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盛夏,生機盎然。時隔三年,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西部。
6月29日,以“中國新時代·西部新征程”為主題的第十九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下稱“西博會”)在成都正式開幕,這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西部各方在四川共同舉辦的首個國家級開放盛會。
自千禧年西部大開發號角吹響以來,西博會的每一次舉辦都是中國西部發展成果與魅力的彰顯,歷經23年砥礪,它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為中國西部地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改革開放四十五周年的大背景下,本屆西博會全面釋放西部地區活力,設置了6大主題館和4大專業館,開展各類投資促進活動30多場,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的3500余家企業,超6萬名境內外嘉賓、客商線上線下參展參會。
作為西博會的重頭戲,在盛會開幕當天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西部投資說明會暨經濟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下稱“西投會”)上,西部十二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國內外投資者共簽約投資合作項目492個,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西部的發展潛力、市場活力和投資“西引力”。
從“新”出發,世界再次聚焦共享共贏的“西部盛會”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為新時代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擘畫了宏偉藍圖。西部地區作為國家戰略縱深腹地和最大回旋余地,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
從全局到一域,西部地區成績亮眼。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西部地區經濟總量年均增長6.65%,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2022年,西部地區經濟總量更是達到25.7萬億元,占全國比重較2012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
立足新時代,共赴新征程。開放發展的號角,在西部地區每一片土地回響。隨著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縱深推進,西部地區已由內陸腹地蝶變為開放前沿。近年來,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投資中國、首選西部”已成為境內外企業的廣泛共識。
作為展示西部地區整體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加強西部地區開放合作的重要載體,發端于西部大開發的西博會,秉持“共辦、共享、共贏”辦會理念,始終與西部合作、東西合作、中外合作同頻共振,讓新時代西部地區協同協作發展日益緊密,人文交流更加頻繁。

從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獲悉,首屆西博會自2000年5月舉辦以來,茁壯成長、碩果累累,前18屆共吸引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參會,6.5萬家企業和國內外嘉賓55萬人次來川參會參展,累計展覽面積達226萬平方米、簽約投資額達7.4萬億元,成為西部地區規模最大、門類最全、影響力最強的開放合作展會平臺和全球包容、互惠發展的國際公共產品,有力促進了西部地區開發開放。
目光投向西博會現場,本屆參會外資企業代表泰國天絲集團中國區總裁曾森鴻向參與嘉賓分享了西部投資機遇及合作愿景,最切身感受就是“國家對西部地區不斷給予發展重任,這片地區一定會成為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的投資熱土,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也將在西部這片沃土上找到合作商機。”
曾森鴻稱,RCEP生效已超一年,區域合作伙伴關系持續深化,中泰經貿合作空間進一步擴大。2022年,天絲集團紅牛飲料(四川)生產基地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金額約20億元人民幣,今年年底投產后,預計滿產后年產值約50億元,主要輻射中國西部市場。
立足西部,聯通世界。本屆西博會搭建起世界了解中國西部、中國西部走向世界的橋梁,各地政府部門、國內外企業和機構、商協會等齊聚這一國際大舞臺,展示風采、對接洽談、交流碰撞,挖掘潛在合作商機,前瞻布局投資項目。
簽約投資合作項目492個,掀起西部新一輪投資熱潮
一份份重量級的合同、一個個沉甸甸的項目、一張張滿載而歸的笑臉……這是第十二屆西投會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是西博會上最吸引投資商目光、最受媒體關注、最“吸金”的主體活動之一。
6月29日下午,第十二屆中國西部投資說明會暨經濟合作項目簽約儀式成功舉辦。甘肅、內蒙古、廣西、四川、貴州、西藏、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逐一向世人呈現全新發展機遇,共同向海內外企業發出走進西部、投資西部、建設西部的盛情邀約。

據悉,本屆活動吸引央企、“三類”500強(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民營企業500強)、知名跨國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副總經理及以上嘉賓200余人,參會嘉賓和客商層次整體高于往屆;其中,參會外資企業較往屆有較大提高,占比達到30%。經過西部各方務實洽談、精準對接,西部十二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國內外投資者共簽約投資合作項目492個,其中43個代表項目現場集中簽約,簽約項目主要聚焦制造業,涉及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西部合作”持續加碼,收獲滿滿的簽約成果也展示出西部各方發展的優勢與潛力。
作為本次西投會的參會嘉賓,四川天奈錦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莊東是第一次參加西博會,他表示,企業在四川考察這幾天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和獲得感,作為一家從事鋰電產業鏈中納米級新材料研發的企業,布局四川不僅因為這里具備戰略、資源、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因為四川是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生態體系最完整、配套協作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作為西博會東道主和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最好、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四川在招商引資和加快推進制造強省步伐上可謂開足了馬力。據主辦方介紹,本屆中國西部投資說明會四川簽約項目主要呈現兩個方面特征。一是投資規模大,簽約項目平均投資規模超13億元,較上屆提升幅度超過50%;其中簽約項目單個投資額30億元及以上66個。二是制造業項目多,簽約個數占四川簽約項目總數的70%以上,協議金額超過了80%,占比分別較上屆提升了20個、36個百分點。
6月29日,在西投會現場,廣東醇氫新能源董事長張會強宣布了一個關乎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重大決定——整合全國業務,將公司總部建在四川。
為什么這家即將在全國率先對超純氫設備進行產業化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要將總部設在四川?張會強透露,考察調研時發現,四川不僅擁有產業基礎扎實、人才眾多、扶持政策優惠等諸多因素,而且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已是突飛猛進,成為國內外企業紛紛“重金押寶”的熱點區域。
“項目簽約只是開始,項目落地還有很多硬仗要打。”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扎實推進每個新簽約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見效。引得來、留得下、發展得好,才是招商引資的最終目的。”
透過“西博會效應”,看四川新型工業化“加速跑”
上屆西博會上,重慶華仕威智能技術公司投資的悍天實業簽約落地巴中恩陽。目前,企業3個事業部已經投產,產品涵蓋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是川渝產業協作、聯手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又一生動實踐。
“到今年底,整機方案事業部、快充事業部也將建成投產,屆時將實現年產值2到3億元。可以說,西博會為企業投資發展,提供了平臺,促成了合作。”四川悍天實業有限公司觸摸屏事業部總經理姚繼峰表示。
回看上屆西博會,巴中有悍天實業等18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額近135億元。目前這些簽約項目均已全部開工建設,項目履約率、開工率均達100%。
不僅在巴中,如今有越來越多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項目正陸續落地巴蜀大地,而這也是四川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助推西部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本屆西博會上,四川將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等六大優勢產業,精選推出合作項目100個。此外,市級層面,川內18個市(州)將聚焦裝備制造、高端醫療器械等特色產業,舉辦20余場專題推介活動。
乘西博會“東風”,成都制造業招商引智“百日攻堅”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近日舉行,現場簽約的重大項目和人才團隊涵蓋集成電路、新能源、智能終端等13個制造業重點產業鏈。
產業興則區域興。可以發現,西投會項目簽約立足四川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向,進一步圍繞特色優勢做文章,也正在向“高精尖”靠攏,這將為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的強勁動能。
工業強則經濟強。近日召開的四川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作出了“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重大決定,要加快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四川發展面臨新的歷史重任和興川機遇。
而要實現這些既定目標,全面推進開發開放,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全域吸引內資和更大力度利用內外資顯得尤為重要。
中歐班列打開向西開放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向南出海的新動脈……一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正在西部逐步繪就。依托西博會等重要開放平臺,四川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獲批設立領事機構23家,成都成為繼上海、廣州之后的“領館第三城”;在川落戶世界500強企業381家;2022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資規模35.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30.3億元,同比增長5.2%,中西部投資首選地的地位進更加穩固;去年四川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規模居全國第8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經濟全球化與開放共享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西部與四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站在開放的前沿,高水平開放的時代大潮已經蓄滿勢能、噴薄欲出。未來,其開放的大門會敞得更開,也將成為國內外投資者、創業者、奮斗者施展才華、追逐夢想、成就事業的廣闊舞臺。
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四川投資促進牽頭部門,將聯動行業主管部門和項目承接地,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加大項目精準對接力度,務實推動在談項目真簽約真落地,強化服務保障,全力推動四川簽約項目早開工早建設。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7/03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