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鯨教育 一暉
日前,在港股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華夏視聽教育迎來了一波上漲熱潮。
今年3月到5月間,伴隨著“要發展直播帶貨業務”的新路線,華夏視聽教育股價一路震蕩向上。從0.99港元一路上漲到1.7港元,區間漲幅達到72%,一度創造了52周新高。
股價交易熱度不斷,華夏視聽教育在5月底又添了一把火,宣布正式進軍直播帶貨,并與戚薇及其團隊就直播電商業務訂立獨家合作協議。在教育與影視外,開辟了新的戰場。這一次,華夏視聽教育講了怎樣的故事?
4380萬,直播帶貨“走捷徑”?
根據此前發布的公告,華夏視聽教育通過其綜合聯屬實體“華夏優品”及“東陽華夏”兩家公司,與獨立第三方實體(經紀公司)、戚薇女士及兩名個人(經紀人)訂立獨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戚薇女士及其配偶(統稱“有關藝人”)的藝人經紀(包括但不限于影視及表演活動)及電商直播經紀進行獨家合作,合作費為人民幣4380萬元。
除了合作費,經紀人還與集團訂立增資協議,向華夏優品出資人民幣45萬元,持有30%股份,經紀人將分別成為華夏優品的總經理及副總經理,而經紀人的原有直播電商團隊也將并入華夏優品團隊。
通過這一合作,華夏視聽教育正式涉足直播帶貨。其在公告中表示,集團正將高等教育(傳媒及藝術)及職業教育以及影視制作業務致力擴展至直播電商業務。此次與有關藝人合作是集團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并有望為集團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實際上,教育培訓機構涉足直播帶貨的做法并不少見,遠到新東方、好未來、思考樂,近到高途、粉筆等,而相比于前述機構的模式,華夏視聽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其選擇直接與已經具備流量的明星合作。
資料顯示,戚薇的抖音賬號擁有近2013萬粉絲,是最早涉足直播帶貨的藝人之一。根據蟬媽媽數據,其賬號場均銷售額在100-250萬元之間,平均場觀近218萬人次,在抖音平臺是非常頭部的達人。
直接選擇有流量基礎的藝人合作,華夏視聽教育此舉無疑是更有效率的選擇。當然,其也為此付出了4380萬元以及聯屬實體公司3成股權的代價。
那么,華夏視聽教育為何要涉足直播帶貨?
教育+影視+直播的故事
通過拓展新業務,華夏視聽教育試圖講一個“教育+影視+直播”的故事。
華夏視聽教育表示,直播帶貨可以與其他業務形成聯動。其提到,通過利用南京傳媒學院目前超過2.8萬名師生的人才資源,及集團在影視制作業務網絡的優勢,華夏視聽將積極發展直播電商業務,致力提供優質直播內容,并成為多元化直播電商的引領者。此次與有關藝人的合作將會增強南京傳媒學院在其直播電商專業的優勢,且新業務日后可能會為旗下學校學生創造更多實習與就業機會。
當前,直播帶貨行業正處于爆發期,藝人走進直播間帶貨的情況已屢見不鮮,影視產業與直播帶貨已經形成了緊密綁定。與此同時,相比于影視產業,直播帶貨除了主播,相關的影視制作、MCN、選品、藝人經紀等都需要人才參與,有更多的就業崗位可以吸納人才。人社部此前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預測,到2025年,我國互聯網營銷師的人才需求缺口可達4000萬。
由此來看,與此前教育+影視的邏輯相似,此次華夏視聽涉足直播帶貨,又進一步為教育業務提供了產教融合的幫助。學生畢業除了影視產業,還可以參與直播帶貨產業,同時影視產業成名或者建立緊密合作的明星,又進一步可以為直播帶貨提供支持,看起來確實有望形成板塊聯動。
對于企業來說,直播帶貨一旦成型,便可明顯提振利潤。此前東方甄選已經非常清晰地展現了頭部機構的收益。截至2022年11月30日的半年報,東方甄選實現營收20.8億,凈賺5.8億元。
從大行的評級看,資本對于華夏視聽的此次動作的確持看好態度。安信國際認為,華夏視聽教育與頭部流量明星開展合作,布局垂直領域頭部直播間,用自身的教育與影視資源賦能達人直播間運營;計劃打造華夏自有IP及品牌矩陣賬號覆蓋全品類網絡,發揮教育板塊優勢,通過多形式培養專業人才,多平臺布局,通過供應鏈支持打造自有品牌+聯名品牌,形成明星達人矩陣與華夏IP品牌的直播業務發展優勢。當前估值并未將直播板塊的業績增量納入考量,未來直播板塊的業績放量有望帶動公司業績與估值的提升,建議保持關注。
但在敲定與戚薇直播間合作的公告發布后,華夏視聽教育的投資者卻顯得似乎有些“失望”。股價不但沒有繼續走高,反而在震蕩中下跌,目前其股價從1.7港元降至1.22港元,縮水了近4成。
為何華夏視聽教育的這個故事沒有掀起二級市場的波瀾?
理想與現實
實際上,華夏視聽教育涉足直播帶貨的消息早已有所披露。
在3月底發布的年報中,華夏視聽教育透露,公司成立了新公司華夏優選、華夏優品、華夏嚴選及華夏互娛在北京及南京設立直播工作室,并招募了一支經驗豐富的直播電商運營團隊。此前已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與藝人和網紅進行了試播合作,預期直播電商業務將于2023年第二季度正式推出。也正是當初的這一消息帶動了股價的持續上漲。
但從詳細披露的合作藝人及合作形式看,華夏視聽教育的角色定位較為尷尬。由于華夏視聽教育旗下的賬號并未開啟直播帶貨,戚薇直播間在近一年間帶貨超過80場,其本身已有成熟的運作體系。在這場合作中,華夏視聽教育的角色顯得有些模糊。
不僅如此,華夏視聽教育為與戚薇團隊達成獨家合作,不惜重金投入4830萬,這一金額相當于其2022年全年凈利潤的近40%。這樣大比例的投入下,華夏視聽教育短期內難以接入更多的藝人。華夏視聽教育雖然省去了孵化的作用,直接獲得了頭部主播,但問題也很明顯,作為明星,戚薇的身份還包含歌手、演員,很難拿出足夠的時間直播。根據蟬媽媽數據,戚薇的開播場次遠低于東方甄選這類機構。
由于明星藝人的虹吸效應,華夏視聽培養主播和培養賬號的難度都十分大,對于戚薇團隊的依賴程度較高。而當前,這種合作模式下,這一業務究竟能夠為華夏視聽帶來多大的業績助力,還需要在半年報發布后進一步確認。
此前,華夏視聽教育曾經講過“影視+教育”的故事,上市初,華夏視聽教育的這一模式一度讓人想起了當年TVB與“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模式,后者培養出周潤發、劉德華、鄭伊健、古天樂等影視巨星。但是這種“明星工廠”的故事最終卻因為華夏視聽教育影視業務的低迷而遲遲沒能打開局面。2022年,華夏視聽教育的影視制作及投資業務全年營收僅有9506.8萬元,相比于2019年的4.36億元,下滑了78%。
在公布直播帶貨業務后,股價上漲超7成的反應,基本表明了資本初步看好的態度,但雙方合作的效果尚不明確,最終為業績帶來的作用也有待觀察,華夏視聽教育能否最終盤活各項業務、講通故事,還需要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