陷入了困境,要生存就必須進行轉型。而在他看來,推動轉型則首先要解決好心態和思維認知的問題。
“順便給大家推薦第二本書,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的《心態》(Mindset),在我到達公司的第一周,我把這本書送給了所有直接給我匯報的下屬們。” 傅玫凱表示。
“對于所有公司,尤其是那些即將踏上轉型之旅的公司來說,(正確的)心態都是絕對必要的。我正是從改變人們的心態開始著手(推動公司的轉型和創新)的,這并不容易。”他說。
傅玫凱表示,幾年前卡夫亨氏處于谷底,但現在不再是了,如今的表現很好。“但僅僅是好(good)還不夠,我們需要有雄心壯志,做到卓越(great),而這意味著成為表現最佳的公司之一。”他說。
為此,卡夫亨氏針對每項職能都對“卓越“給出定義,并制定未來計劃。“這就是我們想要的轉型計劃,我們擁有清晰的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進行長期規劃。因此,公司的所有領域都在不斷轉型,無論是在營銷、銷售、物流還是供應方面。”他形容說,“在通往卓越的路上,我們有一張進化地圖。”
組隊vs單干
如今,持續“進化”的卡夫亨氏在產品創新上邁的步子也不小,例如通過AI加碼植物基食品創新。
“我們意識到我們在植物基方面落后了,所以我們考慮過要不要收購一家公司或自己來干,但最后我們放棄了這些想法,因為前者價格昂貴,而后者則需要花費太多時間。我們決定尋找合作伙伴,并找到了NotCo。” 傅玫凱說。
小食代曾介紹,去年2月,卡夫亨氏宣布與The Not Company建立合資公司。該合資企業將發揮兩家公司的固有優勢,NotCo提供其首創的專利技術和經過驗證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而卡夫亨氏則提供其標志性的品牌組合和規模,以快速開發優秀的植物基聯合品牌產品。
公開報道顯示,NotCo首創的食品配方生成AI技術2021年在美國獲得專利,該技術是一種人工智能算法,可匹配數千種植物性成分,以提供“理想配方”來替代動物蛋白產品。NotCo將其稱作Giuseppe,“我們的人工智能廚師”。
左:卡夫亨氏首席執行官傅玫凱;右:NotCo首席執行官Matias Muchnick
“我們有規模,(NotCo)他們沒有規模,但他們擁有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通過AI研發植物基食品的專業知識。”傅玫凱表示,“我們雙方合作在六個月內就推出了一款植物基奶酪,這絕對是創(卡夫亨氏新品研發上市速度)紀錄的。這款新品在三個月前上市了,現在已經是植物基奶酪領域的領先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傅玫凱強調說,這種伙伴關系的概念與合作共贏的心態非常重要。
“如果你試圖什么都自己來干,首先你沒有資源,而且通常來說,你的問題在外部已經存在解決方案了。因此,我一直非常熱衷于發展合作伙伴關系。與其重新發明,與其(重金)收購,不如找到一個跟你技能互補的合作伙伴,彼此需要,共同奮斗。”他說。
除了NotCo之外,他還舉例了卡夫亨氏與微軟的合作:“我們和微軟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這大幅改進了我們的預測工作。我們現在不再讓人在Excel表格上預測下個月的銷量,而是將客戶的數據與我們的倉庫聯系起來,一切都通過機器完成。當然,我們也會看一下,因為它(智能預測)是基于過去,而不是基于未來的,但準確性要高得多。”
“技術一直是我們包括在供應鏈等方面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認為,如果你嘗試自己開發所有東西,這將花費太多的時間和太多金錢,尋找能夠在這一旅途中提供幫助的合作伙伴至關重要。”傅玫凱說。
“頭等大事”
在積極組建外部“盟友大軍”的同時,卡夫亨氏也在大力推動內部人才和團隊建設轉型。
“我每年都會花上三天時間進行人員評估。我會仔細審閱我所有的直接下屬及其團隊、還有公司的頂尖人才和管培生(trainees)的評估材料。這整整三天里,我們不僅關注這些人所取得的成就,還關注他們的敬業度(engagement,注:敬業度是指員工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對組織忠誠并為工作付出努力的程度),人們在360度評估中怎么說,以及人員流動率(turnover)。”傅玫凱透露說。
這些指標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為優秀的領導者的敬業度都很高,(團隊的)人員流動率較低。因此,對于一家信奉精英管理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定義誰是優秀的領導者,不僅要看他們每年帶來的成果,還要看他們組建和發展的團隊的質量。”他解釋道。
在他看來,如果一家公司的敬業度很低,那就說明這家公司病了,需要治療。“幾年前,我們的敬業度還很低,因此不得不去了解原因并采取行動。今天,情況已大不相同。我想,我們取得如此大進步的原因之一,是在公司中設立了敬業委員會,團隊利用從公司實施的敏捷項目中學到的知識來提高敬業度,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我也對我們公司在包容性和多元化方面的發展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公司的第一章程永遠是關于人的,這也是我親自去抓的頭等大事,人才和文化將永遠是我的首要任務。”傅玫凱表示。
最后,這位每年都要翻閱許許多多人才評估資料的CEO被問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你站在你每年評估的這些未來人才面前,他們渴望在職業生涯中持續成長,并且終極目標是CEO,你會給他們提供什么建議,成為CEO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呢?”
傅玫凱給出的答案有兩點。“首先,如果你四年前問我這個問題,我可能不會回答敏捷性至關重要,而如今一切都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在發生著變化,以至于那些沒有緊迫感、不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他們可以非常聰明,他們可以開發出精彩的解決方案,但如果沒有必要的速度,就會失敗,有人會更快行動。因此敏捷性就成為了一種超能力。” 他說。
其次,他表示,做CEO的人必須有點神經質,有點瘋狂——因為他們必須非常樂觀,但同時又非常悲觀地預測最壞的情況。
“比如說,在歐洲的這個冬天,我們曾做好了沒有天然氣的準備。我們所有的工廠都是靠天然氣運轉的,但是如果我們因為戰爭而沒有天然氣怎么辦呢?所以我們為此做好了準備,我們需要悲觀地相信最壞的情況可能會發生。”他舉例道。
但在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的同時,傅玫凱認為,如果作為領導者只是悲觀也是不行的,那樣會陷入困境。“CEO們必須擁有超乎尋常的樂觀情緒,并走在時代的前面,帶領團隊與他或她一起,讓團隊相信未來。”他說,“因此,我認為預測未來、掌控未來,并對未來保持十足的樂觀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