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伏頭條
央企中除了能源電力企業,核工業、航天、船舶、兵器、石油化工、汽車、電氣設備、鋼鐵、軌道交通等央企也都在氫能領域耕耘和開拓,尤其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船舶集團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三個大集團內部有大量氫能企業,在制氫、儲氫、輸氫、用氫場景做出了大量開拓性創新工作。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核能制氫是氫能供應的重要選項,中核集團在核能制氫領域已經耕耘數年。參與制氫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包括雅安中核國興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核集團和清華大學在2003年聯手成立,研發的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實現了這一設想。作為一種先進第四代核電堆型技術,高溫氣冷堆高溫高壓的特點,與大規模制氫工藝十分匹配,是最適合發展核能制氫的堆型。
2022年9月6日,東華能源發布公告披露,公司與中核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有效期為10年。雙方約定將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項目,未來五年內預計投資超千億元,共同打造零碳產業園。此外,雙方將聯合成立氫能聯盟,設立氫能研究院、中試裝置,主攻綠氫制備環節中熱化學制氫技術路線,并研發氫氣的固態儲存材料和裝備。在資本層面,為有效深化戰略合作,中核集團擬戰略投資東華能源,并委派董事參與東華能源董事會的管理。
2021年9月18日,中核集團和清華大學、華能集團、寶武鋼鐵集團、中信集團五方聯合發起成立高溫氣冷堆碳中和制氫產業技術聯盟。據悉,該聯盟以我國先進的高溫氣冷堆技術為基礎,開發氫冶煉、氫化工等應用技術,與鋼鐵冶煉、化工等具體應用場景相結合,打造工業規模示范項目。
雅安中核國興氫能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與日本松下公司正式簽訂了《在四川共建氫能無碳智慧生活社區保密協議》,此舉標志著全球最大的氫能無碳智慧生活社區項目啟動。項目一期于2019年底開始建設,到2030年將達到年產氫氣30萬噸,其中液氫15萬噸。
2022年8月7日,中核集團旗下科研機構中核八所、中核裝備院與北京華璞科技進行戰略性會談與深度技術交流。雙方就進一步開展顛覆性氫能科技研究、新型閉環氫生態領域的技術協同與科研成果市場化應用等合作達成一致意見,共同簽署合作協議。
中核集團遠期的目標是在2030年后,利用已成熟的核能制氫和棄電制氫為產業源頭,開拓儲氫、運氫、氫燃料電池中下游產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集團內從事氫能業務的分支眾多。2021年1月,航天科技集團成立了航天科技氫能產業聯盟,旨在聯合集團內各子公司的氫能產業公司,形成合力。這一產業聯盟中透露了部分從事氫能業務的部門。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一院、八院等,另有合資企業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國創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六院、一院、八院又有多個氫能企業。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六院旗下有眾多氫能專業部門和公司,其中包括101所、11所,以及航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航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團內的氫能專業公司,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控股,從事航天氫能技術轉化研究和產業推廣應用,核心團隊長期致力于大規模氫液化裝備和加氫站技術自主開發。
今年6月25日,航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標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提質升級項目(一期)-2#低碳交通能源綜合站加氫站設備采購項目,設計氫氣加注能力1噸/天,能夠滿足氫燃料電池大巴車和重卡車的加注需求。
六院101所: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為我國第一個火箭發動機試驗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試驗站。101所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技術先進的航天動力地面綜合試驗研究基地,也是唯一的氫氧發動機研究試驗基地,擁有我國唯一的航天液體推進劑研究中心,是國內液氫產能和用量最大的單位。
六院11所:創建于1958年,是我國液體火箭動力事業的發源地。除了火箭發動機,其還將航天氫能技術應用在適應各種復雜環境的燃料電池系統、新能源汽車、無人機以及特種泵/閥等關鍵產品上,綜合技術國內領先。
航天科技集團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設于航天六院,2018年6月組建成立,我國首個軍民融合氫能開發利用平臺。該中心圍繞氫能利用領域高端技術裝備工程應用,重點開展高效低成本制氫儲氫技術、氫液化技術、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氫能裝備檢測和安全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能源液氫技術重點實驗室:是由六院101所牽頭組建,主要圍繞液氫的制取、儲(貯)存、運輸、加注、應用及安全等,開展基礎共性技術研究、重大裝備研發、標準體系建立、工程應用示范等,解決我國液氫產業發展存在的儲運及應用的瓶頸問題,支撐我國建成高效率、規模化、低成本的液氫制、儲、運、用體系。今年6月,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賽馬爭先”創新平臺名單。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八院811所(空間電源系統研究所)是八院氫能業務部門。航天氫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其旗下重要氫能公司。
航天氫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基于60年航天電源工程經驗和20余年燃料電池技術積淀,聯合上下游優勢產業鏈企業,于2020年5月成立,是專業燃料電池產品和服務供應商。2021年12月,曾斬獲斬獲2億大單,合同涉及。天氫能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在2022年配套公交、通勤、物流、環衛等6款道路車型和叉車等2款工程車型、總計100輛車開展綜合示范運營。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院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旗下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一院15所是其氫能業務部門。
一院15所:即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北京長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的全資公司,成立于2001年,長期致力于低溫系統集成和低溫設備的研制,擁有"航天藍速"、"長征天民"兩大品牌,公司長期致力于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以及應用方面的研發及產品化工作。航天新長征電動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由15所和長征火箭工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于2011年08月12日成立,擁有氫燃料電池電堆模塊自主研發技術和產品。
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在航天工程原有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產業基礎上,航天工程近兩年開始拓展煤制氫等氫能業務,并于2020年8月斥資2億元參與設立了“航天氫能有限公司”,推進航天氫能技術產業化發展。今年5月,自主開發的1000型堿性電解制氫系統正式下線。綠氫工程技術是該公司的戰略新興板塊,公司堅持先研發、再中試、最后再銷售的原則,服務于氫能領域的廣大客戶。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航天科工集團氫能業務集中在中國航天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和航天晨光兩家公司。其中航天晨光是上市公司。
中國航天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是由航天汽車和三菱等成立的合資企業。今年4月,航天三菱9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通過國家強檢認證,先后通過了燃料電池發動機性能測試、額定功率測試、功率密度測試、高低溫存儲測試及低溫冷起動測試。該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公交、環衛和重卡等領域,為高使用頻率、高能源需求的重型車輛提供綠色高效的動力解決方案。
今年6月,航天三菱和國創氫能聯合開發的60kW燃料電池發動機依次完成性能測試、額定功率測試、高低溫儲存測試,順利通過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強檢認證。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可廣泛應用于叉車、卡車、客車及市政車等車型。此次強檢認證的順利通過,標志著航天三菱第一代燃料電池車用發動機已完全滿足國家機動車準入條件。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今年2月,航天晨光參編的《移動式真空絕熱液氫壓力容器專項技術要求》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該標準為中國首部移動式液氫運輸容器團體標準,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該標準的實施標志著制約國內液氫運輸的“卡脖子”難題有了指導性的解決方案,填補了我國移動式液氫壓力容器民用標準的空白,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以及“雙碳”目標的實現均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新飛集團是中航工業旗下的涉氫最深入的企業。新飛集團原為河南省新鄉市屬企業,后來劃歸中航工業,是國內重要的專用汽車制造企業。新鄉作為河南城市示范群成員之一,新飛集團抓住了氫燃料汽車這一風口,2022年,新飛集團多款氫燃料電池專用車即將交付運營。
今年5月,新飛集團與國鴻氫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從氫能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設計開發及試驗等方面,深化車型項目合作,共同打造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整車產品。同時,雙方約定在2023-2025年共同推廣1000輛合作開發車型,包括冷鏈車、礦山重卡、城市物流車等多種車型。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中船旗下多個研究所對氫能全產業鏈條都進行了研發,包括制氫、儲氫、氫燃料電池、氫能船舶、甲醇綠氨等。包括七一八所、七一二所、七一一所、七二四、七二五所等,中國船舶動力研究院和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其中七一八所全資子公司派瑞氫能是水電解制氫裝備重要生產商。
中國船舶第七一八研究所:是國內外主要制氫裝備系統供應商之一。水電解制氫設備已開發出產氣量0.5-1000Nm3/h堿性、0.05-100Nm3/h SPE純水電解制氫設備兩大產品系到,擁有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七一八研究所全資子公司,以七一八研究所六十余年在氫能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工程經驗為依托,將所內氫能產業框架的五個業務板塊相關資源進行整合水電解制氫、甲醇制氫、富氫尾氣提純、加氫站和車載氫系統、醫用供氧設備,進行整合并增資后成立。公司在水電解制氫、甲醇裂解制氫、富氫尾氣提純、車載氫系統研制加工、加氫站建設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工程建設經驗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務保障,擁有多項氫能技術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形成以制氫為核心,加氫、供氫為拓展的產業發展架構,業務涵蓋水電解制氫、化石燃料制氫、氫能交通、海洋氫能等多個領域,其中水電解制氫裝備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保持領先地位。
公司的核心產品還包含甲醇制氫設備、天然氣制氫設備、變壓吸附(PSA)制氫設備、各種形式的氫氣回收凈化設備(如:鎢鉬行業還原爐循環氫氣、罩式退火爐循環氫氣、多晶硅尾氣、三氯氫硅尾氣、焦爐煤氣、水煤氣、氯堿氣、變換氣等含氫氣體的凈化回收)、氫氣純化(干燥)設備、高純超純氫氣凈化設備、氧氣純化(干燥)設備、氮氣純化(干燥)設備、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等。
中國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在金屬固態儲氫領域,完成40kg級鈦鐵系金屬儲氫罐樣機試制,儲氫罐的儲氫率約為1.45wt%。
在有機液體儲氫領域,開展有機液體儲氫技術研究,正與718所進行系統聯試工作和規?;a布局。
在甲醇重整制氫方面,完成60kW級甲醇重整制氫裝置樣機研制,甲醇原料質量儲氫密度7.6wt%以上,體積儲氫密度80g/L以上。
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領域,具備燃料電池膜電極、雙極板、高效燃料電池電堆、模塊化系統集成、智能化過程監控等全方面的設計開發、測試評價和工程化研究能力;形成產業化布局,其中膜電極、雙極板、電堆等核心組部件產能60MW/年,船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3500kW/年,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58000kW/年。
中國船舶第七二五研究所:專攻氣態儲氫領域,在高壓氫氣特種材料及高壓儲氫罐的研發、設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可以實現高壓氫氣瓶的研制與生產等。
中國船舶第七二四研究所鵬力超低溫公司:專攻液氫儲存,能夠向全球范圍內提供大、小型4K低溫制冷機,非標定制和標準低溫裝置,氦氫天然氣提純液化裝置和低溫空氣凈化裝置等低溫設備。
中國船舶第七一一研究所:長項是氫能源分布式供能系統方面,711所在分布式能源領域域有十五年的行業積淀。
中國船舶動力研究院:在氫/氨內燃機領域,開展了燃燒模型理論研究。
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基于在葉輪機械方面的技術和裝備基礎,正在開發燃料電池空氣壓縮機。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旗下重要涉氫企業是包頭北方奔馳重型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北奔重汽)。北奔重汽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制造(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重慶鐵馬集團公司、包頭市工業國有資產有限公司、山東小峰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汽車生產企業。
2021年,北奔重汽開始布局氫燃料重卡生產。當年5月,內蒙古氫燃料車首臺套包頭下線儀式在中國兵器北奔重汽總裝公司隆重舉辦。據了解,此次下線的氫燃料電池環衛重卡具備抑塵、灑水、洗掃等特殊功能,可整車應用于市政環衛場景。在技術方面,該車所搭載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由上海交大自主研發,功率為150kW,功率密度為3.5kW/L;匹配40Ah的稀土鎳氫動力電池,可保證低溫大倍率放電,實現整車低溫啟動的高性能需求。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旗下重要涉氫企業是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企業)。
從2009年開始,長安汽車推進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研發,是國內較早一批進入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乘用車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目前已經完成了三代整車產品的迭代。2022年5月30日,長安官方宣稱旗下氫燃料電池車"深藍"SL03S實現量產;7月25日,長安深藍SL03氫燃料電池汽車宣布正式上市。
2022年12月,長安汽車成立新公司長安科技公司,并同時發布氫燃料電池系統;長安氫燃料電池系統采用國內首創水氣異側電堆設計,減少20%管路線束長度,創新解決了“小體積”與“大功率”的矛盾。自主研發的全變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術,提升氫電轉換效率62%,百公里饋電氫耗0.65kg,3分鐘超快補能。搭載長安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深藍SL03是長安汽車首款量產的氫燃料電池轎車。
除了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研發,長安汽車也對氫內燃機進行過研發和生產。2007年6月,中國第一臺自主研制的高效低排放氫內燃機在兵器裝備集團下屬企業長安點火成功,標志著在新能源開發利用上,中國汽車工業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發是從燃氣輪機摻氫技術方向進行研發。中國航發燃機公司一直致力于氫能的開發與利用,憑借燃氣輪機與航空發動機技術同源的優勢,實現了航空發動機燃燒技術和知識積累向燃氣輪機的轉移。AGT-2、AGT-12、AGT-25等多個自主燃氣輪機型號已實現擴散燃燒方式的富氫燃料發電應用,部分混氫燃燒發電項目的氫濃度最高達到了60%。目前,公司正在開展預混燃燒方式的富氫燃料干式低排放燃燒技術的開發,這也被國際能源巨頭視為氫能工業化、規模化利用的主流路徑??傮w來看,中國航發燃機正為氫能大規模商業化利用儲備技術,已具備開展零碳排放燃氣輪機產品研制的基礎。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上市企業中國石油在氫能領域的開發稍晚,但速度并不慢,在制氫和輸氫項目都有大手筆項目。2022年6月5日,中石油發布《中國石油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3.0》,計劃2050年占據國內30%供氫市場。為了這一目標,中國石油多個分公司投入開發氫能項目,包括制氫、輸氫、加氫站(綜合能源站)等。
在綠氫制取方面,2022年4月,以玉門油田公司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為開端,已經有多個項目布局。水電解制氫裝備研發和生產是在寶石機械。今年5月,中國石油首套1200標方堿性水制氫電解槽在寶石機械公司下線,這是寶石機械在新能源業務發展領域的里程碑,也是中國石油氫能產業的一個新起點。
輸氫和天然氣管道摻氫方面,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和中石油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是建設主力。寶石機械和渤海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是輸氫管道供應商主力。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是“三桶油”中氫能業務走得最穩、發展規模最大的一個,其已將氫能定位成新能源核心業務,2022年9月,中國石化正式發布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圍繞氫能交通和綠氫煉化大力發展氫能一體化業務,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為了逐步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石化繼續發展的猛烈勢頭,積極布局氫能領域,依托集團強大的綜合能力,布局全產業鏈構建氫能“制-儲-運-加”一體化供應鏈。
中國石化發展氫能產業的優勢在于,除擁有數量眾多的加油站以及完善的油站網絡外,中石化的化工副產品可以產氫。中國石化在2022年年底建成9個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分別為:燕山石化、天津石化、齊魯石化、青島煉化、高橋石化、上海石化、廣州石化、海南煉化及茂名石化。
在綠氫制備方面,國內最大2萬噸/年的庫車示范項目馬上進入投產期。中原油田、燕山石化等子公司積極布局綠氫項目,包括堿式和PEM制氫。此外中石化正在布局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包頭、漳州等地區一批綠氫項目。
加氫站方面,中國石化的加氫站數量在國內一騎絕塵,“十四五”期間,擬規劃布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
在氫能管道建設方面,中石化正在布局從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到北京燕山石化的示范工程。
除了中國石化,集團還有一個上市公司也有氫能業務。石化機械在今天在投資者平臺回應說:石化機械在制氫、輸氫、加氫等專業領域為用戶提供關鍵裝備產品、技術與服務。公司已研制了系列化氫能壓縮機,覆蓋加氫站和供氫中心,并形成了加氫站成套裝備解決方案能力。在加氫方面,公司在武漢已建成3座加氫站,其中1座被列為示范站;在輸氫方面,已開發出3個鋼級的輸氫用鋼管,中石化“西氫東送”純氫輸送管道項目即將啟動,公司將努力爭取成為該項目的主力供應商。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海油全資子公司。2022年6月,氣電集團牽頭完成的我國首套“250Nm3/h小型橇裝天然氣制氫設備”科技成果順利通過鑒定。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2022年4月,該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開展海陸風光發電、加大CCUS科技攻關、探索培育氫能等。
海油發展清潔能源公司:2021年1月成立,該公司重點培育以海上風電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大力推動海上風電,探索分布式能源、地熱能、氫能等清潔能源。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管網集團建設項目管理分公司是國家管網集團成立的第一個專門負責工程建設的專業化公司。在國家管網集團的統籌安排下,該公司將聚焦主責主業,承擔建設純氫管道及摻氫管道重任,推動上游制氫多渠道多主體供應、下游氫能用戶充分市場競爭。
今年6月25日,9.45MPa全尺寸非金屬管道純氫爆破試驗在位于哈密的國家管網集團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成功實施,標志著國內首次高壓力多管材氫氣輸送管道中間過程應用試驗圓滿完成,為我國今后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純氫運輸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是從氫內燃機和氫燃料電池整車兩個方向進軍氫能。
2021年,一汽紅旗推出“H5”氫能版,這是紅旗首次涉足于氫能領域,所以這款車將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22年6月,一汽解放氫氣直噴發動機在蘇州常熟英特模氫動力試驗室成功點火。這在一汽和氫內燃機技術都具有開創意義。
2022年8月,以“聚能啟新 氫領藍途”為主題的一汽解放&重塑集團&輕程物聯網氫燃料電池汽車交付暨戰略簽約儀式在上海召開?;顒又?,一汽解放向車輛運營方輕程物聯網交付1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為燃料電池汽車在上海地區乃至全國的示范性推廣樹立了新的標桿。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國內首款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已交付運營,自主研發的東風氫元H2·One 130燃料電池系統各項參數均達行業領先水平。截至2022年底,東風公司在氫能領域發明專利累計298項,位列國內主機廠第一,燃料電池車輛累計銷售超過3500輛,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
今年4月10日,東風汽車在春季發布會上發布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東風氫舟。東風氫舟包含一個自主品牌和東風氫元燃料電池系統、東風氫芯燃料電池堆兩個子品牌。東風氫舟以應用場景驅動,布局7OkW、150kW 和350kW三大氫動力平臺產品,功率覆蓋20kW-350kW。其中,350kW 為國內領先的大功率平臺,可以滿足乘用車、商用車全系列車型的需求,實現全功率、全系車、全場景、全覆蓋。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上市企業哈爾濱電氣是從燃氣輪機摻氫方向進行研發,今年2月14日,首臺由哈電通用燃氣輪機(秦皇島)有限公司生產的HA級重型燃機從秦皇島重燃基地下線。這臺HA級燃機機組將交付給大灣區的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作為摻氫燃燒的燃氣輪機,使其成為國內首座摻氫燃燒的HA級燃機電廠。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東方電氣在燃料電池領域起步較早。東方電氣中央研究院于2010年成立了燃料電池研發團隊,重點致力于燃料電池發電應用和交通應用領域的前沿技術、共性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近十年來,東方電氣已掌握了膜電極制備、電堆設計、燃料電池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在內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全套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
2018年6月28日,采用東方電氣自主知識產權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控制系統的首批1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在成都市實現全面載客運行,使四川成為繼廣東后全國第二個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商業運行的省份。
2019年4月10日,由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這是中國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具備年產1000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批量化生產能力。
東方電氣集團深耕氫能產業鏈布局,今年6月,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東方電氣集團與深圳大學/四川大學謝和平院士團隊聯合,開展的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海上中試獲得成功。這是全球首個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海試成功的案例。不僅破解了近半個世紀的世界性難題,更打開了低成本綠氫生產的大門。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鞍鋼股份在今年6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稱,2022年9月,公司氫冶金項目在鲅魚圈基地開工,該項目是全球首套綠氫零碳流化床高效煉鐵新技術示范項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實現低碳冶金新技術路線的突破。該項目預計今年投入運行,形成萬噸級流化床氫氣煉鐵工程示范。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寶武集團雖然是鋼鐵企業,但是其氫能業務并不止于氫冶金。
寶武鋼鐵旗下的寶鋼氣體于2008年籌建,以傳統的空分業務為核心,兼顧氫氣、清潔能源等業務的發展。寶鋼氣體在華東地區擁有完善的高純氫生產和配送網絡,18000m3/h制氫能力以及100000m3/h的工業氫資源,同時擁有國內氫氣行業具規模且技術先進的氫氣運輸車隊以及完善的調度配送系統,生產、銷售、配送能力≥270,000m3/d。
2019年11月,寶武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與寶鋼股份寶山基地、中石油上海分公司、上海申龍客車、林德公司等氫能生態圈合作伙伴簽約。2020年7月,寶武清能旗下的示范加氫站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寶武集團的首個氫能項目。根據寶武清能公布的發展戰略,通過自投自建與合作加盟兩種形式,未來三年該公司計劃建成5-10座加氫站,今后十年的目標則是50-100座。
2022年7月,全球首個400立方米工業級別的富氫碳循環氧氣高爐在新疆的八一鋼鐵點火投運。經過三個月的工業試驗,HyCROF固體燃料消耗降低達30%,碳減排超20%。由此,寶武集團實現了全球綠色低碳冶金技術新突破。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2022年8月,中遠海運(天津)有限公司與深圳穩石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達成合作意向,把穩石氫能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天津中遠海運的應用場景有機結合,共擎港口、船舶領域的減排藍圖。
天津中遠海運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在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產業投資經營平臺和新技術新業態孵化平臺,作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綠色智慧港航試驗區,致力于綠色智慧港航和交通物流資源投資管理、船舶技術管理及配套航運服務、以船運為基礎的航運物流供應鏈服務等。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2023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央企科技創新成果產品手冊(2022年版)中,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工業副產氣制備燃料電池車用氫氣技術及裝備名列其中。成果簡介顯示,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車用氫氣純化技術,凈化精度高,氫氣品質高,運行能耗低,采用橇裝模塊化設計,占地面積小,交貨期短。該技術及裝備已有20余項工業應用業績,包括冬奧會及大運會保供項目,長周期穩定運行,技術成熟可靠。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上市企業中國中冶是五礦集團的氫能操盤手。這個企業的氫能開拓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氫冶金。中國中冶旗下中冶京誠設計的全球首例氫冶金項目-河鋼宣鋼氫冶金示范工程于今年5月18日投產,日產達1400t,DRI產品金屬化率達到94%,達到設計指標。此項目的順利投產及由此獲取的生產數據,標志著該項目成為了中國鋼鐵乃至世界鋼鐵工業上從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氫冶金作為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已成為共識,預計未來相關技術將會逐步推廣并加速產業化,多家鋼鐵集團已關注到項目的成功投產,后續公司將積極跟蹤業主需求,推進中國及世界鋼鐵工業綠色發展。該項目氣體壓縮機為國產設備。
另一個是氫能項目。今年3月26日,大冶市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綜合建設項目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總投資預計52億元,涵蓋光伏發電、綠電制氫、巖穴及地下分布式儲氫、管道輸氫、氫能應用、氫能產業園、數字化管理平臺等7大板塊。這一工程將由光谷東國投聯合中冶武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眾宇動力系統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開發。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招商局集團旗下華商國際海洋能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招商局工業集團是華商國際的最大股東。華商國際的主營業務為傳統油氣能源、海上風電安裝與運維、氫能源的核心裝備的設計、制造與服務,海洋工程平臺資產投資及運營管理等。
華商國際積極拓展可再生能源領域業務,深入布局海上風電安裝運維行業、氫能制儲加用等領域,助力能源行業深度脫碳。華商氫能是華商國際旗下從事氫能高端裝備項目投資、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及氫能應用場景項目開拓的獨立業務板塊。華商氫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是主要氫能公司。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2019年3月,來自中國商飛的消息稱,其新能源驗證機“靈雀H”在鄭州上街機場試飛成功,試飛期間飛機飛行平穩,全系統狀態良好,符合仿真預期,作為動力源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得到充分驗證。
靈雀H驗證機由中國商飛夢幻工作室聯合國氫科技共同發起研制,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精密模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北航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參研,充分體現了強強聯合與敏捷開發的特點。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旗下節能風電牽頭承擔的科技部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風電直接制氫及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技術研究與示范主題項目”已經進入示范運營階段。
該項目目標是通過風電制氫、儲氫耦合技術、電解制氫與離/并網風電耦合控制與智能運行技術、低成本長壽命高效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控制技術,示范建成風電耦合制儲氫燃料電池發電柔性微網系統和風電制氫與燃料電池集成系統兩套系統,其中前者風電裝機容量0.5兆瓦以上,產氫量超過20Nm3/h,系統消納棄風85%以上;后者制氫能力超過60m3/h,系統消納棄風85%以上。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今年5月,中國中煤能源集團發布新聞稱,中煤平朔60萬千瓦離網式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列入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60萬千瓦光伏發電系統、制氫系統及配套供配電系統等。光伏發電將全部用于離網制氫,主要用于耦合平朔集團煤化工項目綠氫需求。
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
上市企業中鋼國際在傳統高爐改造降碳、直接還原鐵、氫冶金降碳等核心降碳路徑上已積累了領先的技術和工程能力,所承擔的寶武集團新疆八一鋼鐵富氫碳循環高爐試驗項目,對行業具有標志性意義。公司與河鋼宣鋼共同打造的氫能源開發和利用工程示范項目是全球首例氫冶金示范工程。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018年7月,中國鋼研與常州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的方式,在常州高新區投資建立包括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電堆、制氫加氫及儲運基礎設施的完整氫燃料電池產業及應用生態鏈,支撐和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輻射軌道交通和通用航空產業,形成百億級產業,助力常州打造氫燃料汽車產業強市及中國氫能利用標桿城市。
中國鋼研旗下安泰科技正積極布局氫燃料電池領域,在金屬雙極板方面,安泰科技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儲氫方面,安泰科技承擔了發改委、科技部課題研發固態儲氫材料。
2023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央企科技創新成果產品手冊(2022年版)中,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名列其中,顯示了其研發水平。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中化集團旗下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選定氫能作為四大重點推進領域之一,開始進行技術與項目積累。2018年10月23日,中化能源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科技創新中心(簡稱“中化能源氫能科創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是由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聯合國內外領先科研機構開展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工作的科技創新平臺,標志著中化能源向燃料電池及其核心零部件領域展開了探索。
2023年1月,由中國化學建投公司投建的全球首套常溫常壓有機液體儲氫加注一體化裝置在上海金山碳谷綠灣舉行開車儀式。該裝置共包含五個系統:氫油加注及儲油回收系統、400kg/天撬裝氫油脫氫系統、固定式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供電系統、氫氣加壓至12.6MPa系統、45MPa氫氣加注系統。
近年來,中國化學與氫陽能源公司研發的有機液體儲氫技術,可有效解決氫氣長距離運輸和長時間大規模儲存問題,經濟性、安全性、穩定性等優勢明顯,可實現“運氫像運水一樣便捷,儲氫像儲水一樣安全”。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有研的氫能技術方向是儲氫。今年3月25日,南方電網在廣東首次實現固態儲供氫增壓加氫及發電綜合應用,實現了“綠電”與“綠氫”靈活轉換。其技術就來自于中國有研所屬有研工研院與有研廣東院聯合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規模儲氫裝置與分級靜態氫壓縮裝置。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2018年5月,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電動) 具備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12米氫燃料電池客車亮相,其中兩臺分別在山東萊蕪、浙江嘉興進行了路試。2019年中車制造的氫能源有軌電車已在佛山高明開啟商業運營。
中國中車旗下有多個企業在氫能軌道交通車輛中研發和生產關鍵零部件,例如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技術有限公司陸續開發出多款燃料電池電堆。
2023年5月,中國中車最新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氫能源市域列車重磅發布。最高時速160公里,可實現600公里超長續航,讓氫能走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6月15日,“寧東號”氫動力機車在中國中車下線,由中車大同公司作為研發設計和制造方。這是目前氫燃料電池裝機功率最大的氫動力機車,也是我國首臺由內燃機車改造而來的氫動力機車,其成功交付標志著我國氫能應用轉化技術再攀高峰,具備對已有內燃機車進行“綠色、智能”再造的實力。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6月,中鐵工業發布消息稱,所控股企業中鐵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下稱中鐵軌道)氫能源有軌電車即將下線。該項目于2019年1月啟動,12月完成樣車落車,2020年4月完成靜態調試工作,實現牽引功能。氫能源有軌電車采用鈦酸鋰+氫燃料電池供電。
今年3月,近日,河北張家口陽原縣人民政府與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就風光制綠氫合成綠氨項目舉行簽約儀式。該項目由風電、光伏與制氫合成氨三部分組成。采用風光發電,電解水制氫,空分制氮生產合成氨,風光發電工程裝機量2.4GW(其中風電2.1GW、光伏300MW),配套建設40兆瓦/80兆瓦時儲能裝置,制氫90萬噸/年,合成氨建設規模50萬噸/年,投產后年減碳排放約200萬噸。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今年3月12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公路車輛機械有限公司與河北霸州市政府簽署協議,在該市建設以生產氫燃料電池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100億元。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旗下涉氫企業是平高集團。近年來,平高集團主動發揮其在電工產業傳統優勢,聚焦氫能領域相關技術,開展重點技術研究和關鍵設備研制,同時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增強全方位配套及系統服務能力,支撐國家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平高集團目前已開展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用氫技術研究,探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大規模風光耦合制-儲-輸-用氫系統架構設計,開展包括環保型開關、制氫電源、并網變流器在內的核心裝備研制,參與了多項國內綠氫制取示范項目建設,為建設綠色能源體系、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貢獻平高智慧和平高方案。
在2022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上,平高集團展示了綠氫制取及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其研制的國內首套預裝式氫電互動系統,即插即用,適配于各類氫電耦合新型微電網場景,滿足氫電多能互補、清潔能源高效消納、能源消費低碳環保的供用能體系建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