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世界氣象組織7月4日確認,熱帶太平洋地區七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意味著全球氣溫可能進一步升高,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將增多。
厄爾尼諾現象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平均每兩年到七年出現一次,通常持續9到12個月。厄爾尼諾現象上一次出現是2018年底到2019年中。正是在厄爾尼諾影響下,2016年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熱一年。
從2020年開始,全球出現了被稱為“反厄爾尼諾”的拉尼娜現象,也就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表溫度持續變冷。世界氣象組織明確,拉尼娜現象已于今年初結束。
在世界氣象組織發出升溫預警之時,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宣布本周一成為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天。擔憂極端天氣將對農業生產造成沖擊,全球第二大大米供應國泰國開始準備應急措施。
厄爾尼諾來了
世界氣象組織周二發布的預測顯示,今年下半年,厄爾尼諾持續的可能性為90%,強度至少為中度。上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宣布厄爾尼諾已經出現,強度可能為中度到強烈。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警告,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后,全球多地遭遇破紀錄極端高溫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他表示,世界氣象組織宣布厄爾尼諾出現是為了提醒全球政府,準備應對高溫和極端天氣對民眾健康、環境和經濟造成的影響。
今年5月,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預測在五年內,有98%可能至少有一年會打破2016年的紀錄成為最熱一年。
除高溫之外,受厄爾尼諾影響,全球一部分地區將遭遇干旱,另一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強降雨和風暴。通常情況下,中亞、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和非洲之角部分地區降雨將增多。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南亞部分地區、美洲中部、南美洲北部將出現嚴重干旱。
在北半球夏季,厄爾尼諾還將在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地區引發颶風,并影響大西洋盆地的颶風形成。
就在世界氣象組織為極端天氣發警報之時,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周二宣布,7月3日成為了有記錄以來地球最熱一天。

當天全球平均氣溫為17.01℃,此前的最高紀錄是2016年8月的16.92℃。本周以來,中國多地、美國南部都遭遇了高溫,北非部分地區氣溫接近50℃,連正處于冬季的南極洲部分地區氣溫也達到8.7℃。
德國氣象學家豪施泰因(Karsten Haustein)預計南半球氣溫將在未來幾天有所下降,但隨著厄爾尼諾現象增強,7月和8月全球將出現更多破紀錄高溫。
泰國擔憂大米生產
極端天氣襲來之時,農業將遭受最直接沖擊。據彭博社報道,泰國正在準備應急方案,以應對長期干旱可能給農業造成的影響。
泰國官員透露,受厄爾尼諾影響,該國今年雨季的降雨量或比同期平均減少10%,今后兩年泰國都可能出現降雨不足的情況。當局警告,泰國可能從2024年初起遭遇大面積干旱。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長時間干旱,泰國總理巴育已經要求泰國電力局和自然水資源辦公室起草應急方案以節約用水。今年以來,泰國的降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8%。
充足的降雨對泰國的農業生產至關重要。泰國是全球第二大大米供應國,該國的水稻種植季主要有兩季,分別為雨季和旱季。雨季一般從5月開始一直到10月底,旱季則從11月開始到第二年4月底,雨季是主要水稻種植季。
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上月預測,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泰國今年的大米產量可能比去年減少6%,降至2510萬噸-2516萬噸。加上旱季的水稻收成,泰國今年的大米總產量預計在3270萬噸-3320萬噸之間。
這一產量將滿足今年泰國的國內消費和對外出口,但如果干旱延長,今年的大米產量可能會進一步下降。開泰研究中心還警告,如果厄爾尼諾現象持續到明年,泰國各大水庫都將出現水位嚴重下降,影響明年雨季和旱季的水稻種植。
今年泰國的雨季已經推遲至6月才到來。為了節約用水,泰國自然水資源辦公室秘書長Surasee Kittimonthon呼吁農戶今年只種植一季水稻。
他表示,自然水資源辦公室能確保雨季水稻種植所需要的用水,旱季農戶可以種植其他用水更少的農作物,以避免出現用水短缺。
雨季開始前,泰國北部來興府部分水庫的儲水量已經降至43%,東北部程逸府水庫的儲水量則降至22%,泰國大米主要產自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預計泰國將于8月到9月迎來強降雨,有助于緩解水庫蓄水不足問題。
野村控股分析師Euben Paracuelles預測,如果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嚴峻,泰國的GDP將減少0.2個百分點。泰國央行預計該國今年GDP增速為3.6%,高于去年的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