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覽富財經
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平臺水滴公司(WDH.US)保險經紀收入下降,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大。日前水滴公司(WDH.US)宣布將以總價3.6億元分階段整體收購深圳存真求實科技有限公司(即“深藍保”主體公司),引發業內極大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水滴公司擬斥資3.6億元收購深藍保,夯實保險產品銷售。但公司一季度凈利潤4970萬元同比降53%,保險收入下滑15%。如今僅靠并購擴張來化險為夷,奈何行業發展處換擋下滑期,未來預期公司諸風險或劇增。
3.6億收購深藍保,預達目標或變數頗多
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 年,于 2021年5月登陸紐交所,是國內保險科技第一股。公司業務已拓展為水滴保、水滴籌和翼帆醫藥三大部分,主要營收來自保險收入、眾籌服務費和數字臨床試驗解決方案收入。
此前水滴公司公告已就擬收購深藍保達成最終交易文件。根據該交易文件,水滴公司將通過多次交割方式收購深藍保最多(up to)100%的股權,總代價為3.6億元。首次交割時收購深藍保56%的股權,該交易于今年6月進行。
據了解,第二次交割時收購深藍保4%股權,將在第一次交割后六個月內完成。剩余40%股權將在三年內收購。屆時擬議收購完成后,深藍保將成為水滴公司全資子公司,其財務業績將合并到水滴公司的合并財務報表中。
高盛研報認為,水滴公司6月宣布戰略投資深藍保,或將有助于水滴公司進一步發掘龐大用戶群的需求,提升長期保險產品的銷售。
據了解,保險測評自媒體“深藍保”成立于2018年,主要通過多種線上渠道提供保險知識類內容和保險產品評論吸引用戶,并將其轉化為保險消費者產生傭金。
深藍保至今已在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知乎等全平臺積累了超1000萬的高黏度用戶,服務用戶83萬人,出具保單82萬張。
吸引眼球的是,今年一季度深藍保官宣網粉絲破1000萬創歷史新高,那么引入水滴的戰略投資意味著什么?而水滴又看中了深藍保的什么?
業內人士認為,時下以互助和愛心籌起家的水滴已介入保險中介業務,保險經紀收入成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但流量獲取成本也令其不堪承受,在毅然大幅削減第三方流量渠道投入后,公司成本壓力減輕,但伴隨而來是保險經紀收入下降。對深藍保的收購或是公司應對此局面的措施。
有坊間人士稱,水滴公司2022年由虧轉盈,主要是由于大幅削減第三方流量渠道的營銷開支導致成本下降較快。實際上該公司當年凈營業收入仍同比下降,其中主要也是保險經紀收入同比下降。
翻開歷史記錄,2019年,水滴收購一家保險公估公司,斬獲保險公估牌照;2020年6月,水滴以75358元收購泰瑞保險代理全部股權,獲得全國性保險代理牌照,這成為其發力線上線下融合業務的重要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水滴公司在意的不僅是中介牌照,還有保險公司牌照。其旗下子公司縱情向前科技曾擬以3.05億元收購安心財險第三大股東通宇科技全部股份,該公司持有安心財險9.67%股份。但該交易最終未果。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水滴希望借資本運作,迅速扭轉經營上的不利局面,想法固然不錯,但恐怕唯有時間方能給出答案。同時,水滴公司未公布深藍保的財務數據,從某種程度上說,此次實施收購充滿巨大變數。
2022年實現扭虧,一季度凈利降53%
歷經數年發展,水滴公司業務已拓展為水滴保、水滴籌和翼帆醫藥三大部分,其主要營收也主要來自保險相關收入、眾籌服務費和數字臨床試驗解決方案收入。
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水滴凈利潤4970萬元同比降53% 實現首年保費16.92億元,保險收入下滑15%。
2022年業績報告顯示,水滴公司2022年營收28.02億元,全年凈利潤6.08億元,連續四個季度盈利,經營性現金流正向流入,超預期實現年度目標。2022年四季度,水滴公司凈營收達6.8億元,同比增12.5%,全年凈營業收入達28.02億元,凈利潤為6.08億元,相較2021年15.74億元的凈虧損,實現扭虧為盈。
數據顯示,2022年水滴保險相關收入達25.59億元,占全年營業收入的91.34%,據統計,截至2022年末,水滴保共提供了775種保險產品,較2021年末增加411種。
不僅如此,2022年水滴籌款服務費收入為1.56億元,占公司全年營收5.57%,報告還披露,水滴籌去年的運營直接成本為1.82億元,服務費收入不足以覆蓋直接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水滴2022年實現盈利,或許與其成本控制不無關系。自2021年三季度以來,水滴持續控制成本,2022年公司運營成本和費用同比下降54.2%。其中,銷售和營銷費用從2021年的31.05億元下降至6.24億元,運營成本、總部及行政、研發費用也持續下降。
水滴2023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水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62億元,同比下滑6.6%;凈利潤為4970萬元,同比降53%。
保險是水滴的核心業務。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水滴保險市場產生的首年保費達16.92億元,同比下降9.3%,環比增長6.3%;保險相關收入5.36億元,同比下降14.65%,業務占比高達88.42%。水滴公司表示,保險相關收入下滑主要由于保險經紀收入減少導致。
另外,從眾籌服務來看,一季度水滴籌產生0.42億元的眾籌服務費,環比增長3.19%,而2022年同期為零,業務占比6.93%。
業內人士認為,在健康險市場增長乏力背景下,與其他同業產品策略向儲蓄險傾斜不同。水滴專注于圍繞帶病體等群體定制新產品開拓增量,這也是終身增額壽險等儲蓄型險熱銷背景下,水滴公司一季度保險經紀收入減少的原因所在。
高盛則認為,與2021年相比,水滴公司當前更有能力推動業績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水滴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約36億元,從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持續實現正向現金流。
并購是良方解藥? 收購風險若隱若現
面對如今盈利增速的收窄,單純的“降本”恐難再形成有力支撐,如何進一步“開源”成為新命題。
并購以實現規模擴張,會是水滴的解藥嗎?業內人士認為,水滴此次收購深藍保,旨在通過投資進一步豐富水滴保險業務服務場景,增強水滴保全渠道的內容能力,與其保險業務面臨的增長瓶頸攸關。
但沒那么簡單。分析人士稱,一是保險業正在“變軌”,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市場營銷拓展難度加大。二是互聯網保險的商業模式面臨挑戰,互聯網保險公司過往稱道的投保理賠效率和信息公開透明等優勢不再突出。
兩者相疊加下,保險業務收入占比近九成的水滴,前路何在?當前營收和利潤下滑,也透露出水滴眼下的諸多風險難關: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和不夠穩固的盈利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首先作為第三方保險平臺,水滴保還面臨來自互聯網巨頭和傳統保險公司的不同程度的競合,缺少足夠護城河。其次,水滴目前主要靠水滴保的收入來支撐其業績,其盈利模式前景增長空間逐漸受限。再者,并購也是一項具風險性的投資,未來投資項目是否會帶來穩健盈利,以及新公司的穩健治理和經營發展存在諸多變數和風險。
綜上所述,此次水滴收購深藍保,未來能否形成強強聯合效應,有待進一步觀察。覽富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