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近日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電動汽車生產及交付報告顯示,該季度特斯拉共交付46.61萬輛電動汽車,破公司單季度交付量最高歷史記錄。彭博社調查分析師預計,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將在44萬左右。
雖然再創交付新紀錄,但這也是特斯拉連續5個季度電動汽車產量高于交付量。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電動汽車總產量為47.97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6%,而二季度交付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3%,低于產量增速。
近幾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增設了中國上海和德國柏林等超級工廠。隨著產量增加,特斯拉需保持交付量齊頭并進才能避免出現庫存積壓。在上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在目前經濟疲軟的狀況下,特斯拉準備犧牲近期盈利能力以追求交付量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交付的電動汽車中,超九成是Model Y和Model 3車型,銷量提振或得益于特斯拉在早前下調了全球市場的價格。今年4月份,特斯拉將Model Y長續航版售價下調9.1%至4.99萬美元,Model Y高性能版售價下調8.5%至5.39萬美元,Model 3后輪驅動版售價下調7%至3.99萬美元。
繼6月向部分Model 3汽車買家提供8000元現金補貼后,特斯拉又將其兩款車型在中國的售價下調約4.5%。7月1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特斯拉所有版本的Model X和Model S的價格將降低3.5萬元至4.5萬元,其中Model S的起售價將降至77.39萬元,Model X的起售價將降至98.89萬元。除了降價和現金激勵,馬斯克近期首次表示,特斯拉將會考慮廣告方面的投入。
作為頭部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產量持續高于交付量也加劇了市場對于電動車需求的擔憂。乘聯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國內乘用車產能合計4289萬輛,產能利用率為54.48%,對比2017年的66.55%,利用率偏低、嚴重過剩等問題突出。據咨詢機構Automobility估計,中國每年的汽車產能過剩約為1000萬輛,相當于去年北美汽車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此前,馬斯克曾于5月底訪華。市場猜測本次訪問中國的目的之一便是尋求產量高于市場需求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但從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來看,面對主要市場內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特斯拉并未打算放緩腳步。
今年6月中旬,特斯拉柏林勃蘭登堡超級工廠繼續成功增產。近日,特斯拉宣布,美國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4680電池電芯累計產量超1000萬顆。根據特斯拉的估算,1000萬個電池單元足以制造大約1.2萬輛Model Y車型。羅伯特·W·貝爾德的分析師本·卡洛 (Ben Kallo) 樂觀地表示,特斯拉“生產和交付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另據財通電新的數據,截至6月30日,特斯拉全球總計在手訂單4.9萬輛。相較5月底的7.53萬輛,環比減少34.86%。而對于中國地區,在手訂單共計1.47萬輛,約占全球積壓訂單的三分之一。消費者所下訂單中,Model Y占比接近85%,Model 3占約12%。對于銷售而言,較少的訂單存量與持續增長的產量意味著更大的壓力,若無法找到新的銷售增長點,勢必會帶來更多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