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百智庫 陳重山
編輯|阿峰
6月20日,蔚來發布公告,宣布和阿聯酋阿布扎比政府旗下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接受這家來自中東的資本的投資。

而在9天前的6月19日,前途汽車的官微發布消息,其母公司長城華冠也與來自中東的約旦最大私營公司Manaseer Group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在約旦建立合資公司。
再往前8天,即6月11日,同樣來自中東的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簽署了一項價值56億美元(約合401億元人民幣)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甚至于,近期還有傳聞稱,恒大汽車將被中東地區的阿聯酋皇室基金加持的NWTN收購。
這么看來,不到半個月時間,中東資本就密集投資多家中國造車新勢力。投資之頻繁,歷史罕見。可見,中東資本對我國造車新勢力格外偏愛。

其實,中東資本一向熱衷于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對中國,中東資本對國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格外青睞。被譽為“特斯拉殺手”的新銳電動汽車公司Lucid Group,就是沙特最主要的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在美國最大規模的投資之一,而且還在不斷加大投資。
只是,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水平,舉世無雙。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張永偉在2022年就表示,中國將在汽車供應鏈變革中成為重要的新中心。所以,偏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中東資本,密集投資中國造車新勢力,就不難理解了。
中東資本頻繁投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原因,短期來看,面對來勢洶洶的汽車電動化,全球石油需求不斷減少,中東國家加碼新能源汽車賽道,可進行戰略對沖。長期來看,中東國家是在為“后石油時代”做準備,它們用“石油紅利”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可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本土化,從而促進經濟多元化轉型。
本文圍繞中東資本密集投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這一現象,試圖回答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中東資本投資蔚來等我國新能源車企的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
2、中東資本密集投資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原因是什么?
3、我國企業該如何利用這一機遇?
一、密集投資
據蔚來的公告,CYVN Holdings對蔚來的投資,將通過定向增發新股和老股轉讓的方式進行,投資金額約為11億美元。
投資數額雖然巨大,但從討論到簽署協議,僅用了三周時間。這是因為,該投資對雙方來說,都是急需的。
一季度,蔚來凈虧損為48.04億元,對比去年同期18.25億元的凈虧損額,處于擴大狀態。更關鍵的是,蔚來毛利率還在不斷下滑。2023年一季度,蔚來公司的毛利率和汽車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5%和5.1%,而去年同期這兩項數據分別為14.6%和18.1%。
截至2023年3月31日,蔚來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47.63億元。但是,蔚來的研發投入卻越來越大。其一季度研發費用為30.75億元,同比增長74.6%。在4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李斌還表示,要堅決為長期的、最后的勝出進行投入。
這個時候,來自中東的這一筆大額“輸血”,可謂蔚來的一針強心針。上一次,蔚來獲得的巨額融資還是在2020年,當時,合肥政府的70億投資,幫助蔚來走出了最危險時刻。
對于中東資本來說,單從財務角度看,這筆投資就是十分劃算的。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蔚來股價持續下滑,目前已降至10美元/股之下。中東資本此番投資,認購價為8.72美元,算得上蔚來近三年來股價低點。

不過,中東資本投資蔚來,不為短期利益,更看重的是與蔚來的合作。據蔚來的公告,雙方還將在蔚來國際業務上進行戰略合作。
中東資本對前途汽車、華人運通的投資,都是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進行的。
具體來看,前途汽車的母公司長城華冠,將與來自中東的約旦私營公司Manaseer Group將共同在約旦建立合資公司。來自中東的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的投資協議,也要求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天際汽車接受沙特Sumou Holding的投資,也約定共同在沙特設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和研發基地,且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量要達到10萬臺。
因此,與其說中東資本是在投資我國的新能源車企,不如說它們憑借資本的優勢,將我國的新能源車企“拉”到中東,為該地區帶去新能源汽車產業。
二、背后原因
中東一直盛產石油,但是,在此前的燃油車時代,美國、歐洲和日本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中東國家未獲得布局燃油車產業鏈的機會。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整個中東地區都沒有汽車工業,所需汽車完全依賴進口。
如今,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雖然汽車業不斷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但是中東國家可以通過投資布局,吸引新能源車企到中東布局產業鏈,從而參與到這一輪的競爭中來。
這對中東國家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機會。而機會的獲得,一方面得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堅持了公平、開放的原則,創造了一個比燃油車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另一方面,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造車門檻并不高。賽麟汽車創始人王曉麟就表示,新能源汽車制造,“任何人都可以做,因為的確太容易了。”
燃油車制造,核心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技術,均需各車企自己研發;而在新能源車制造領域,核心的電機、電池,乃至芯片等零部件,都來自于開放的供應鏈體系,無需車企自己掌握。
此前出身于互聯網企業的“外行”,如蔚小理等新勢力,都能造車成功。所以,中東國家通過投資的方式,也有可能成功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
實際上,中東國家不斷依靠投資,與新能源車企的合作,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了。
2022 年 11 月,沙特宣布推出首個電動汽車品牌 Ceer。據PIF的聲明,Ceer“是第一個在沙特生產電動汽車的沙特汽車品牌,將為沙特以及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消費者設計、生產和銷售一系列汽車,包括轎車和SUV”。Ceer汽車預計在2025年上市。
雖然Ceer汽車還得依靠富士康為其開發電子電氣架構,零部件也需要獲得寶馬的技術許可,但這已經是沙特在汽車制造領域邁進的一大進步。
而且,盛產石油的中東國家,加碼新能源汽車賽道,也是面對燃油車銷量走下坡路、石油需求減少局面,而進行的一種戰略對沖。
三、經濟轉型
除了戰略對沖之外,中東國家通過投資、合資的方式,引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其工業多元化、經濟轉型的促進作用也很大。
僅僅依靠石油出口獲取收益的中東國家,是急需經濟轉型的。
早在2020年,時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海灣研究中心主任丁隆就表示,中東國家即將迎來“后石油時代”,中東依賴油氣收入的“食利經濟”模式行將瓦解。
具體來看,目前,全球石油消費主要涵蓋交通、非燃燒(化工)、工業燃料、建筑、電力等五個領域。截至2020年,交通領域耗費石油占比接近40%。但隨著新能源浪潮席卷交通出行領域,2035年前后,或將實現全面電動化。屆時,全球對石油的需求量將出現較大波動,這對中東國家的打擊較大。
以沙特為例,據沙特統計總局數據,2022年石油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68.2%。全球石油消費減少,沙特經濟必受影響。
為此,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國家,此前已采取了一系列經濟轉型措施,最為典型的就是“投資立國”戰略,扮演風險投資基金或股權投資基金角色,大手筆投資初創公司,收購跨國公司股份。但是,這種投資屬于純資本型,沒有技術和管理溢出效應。這部分投資收益仍屬于“租金收入”,將導致國家經濟二次“食利化”。
因此,丁隆建議中東國家發揮產業優勢,主動加入全球價值鏈,用 “石油紅利”為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奠定基礎,以實現經濟轉型。
目前,中東國家采取合資的方式投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可引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促進本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無疑是正確的舉措。
汽車產業被稱之為“制造業之母”,是公認的最能體現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其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效果十分大。有關數據顯示,一輛車有1000多個總成零部件,來自200多個一級供應商(Tier 1)。汽車制造業每增值1元,可拉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值2.64元。

沙特Ceer汽車的制造,就已經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譬如,沙特將建造一座電動汽車電池金屬工廠,作為Ceer汽車制造的配套。另外,《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曾報道稱,為支持Ceer汽車的生產,沙特和富士康協商將建設一個生產芯片、電動汽車零部件和其他電子產品的價值90億美元的工業設施。
總之,PIF已預計,Ceer將吸引超過1.5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創造多達3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預計到2034年將為沙特貢獻80億美元的GDP。
之前,沙特對Lucid Group的投資,也使得Lucid Group在沙特沿海城市吉達(Jeddah)建設一家電動汽車裝配廠,年產量將達到15萬輛。另外,中東資本與天際汽車、前途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也將如Lucid Group一樣,未來將為該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四、去中東“卷”
中東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密集投資,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十分內卷,已進入淘汰賽階段。余承東在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也曾提到,未來能活下來的企業每年的產量達不到500萬輛以上或者達不到1000萬輛以上,就很難在這個時代立足。”而國內的汽車廠商中,還沒有一家車企的產量達到該級別。
因此,余承東預測:“站在五年、十年更遠的維度來看,未來能活下來的主力廠家是少數”。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更是直言,3-5年后,或將還有60%-70%汽車品牌面臨關停。
即使在目前,也有新能源車企開始走向破產。6月14日,拜騰汽車背后的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曾經紅火一時的威馬汽車、雷丁汽車也處于危局之中。
在我國新能源車企面臨著“你死我活”的淘汰賽時,中東這些國家,為實現經濟多元化轉型的目標,正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沙特政府已經設定了電動汽車目標,預計到2030年,首都利雅得的電動汽車數量占比至少達到30%。而據券商中國2021年10月援引分析人士言論,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對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投資,是沙特政府對該基金的重要考核標準之一。
阿聯酋近期發布了“阿布扎比工業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阿聯酋國家能源戰略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咨詢公司Arthur D Little發布的“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準備度指數”報告顯示,阿聯酋的電動汽車準備程度排在全球第8位,被歸為“新興電動車市場”,預計在2022-2028年間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中東國家的經濟轉型,大多采取了押寶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措施,可預見的未來,中東國家的基金將會投資布局更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這對于可能被“淘汰”的新能源車企、供應鏈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機會。
除了獲得資金支持外,對于我國新能源車企來說,相較于我國市場的“內卷”,中東市場依然是“藍海”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接受中東投資的天際汽車,乃至Lucid Group,都已經、或著手去中東國家當地建廠,以便在當地銷售,從而順利享受當地市場紅利。
因此,我國的一些新能源車企、乃至供應鏈企業,與其在國內卷,不如去中東地區“撲棱”。
另外,中東國家不僅有布局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愿景,更有將新能源汽車業務覆蓋全球的想法。不妨大膽想象,未來,中東資本與中國造車新勢力,一個“出錢”,一個“出技術”,共同開拓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所向披靡。
【全文參考】
[1]《中東財團偏愛中國造車新勢力,半個月達成近500億合作?專家:轉型所需》,時代財經
[2]《丁隆:后石油時代中東經濟秩序面臨歷史性重塑》,環球時報
[3]《中東土豪,正瘋狂投資中國新造車》,超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