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6月的樓市如預期一樣平淡,房企銷售承壓,單月業績增速由正轉負。
6月30日,克而瑞發布數據顯示,今年6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267.4億元,環比增長8.5%,但環比增幅處于歷年同期最低水平;同比則降低28.1%,單月業績增速由正轉負,6月業績規模低于去年同期。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指出,自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購房者置業情緒偏弱。進入6月,市場活躍度延續回落態勢,端午假期期間,除個別城市外各地推盤力度不足,多地以順銷為主,導致銷售額同比大幅下降。
從房企表現來看,2023年6月僅有不到3成的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同比增長,環比增長的企業在百強房企中只占到半數。具體來看,6月有近6成百強房企的單月業績同比降幅大于30%,其中有27家企業業績降幅大于50%。
但同時,也有一些房企業績表現相對突出。如建發房產、電建地產、大華集團、中交地產等房企6月單月業績實現同比和環比雙增長。
隨著6月業績的出來,房企2023半年考也出爐。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3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35682.3億元,同比微增0.1%,增速相比上月下降8.3個百分點。
千億房企數量也在減少。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千億以上陣營有7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家。第二陣營(500-1000億)企業10家,較去年同期增加3家。第三陣營(300-500億)企業1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第四陣營(100-300億)企業為45家,較去年同期減少了7家。
百強房企格局繼續分化,央國企及部分優質民企韌性較強、中小房企競爭力不足。
從不同梯隊房企銷售門檻值的變化來看,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OP10房企的銷售操盤金額門檻同比增長15.3%至890億元,TOP20門檻增長4.7%至368.6億元。
但TOP30和TOP50梯隊房企格局變動加劇,門檻分別同比降低15.8%和10.8%至216.5億元和133.3億元。TOP100房企的銷售操盤金額門檻則較去年同期微增1.8%至56.7億元。
僅半年時間,行業前十經歷了一場大洗牌。保利發展從去年的第三名躍居行業第一,銷售額2366億元,并且是連續6個月位居累計銷售榜首。
萬科以2017.9億元位居第二,中海地產以1784億元上升一位至第三名、華潤置地銷售1702.2億元上升一位至第四名。碧桂園位居行業第五,千億房企還有招商蛇口和綠城。龍湖1-6月累計銷售額達到985.1億元,同比增長14.8%,行業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七名,表現亮眼。
另外,金地、融創跌出前十,建發、濱江則逆勢補位,進入行業前十,銷售額分別為953.3億元和925.8億元。
自2023年以來,還有以卓越集團、大華集團等代表的民企表現優于行業整體,在實現累計業績增長的同時,行業排名也有明顯提升。
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本土房企大華集團憑借207.1億元的操盤金額排名32,去年同期還在50名開外,以117.2億元的操盤金額排第59位;卓越集團今年上半年以331億元的操盤額位居第22名,去年同期排41名,操盤額195.4億元。
就銷售目標完成率而言,中指研究院指出,2023年上半年,10家房企目標完成率均值為53%,相較去年同期的32.6%,目標完成率提升超20個百分點。
不過,從公布銷售目標的10家房地產企業來看,僅越秀地產提高了銷售目標,招商蛇口和綠城中國保持與2022年的銷售目標不變,均為3300億元。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越來越多企業不再增加銷售目標、追求規模化發展,轉而通過主動管控銷售規模,追求更加平穩的發展。
劉水表示,2023年一季度在積壓需求集中釋放以及前期政策效果顯現等因素帶動下,市場活躍度提升,帶動銷售有一定增長。此外,部分房企銷售目標完成較好,與企業下調目標也有關,低目標下更易完成半年度任務。
除了房企格局分化嚴重外,今年上半年各城市能級表現也冷熱不均。
“一線韌性略好于二三線。”
克而瑞研究指出,一線城市6月預計整體成交245萬平方米,環比微降3%,同比下降11%,跌幅顯著低于二三線,上半年累計同比仍增20%;26個二三線城市,整體成交126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0%,同比下降27%,上半年累計同比上漲17%。
其中,北京、廣州市場熱度轉降,成交環比分別下降16%和11%,上海6月小幅放量,但成交規模尚不及去年同期,四個一線城市中僅深圳一城同環比齊增。
但今年上半年的銷售貢獻率仍是二線城市為主導。中指數據顯示,20家代表房企54.9%的銷售業績來源于二線城市,同比微增0.4個百分點。一線城市的銷售業績貢獻率同比增長3.1個百分點至28.0%,增幅屬于最大。
龍湖集團CEO表示,“2022年下半年,土地的獲取迎來常態化的機會,行業共識是往高線城市聚焦,龍湖在策略上也會更聚焦、更堅定地布局高能級城市。”據了解,截至5月底,龍湖累計獲取了17宗地塊,主要分布在深圳、上海、廣州、成都、杭州、蘇州等一線及強二線城市,總建面169萬平方米,權益地價146億元,樓面單價13077/平方米,提供了將近470億左右的可售貨值。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購房者置業情緒仍沒有明顯提升。劉水認為,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恢復仍有波折,預計全年銷售在去年低基數下或實現小幅增長。“下半年各類型房企銷售業績將明顯分化,央國企銷售仍將保持強勁增長,穩健性民企將有小幅的增長,出險房企銷售仍會是大幅下降。”
克而瑞研究則表示,若7月無強有力的政策出臺,整體新房成交規模還將低位持穩,環比降幅和累計同比增幅將持續收窄,維持弱復蘇主基調。
“各城市分化行情預期延續,熱點城市和熱點項目個數減少,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伴隨著改善項目集中入市,客戶難免分流。”
在行業深度調整期,房企銷售遭遇增長壓力。龍湖管理層對外表示,短期來看,行業復蘇取決于整體經濟增長以及購房者對未來就業、收入的預期,市場信心恢復仍需要時間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