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7月1日零時九分,一輛香港單牌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駛入珠海,這是首輛進入廣東的香港單牌車,繼“澳車北上”后,“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在7月1日落地實施。當天也是香港回歸26周年。
所謂“港車北上”,是指符合條件的香港機動車車主經審批和預約后,可以駕駛香港本地車牌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入粵,進行短期商務、探親或旅游。
“現在踩一腳油門就能到廣東,太方便了!”首位“北上”的香港車主李先生說,他和許多車主一樣,趁著“港車北上”政策落地第一天,自駕來珠海旅游。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港車北上”便利香港居民以自駕的方式經大橋到廣東省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游,是擁抱大橋機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互聯互通,推動區內經濟融合發展的另一重要里程碑。
數據顯示,“港車北上”單是首輪就有超過1.6萬人登記北上申請,目前則已完成三輪抽簽,共約7700人中簽申請名額。隨著“港車北上”落地實施,預計約45萬名香港機動車車主受惠于此。
據了解,與目前實行的粵港兩地牌車政策相比,“港車北上”政策實施后香港車主來往內地更自由。香港單牌車可以直接進入內地,無須懸掛金屬號牌,電子牌證有效期與所購買的內地交強險有效期掛鉤,最長不超過1年。車主可自由選擇往來內地時間,在牌證有效期內香港機動車經預約可以多次入出內地。
根據香港發布的數據,2017年至2019年,香港居民來往內地約為1.6億人次/年,日均約為43.84萬人次,主要通過公共交通往來。如今,“港車北上”讓香港居民可自駕私家車進入廣東,不用受限于公共交通運行時刻。這將吸引他們更多地來粵旅游、工作、探親、置業和居住。
“依托 ‘港車北上’,香港居民可以自駕往來內地,這對于香港融入大灣區日常生活、生產、學習和消費范圍具有實質性的作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軍民表示。
“港車北上”滿足了香港居民前往廣東省的需求,那廣東省的居民什么時候可以開車到香港?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今年5月透露,“粵車南下”相關課題正在研究,但由于香港面積相對較小,具體安排還需仔細考量。
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獨特制度優勢,也存在著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流動制約。
為了打破流動障礙,大灣區陸續建設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在建)、深珠城際(在研)等一批硬聯通設施,港澳和內地的人員流動也已實現自由行。但在今年以前,港澳單牌機動車尚無法開進內地,加上兩地牌門檻過高,大灣區的自由流動需求仍有不小的開發空間。
今年1月1日,“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根據拱北海關6月6日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截至6日9時,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已累計監管驗放進出境澳門單牌車達31.09萬輛次。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邊檢處處長房智博表示,根據“澳車北上”的經驗以及“港車北上”的配額量,預計在“港車北上”落地一個月之后,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的出入境車輛將突破一萬輛次/日;到今年年底,將突破1.4萬輛次/日。
這也意味著,隨著北上的港澳車輛增多,花費巨資建設的港珠澳大橋的價值將進一步發揮。
不過,“港車北上”也對廣東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承載能力提出了考驗。比如駕車通關時,能否暢通、不擁堵?市內停車繳費是否方便?車管、社保等政務和民生服務能否便捷辦理等?
作為“港車北上”的首站之城,珠海為了提升通關效率,升級改造了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一站式”車輛通關系統,小客車通關平均驗放時間約為1.5分鐘。
此外,由于香港、澳門小汽車牌照的編排規則、尺寸、樣式等與內地車牌存在較大差異,廣東的很多經營性停車場系統還不能對所有車牌都自動識別。
針對這個情況,珠海對全市146家停車場和部分A級旅游景區停車系統進行改造,使其具備自動識別港澳單牌車功能。同時,珠海的大批無感支付停車場將投入使用。此前,港澳車主在停車場繳費主要以現金、刷卡或掃碼支付等線下面對面方式進行。
深圳市交通部門則計劃在7月底前再完成不少于10家停車場系統改造,到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家停車場系統改造,未來對新開辦停車場,將要求把自動識別港澳車牌作為基礎標配功能。
“港車北上”和“澳車北上”也給粵港澳旅游帶來了商機。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李斌日前表示,廣東要聯合港澳推出一批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的精品線路。
李斌稱,未來廣東將推進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地標性景點的旅游開發,推出一批游艇、帆船等特色產品組合。
此外,廣東三大自貿區也被納入旅游線路規劃中,包括支持前海多元文化交流平臺、橫琴國際旅游休閑島的建設,以及在南沙創新開展國際文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