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胖部
編輯|樸芳
B站使用播放分鐘數,被解讀為對UP主們的利好。
近期,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對外宣布了B站的一項重大調整,即B站未來將以播放分鐘數代替播放次數,作為站內視頻的主要外顯數字;預計在7月6日左右完成更新,屆時代表播放次數的圖標將會改為一個時鐘。
消息傳開后,UP主們大多給出了良好的反饋,比如@發條張的野餛飩攤兒 直接發微博大呼“過年啦過年啦”,對于創作中長視頻的UP主們,按播放時長計費顯然是更能體現公平分配的制度。
顯然,此次調整將深刻影響B站目前的創作激勵政策。這不免讓人想到今年3、4月份在互聯網上甚囂塵上的所謂“停更潮”,盡管事件本身后來被證實其實是一篇媒體報道的誤導,但以帶動的反響來看,B站UP主的收入問題并非空穴來風。
此前知名UP主@木魚水心 回復“停更”
這次外顯數字的調整,或許就有進一步安撫“軍心”的意圖。
而從B站平臺本身來看,通過調整放大中長視頻的時長價值,也是B站對自身內容含金量的展示策略:或許播放次數少于短視頻,但時長半小時的視頻播放一次,與時長30秒的視頻播放一次,價值也不可同日而語,廣告主真的不要考慮下?
那么,短期內的分配制度調整,與長期對平臺內容商業化能力的改善,能夠真正解決B站UP主收入問題嗎?效果當然會有,但或許,也不要提前過于樂觀。
讓優質內容賺得更多是視頻行業的共識
如果把視角放在整個在線視頻產業,播放量已經是一個越來越沒有存在感的定義。目前長視頻領域只有芒果TV還保留著這個指標;甚至在短視頻端,單條視頻的點贊、評論和轉發數,也比播放次數要更能代表視頻的活性。
不僅是外顯數據,近兩年愛優騰芒發布的分賬規則,包括網絡電影、長劇都都選擇以觀看時長而非次數來給予激勵,以此利好優質內容。
這是降本增效以來整個視頻行業的共識,只有讓真正有內容能力、創作愿望的人賺得更多,行業的效率才能提升起來。
當然,2018年愛奇藝先后宣布關閉前臺播放量數據,也有打破行業唯流量論、唯數據論帶來的一系列負面事件,在一些頭部劇集先后拿下大幾百億播放量之后,率先把這個越來越沒有價值的數據叫停。
截取自愛奇藝熱播榜
取而代之的就是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站內熱度。這種數據目前也不乏爭議,比如各家熱度值計算公式不同,同樣是破萬,愛奇藝和優酷的難度也不一樣,所以數據價值并不直觀。但至少相比能直接找人刷出來的播放量,已經可靠很多。
事實上,B站上的播放量指標能沿用至今,也有了比較嚴格的規定,比如同一人同一天多次打開一條視頻,或者同一IP切換多個賬號點播視頻,一天里最多可以計作三到四次,而且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間隔;此外,對視頻的完播也有要求。
這些規定已經盡可能完善了刷量的問題,而且“一鍵三聯”在計算收入時權重更高。經過多年實踐,此前的數據模式基本能保證UP主之間的公平問題。
但問題有二,一是前文所提的,按播放次數計算對于中長視頻UP主來說非常不友好。
二是在吸引觀眾觀看方面,點開數量相較于播放時長,還是后者更能夠反映視頻本身的品質,陳睿在宣布時也提到,新的外顯方式還將消弭一些通過夸張標題、欺詐封面等騙取點擊的低質視頻帶來的數據水份。
什么樣的UP主能夠在新的分配方式下獲益,其實也很明白,B站希望盡可能留住那些內容號召力強的頭部UP主,盡量避免內容方面的無效支出。在某種程度上,這也符合平臺降本的需求:讓那些靠封面騙流量的創作者們越來越無利可圖。
此外,這并非單純地出于優化平臺內容生態考量,如果結合此前“停更潮”的說法,此次調整也有一定的應對意味。
B站也有本生意經
就近兩年的消息看,一些資歷豐富、水平頗高的B站UP主確實在降低更新頻率;也有UP主表示,自己獲得的內容激勵有所下滑。
在2022年,B站對獎勵機制進行了調整,主要是將廣告分成占比降低,然后推出了若干新的收益模式,如虛擬禮物“小心心”和“粉絲勛章”等,意在強調UP主留住用戶的能力。當時就有UP主向記者吐槽,ta的同樣數據表現的視頻,收益下降到上年的1/2甚至1/3。
這不是B站沒錢了,最近數據顯示2022年UP主總收入比上年增長28%。此外據上年財報數據,2022年其營業成本高達180億元,同比增長18%,主要是收入分成成本及內容成本增加所致;其中,在直播和廣告業務中給Up主的激勵分成達到91億元,同樣增長18%。
錢分得多了,人卻賺得少了?問題似乎是顯而易見的。
分錢的人增加了。
依然處于增長階段的視頻模式,仍在源源不斷地吸引入局者。B站最新公開的數據是,今年Q1獲得收入的UP主同比增長50%;而過去一年,B站的日均活躍UP主同比增長42%,UP主的月均投稿量同比增長79%。
而且,千萬不要認為這些新入局的UP主都是跟風而來,其中不乏曾經在其他領域威名赫赫的大V。比如去年9月剛剛開始在B站創作視頻的圖文大佬@渤海小吏,這個目前只有44條更新視頻的UP主,靠著扎實的內容目前拿下了221萬粉絲,播放量1.1億。
所以,B站推出新的分配制度也在情理之中。
盤子越做越大,如何留住真正有價值的創作者,并讓他們有利可圖,是此次更換數據的關鍵。畢竟對B站來說,目前財務數據中最可靠、增長最穩健的是增值服務(包含直播服務和大會員),而這部分收入正是來自內容的轉化。
但除了分配規則,B站目前還需要有效的商業化途徑,把可分配的蛋糕做大。
正如許多UP主已經指出的,單純依靠激勵收入其實比較有限,目前頭部UP主的主要收入仍然有賴于廣告。而過去兩年關于B站收入問題的爭議,商業化效率低是主要問題。在這方面,B站和UP主們的利益是一致的。
B站需要新的思路做蛋糕,相比效果廣告對社區生態的適配問題,或者僅頭部可見的直播帶貨,最直接的路徑就是完成內容到流量的轉化。
放大好內容的商業價值,從數據層面消解與短視頻比較播放量的劣勢,也是商業化的一種思路。
誠然,通過新的數據放大內容優勢,并不能解決B站平臺本身的商業化問題,但這個積極的變量,一方面有利于優質的中長視頻創作者增加跟廣告主議價的籌碼,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一些腰尾部UP主被廣告主看到。
或許,改變不會直白地表現在下個季度的數據里。以目前的財務情況,B站確實很難繼續拿出更多現金做激勵,主要還是從分配層面,讓踏實做內容的UP主分更大的蛋糕;而在商業化上的影響,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此外,以播放分鐘數為標準,不排除接下來會有UP主會依靠粉絲粘性,以水時長的方式獲得更多收入,雖然長期來說用戶還是會用腳投票,但短時間內還是要避免一些亂象,需要平臺用心管控、調整規則。
至少,在全行業表達出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時,B站也正在成為一股力量。而對于廣大內容創作者,一個越來越明顯的信號是:互聯網內容的流量時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