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鋒出行
上世紀八十年代,本田將一臺小型顯像管顯示器+陀螺儀結合的導航系統置入汽車,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應用車載顯示設備的車企。在當時,電視機才剛在國內普及,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把“屏幕”放進汽車內的奢侈行為。
但在那個年代來說,買得起汽車的非富即貴,有一輛能遍地走的車都不容易,更別提在車里“看電視”了。
直到1983年,豐田在最頂級的皇冠轎車上,加裝了一塊尺寸不算大的彩色顯示器,才算是正式打開了車載大屏的時代。皇冠是豐田旗下最頂級的產品系列,在顯示技術不甚發達的當時,車載屏幕和天窗一樣,都是頂級車型才有的功能,自帶“位高權重”的屬性。一些主打商務的豪華MPV、轎車等,我們都可以看到其在座椅后方、車頂塞入了各種大屏顯示器,甚至還有電視。
所以說豪車的一切配置都有“魔力”,用戶總希望它在哪一天能夠下放到便宜的車型上。但他們又總是很怪,高端功能真下放了,反倒又開始吐槽累贅。
車載屏幕是一種給車內成員提供視覺交互的輔助功能,但車載電視的主要職能就是純粹展示信息娛樂系統的窗口。當用戶還在思考這塊屏幕還能用來干什么的時候,它的“身價”已經越來越低,使用場景逐漸廣泛,直到大家對車上的“大彩電”熟視無睹。
然而,也有一些“清醒人”對車載電視發起了自己的思考,開始衡量它在車上的“價值”,畢竟夏天到了,曾經豪車專屬的全景天窗也是被狠狠地吐槽了一把。
他們認為車載電視本身就不應該存在,說好的都是被媒體給“帶歪了”,在車里看電視有加重近視的可能,而且觀看不到三分鐘就開始有暈車的感覺。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車載電視”沒啥用,但與傷眼暈車無關
小通(dianchetong223)此前對新能源車的各種車載大屏幕“指指點點”過,部分廠商在沒有把視覺交互做好前,盲目把車內的物理按鍵,增加了一定的使用成本,并且讓“分心駕駛”有了可乘之機。
但車載電視并非一輛車的交互中心,與控制臺的各種大屏不同,一般情況下只提供影音娛樂,也就是所謂的“投屏玩游戲” “看視頻”等,這便是“智能座艙”的組成部分之一。
平時不使用時,它一般都會折疊收納起來,不遮擋乘員的視線。車載電視本身的使用場景并不豐富,也有很多車企打出“線上會議”等之類的用途,估計真正這么用的寥寥無幾,你看有幾個大老板上車是真的用到電視的?
因而可以看出,它當前的意義等同于“讓汽車賣得更貴”,如果你不需要將愛車打造成“移動影院”,那么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車企自己也很清楚車載電視的需求,一般不會做成標配,加不加是用戶的自由。比如理想L7與深藍S7的車載“大彩電”,就需要額外加錢。
一碼歸一碼,車載電視雖然用途不多,但是否正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看幾分鐘就暈車,還容易加重近視呢?
人暈車一般指的是在交通工具行駛過程中,車輛出現顛簸、加減速度帶來的搖晃等,過度刺激大腦的某個部分,又或者是人體內外感受不一致,神經中樞無法及時調節,暈車的感覺隨之而來。
正因如此,我們才說不要坐車的時候看書、看手機電腦。當人集中看手機時,容易提高前庭神經的敏感度,汽車顛簸搖晃對大腦的影響更大,同時以上這類物品大多需要手持觀看,汽車顛簸時帶來的“搖晃感”更為強烈,也就更容易暈車。
如果車內有固定手機的支架,手部搖晃的因素消除,暈車感或許會有所緩解,車載電視亦是同理。但小通依然不建議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玩手機,或是長時間觀看大屏設備。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來看看那些配備車載電視/投影儀的車型,理想L7/8/9、廣汽傳祺、騰勢D9等等,這一類車型都是極致家用、商務與舒適性的代表,懸掛支撐普遍偏軟,濾震效果更強。只要不是激烈駕駛,這一類車型的乘坐感不亞于高鐵,屏幕多也就正常了。
另一方面,車載電視與乘客座位的距離相對固定,且比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的觀看距離更遠,如果兩者硬要對比,忽略屏幕顯示素質,前者的使用場景更加“健康”。
車載電視用途不多是真的,也沒有智能手機方便,但“傷身體”不是不接受它的理由,汽車行業也不會因為少數人暈車而改變發展方向。
眼下不看屏幕是最好的護眼方式,沿途的風景更值得回味。
“車載電視”是否智商稅,離不開使用場景
絕大部分的產品,其中的設計都有廠商自己的道理,哪怕是為了省成本。
自從汽車內的屏幕數量逐漸增多之后,“車載電視”的概念其實已經變得模糊了,豪華車型隨處都可以找到大屏幕,在智能化的加持下,這些大屏幕擁有了更寬廣的使用場景,部分車型的所有大屏幕都可以成為車機交互的窗口,而非僅僅影音娛樂。
嚴格來說,盡管車載電視的可玩性和便捷性遠不如智能手機和平板,但小通并不認為這是“偽需求”和“智商稅”,它對于每一個用戶都有不同的定義,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
這就意味著大家在購買新車時需要多考慮產品與自身實際使用場景的匹配性,實在不希望汽車有電視級大屏的,現階段的傳統車型仍然可以滿足。只有在給自己創造需求,買了之后發現“沒卵用”的用戶看來,那才是真的“偽需求”。
這個道理在車載電視身上一樣成立。
車載電視更多是一種附屬品,它和全景天窗的性質不同,廠商選配你可以不要,標配你也可以不用,這都取決于用戶本身,沒有必要拿“近視” “暈車”之類的說辭去貶低廠商對現代智能座艙智能化、娛樂性的理解。視覺交互時代,屏幕是最基本的元素,趨勢就在這里。
小通為此上網“求證”了一番,發現幾乎沒有用戶吐槽車載大屏看著會暈車。
在理想看來,得益于先進的智能化交互與多屏幕車機系統,人們每周平均待在車上但不行駛的時間已經達到4.4個小時,這個數字會還會越來越大。從數據就能看到,大家對智能化與大屏幕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把汽車當成了移動的密閉空間。
退一萬步,假設家里有自控力不太好的孩子,不希望他養成不好的觀看習慣,也可以考慮不帶大屏幕的車型,同時少看手機、平板電腦,可以不愛,但不應該傷害。
小通不能代表所有用戶做決定,肯定有人需要車載電視之類的大屏設計,對于他們而言,車里有大屏,旅途中有了打發時間的方法,也不用因為長時間在車內壓抑敗壞心情。買車之前多考慮產品,多衡量每一項功能背后的使用場景與對應的弊端再下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