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日前,據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山西省)的一則掛牌公告顯示,自今年6月29日起,山西信托擬轉讓其持有的匯豐晉信基金31%股權,掛牌價格為10億元,掛牌期間為40個工作日。
作為中外合資基金公司,2005年11月,山西信托與匯豐環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UK)Limited)共同創建匯豐晉信基金,雙方各持股51%和49%。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2億元。
此前,有傳聞稱,“匯豐控股將把其在中國合資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從49%提高到100%,有待監管批準”。該傳聞同時提到,匯豐控股已與山西信托達成協議,山西信托同意出售其在匯豐晉信51%的股權。
新經濟e線獲悉,從目前進展來看,出售匯豐晉信基金全部51%的股權還是存有變數,但山西信托有意高溢價套現倒是千真萬確。上述掛牌公告表明,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評估基準日,匯豐晉信基金總資產賬面價值:82139.74萬元;總負債賬面價值:19726.53萬元;凈資產賬面價值:62413.21萬元;凈資產評估價值:245030萬元。評估機構:安永資產評估(上海)有限公司。由此可見,匯豐晉信基金凈資產評估增值率高達292.59%。
不僅如此,山西信托擬十億元出讓匯豐晉信基金31%股權對應的公司整體作價高達32.26億元,較公司凈資產評估價值而言,這一掛牌價又進一步溢價,二次溢價率達31.67%。
公司控股權生變
新經濟e線注意到,如果山西信托上述股權轉讓順利成行的話,其持股將降至20%。這也意味著匯豐晉信基金控股權將發生變化。屆時,不管匯豐環球投資是否行使優先受讓權,其都將成為單一第一大股東。最終,如果匯豐環球投資成功受讓上述31%股份的話,匯豐晉信基金也將從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搖身一變為外資控股基金公司。
山西信托持有的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1%股權,來源:山西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對此,匯豐晉信基金內部人士回應稱,“目前公司運作一切正常。我們將一如既往的踐行以客戶為先的經營理念,保障公司穩健經營,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有關股東事項,請直接與股東方聯系?!痹撊耸窟M一步強調,“畢竟這是股東的事兒,公司不方便代表股東對此事發表評論?!?/p>
另據上述掛牌公告披露,根據標的公司章程,除轉讓方外的標的公司現有股東(即匯豐環球投資管理(英國)有限公司,簡稱“剩余股東”,剩余股東與轉讓方合稱“現有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權,標的公司剩余股東未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剩余股東應在掛牌期間向山西產權交易市場(簡稱“交易市場”)遞交受讓申請,并按規定交納保證金。
截至評估基準日,匯豐晉信基金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245030萬元;本次轉讓標的對應的評估值為75959.3萬元。
上述掛牌公告還稱,鑒于剩余股東未放棄優先購買權,如果經公開征集僅產生剩余股東一家意向受讓方,則剩余股東即成為受讓方。如果除剩余股東外,經公開征集僅產生一家第三方合格意向受讓方,則該第三方合格意向受讓方進入網絡競價環節,通過網絡競價方式進行一次報價即為最終報價,如無報價視為按照掛牌價進行了報價。
根據標的公司的章程,轉讓方以第三方合格意向受讓方的最終報價向剩余股東發出包含章程要求的全部信息的書面通知以征詢剩余股東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剩余股東于收到包含全部要求信息的書面通知三十日內向轉讓方書面表明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如行使優先購買權應在收到上述文件30日內交納保證金,則剩余股東即為成為該項目最終受讓方,如逾期未表示或明確書面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則視為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則該第三方合格意向受讓方為該項目最終受讓方。
如果除剩余股東外,經公開征集產生兩家(含)以上第三方合格意向受讓方,則采取“網絡競價-一次報價”方式確定最高報價,報價開始后,第三方合格意向受讓方在規定時間內對競價標的進行一次報價,報價截止后系統統一開啟,最高有效報價的第三方合格意向受讓方即成為該項目最終受讓方。
實際上,鑒于自身實力有限,作為匯豐晉信基金控股股東的山西信托多年來在經營管理上并不能給公司帶來資源上的扶持。而且,從經營績效來看,山西信托自身業績也一直徘徊在行業底部,公司連續多年凈利潤都不足1億元,如2021年全年凈利潤僅2700萬元。截至2022年年末,盡管山西信托全年業績錄得大幅增長,但全年凈利潤仍不足4000萬元。
據山西信托今年4月28日發布的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度發行人營業收入2.94億元,同比增加0.68%;凈利潤3705.70萬元,同比增加47.39%。報告期內,公司信托資產運用主要分布在實業和證券市場。其中,實業占比約72.29%,其余資產依次分布于房地產、基礎產業、以及其他等。期末信托資產總計649.71億元。因此,如果匯豐環球投資順利接盤的話,對公司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
發展瓶頸顯現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匯豐晉信基金成立近18年來,公司基金資產規模至今仍停留在數百億元的水平,發展瓶頸顯現。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3Q1,公司基金資產合計約531.09億元,行業排名78/153。公司旗下共計有16名基金經理,低于行業平均的21.35名。同樣,公司基金經理人均管理資產和人均管理產品數量也沒有達到行業平均水平,分別為0.05億元和2.19只,后者分別為1.86億元和2.74只。
來源:Wind
對匯豐晉信基金來講,公司亦面臨著基金經理流失的尷尬現狀。Wind統計顯示,最近一年里,公司先后有三名基金經理離任,分別包括黃立華、程彧、駱瑩。其中,任職時間最長的程彧在公司出任基金經理超過六年。
公開資料表明,程彧為上海復旦大學國際經濟專業學士學位,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特許金融分析師。曾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助理審計經理、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投資經理。2008年加入匯豐晉信基金主管國際業務,先后任職國際業務部副總監及國際業務部總監。2016年11月至2023年2月任匯豐晉信滬港深基金經理。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擔任匯豐晉信港股通精選基金經理。2019年8月至2023年2月任匯豐晉信港股通雙核基金經理。
進入2023年,匯豐晉信基金在公司內部相繼提拔了三名新人基金經理,分別為付倍佳、費馨涵、周宗舟。其中,付倍佳曾任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匯豐晉信基金港股研究員、高級港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現任匯豐晉信滬港深和匯豐晉信港股通雙核基金經理;費馨涵曾任匯豐晉信基金助理研究員、研究員,現任匯豐晉信基金高級研究員。2023年4月起任匯豐晉信消費紅利基金經理;周宗舟曾任招商基金研究員、富國基金高級研究員,現任匯豐晉信基金投資經理。2023年5月起任匯豐晉信創新先鋒基金經理。
截至今年7月4日,在公司現有基金經理中,除了上述3位新人基金經理外,閔良超、傅煜清、范坤祥、何喆等4名基金經理的任職年限也較短,分別不到兩年或兩年出頭而已。其中,閔良超于2021年9月30日開始管理匯豐晉信2026生命周期和匯豐晉信新動力,今年3月18日新增接管匯豐晉信大盤,該基金上一任基金經理為黃立華,后者于今年3月18日離任。
今年3月,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匯豐晉信基金還在公司內部提拔了一位明星基金經理陸彬出任公司副總經理。陸彬是公司內部培養出來的人才。陸彬曾任匯豐晉信基金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助理研究總監、總經理助理,現任副總經理、投資總監、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匯豐晉信核心成長、匯豐晉信研究精選、匯豐晉信龍騰、匯豐晉信時代先鋒基金經理。其中,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和匯豐晉信低碳先鋒的任職回報分別高達219.33%和218.33%。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陸彬在管基金總規模約280.08億元。也就是說,陸彬以一己之力,個人管理的基金規模占據公司半壁江山以上,高達52.74%。
此外,從匯豐晉信基金新發產品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7月4日,公司年內僅新成立一只基金,為匯豐晉信慧嘉(A/C)。該基金為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于今年1月17日基金合同生效,其募集規模約7.45億元。
而公司儲備產品中,現有5只產品已上報證監會,全部為債券型基金,無一為權益型基金,分別包括匯豐晉信慧鑫六個月持有、匯豐晉信低碳、匯豐晉信慧恒低碳、匯豐晉信慧怡39個月定開、匯豐晉信慧享短融14天。其中,前兩只產品分別于今年4月和3月申報,另外3只各于去年9月至12月申報。截至目前,以上5只債基均有待證監會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