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伏頭條
據2023年央企最新名錄,目前有98家央企,其中能源電力、煤炭、電氣、石油化工、航天科技、船舶制造等行業的央企超九成開展了氫能業務的研發和生產。
在地方國企中,也有大量企業進入氫能領域,在各地開發氫能項目。氫能匯分兩期對央國企中涉及氫能業務的子企業及項目進行匯總。此為第一篇,以能源電力央企為核心: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從事氫電耦合研究時間長,項目多。其中包括國網浙江電力的四個氫電耦合項目。其中寧波慈溪氫電耦合直流微網示范工程于今年6月15日正式投運。這是國內首個氫電耦合中壓直流微網。該項目實現了氫產業全鏈條相關設備全部國產化,氫電轉換效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項目可離網連續運行168小時。
另外三個項目分別是浙江麗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工程、臺州大陳島綠氫綜合能源示范工程、浙江杭州低碳氫電耦合應用示范項目。
此外,國網安徽電力的六安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在去年7月投運。是自主研制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兆瓦級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等國內首臺首套設備,成功實現整站從綠電到綠氫再到綠電的零碳循環。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南方電網也在氫電耦合方面做了突出貢獻,今年3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固態儲氫開發項目率先在廣州和昆明實現并網發電。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光伏發電制成固態氫能并成功應用于電力系統,對于推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制氫、加快建成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里程碑意義。
“固態儲氫裝置就像一個大容量充電寶,可以把光伏、風電等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高密度存儲起來,既解決了風光發電波動性強、利用難的問題,也將改變目前過度依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制氫的現狀。”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氫能源研究中心負責人曾這樣介紹這一技術成果。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華能集團旗下有三個重要的子企業從事氫能業務,分別是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華能清能院)、華能四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華能四川分公司)、四川華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華能四川氫能公司)、華能內蒙古東部能源有限公司。
華能清能院:華能集團內部氫能業務開發最早的就是華能清能院,2017年開始研發氫能發電。2021年11月,華能集團首套1300Nm3/h電解槽下線,該電解槽由華能四川公司、華能四川氫能公司、華能清能院、考克利爾競立等聯合研制,實現了多項重要技術突破,這也是國際首臺套1300Nm3/h高電流密度壓力型堿水電解槽,是目前商業示范的單體產氫量最大的堿性電解槽。
華能四川氫能公司:上述電解槽將服務于華能彭州13MW水電解制氫科技創新示范項目,該項目設計年產氫氣1860噸。這一項目由華能四川氫能公司在彭州投建,2022年12月,正式進入工程建設階段。該項目裝設兩套1300標方/小時的堿性電解槽,項目建成后年產高純氫(99.999%)2080萬標方。今年6月1日,電解槽在項目現場順利完成吊裝。
華能內蒙古東部能源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是兩個項目已經進行簽約。2021年2月,在內蒙古赤峰開展風光儲高比例耦合綠電制氫示范項目,初步規劃建設100萬千瓦風電儲能電站,項目計劃投資約90億元。2021年3月,與大慶政府簽訂戰各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合力在大慶經開區建設大型風能、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項日,配套建設大型儲能、制氯及氯能全產業鏈項目。
介入氫能項目的還有華能甘肅公司和華能東北分公司。2022年8月,慶陽市政府與華能甘肅公司及其伙伴企業分別簽訂了數字能源產業、氫能產業鏈、鄉村振興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等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總投資105億元。2021年1月,華能集團東北分公司與遼寧省營口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線“風光儲氫”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海上風力發電基地、氫能及零碳城市開發示范項目等內容開展合作。
另外,華能還以集團名義分別在天津、福建漳州、河南靈寶等地進行了一系列簽約,進行氫能項目建設和開發。其中2021年7月,華能集團聯合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靈寶市政府及多家金融機構,總投資45億元在三門峽建設氫能產業園。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華電集團旗下重要的氫能相關企業是華電重工和金山股份,這兩家企業都是上市公司。另外有一家內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華電重工:2021年11月,由華電重工牽頭的“可再生能源制氫、儲能及氫能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依托瀘定水電站項目,建設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生產出第一瓶綠氫,氫氣純度達到99.99%,是國內第一個氫能全產業鏈科研項目。
2022年3月31日,中國華電氫能技術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將重點圍繞氫能產業政策與動態研究,氫能材料、裝備及系統開發,氫能應用技術研究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當年7月12日,中國華電首套1200Nm3/h堿性電解槽正式下線。該電解槽直流能耗指標小于4.6千瓦時每標方氫氣,在1.6MPa運行壓力下,電解槽的額定產氫量達到1200Nm3/h。
華電重工在內蒙開辟的氫能戰場非常重要。2022年11月16日,華電重工發布公告,與內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內蒙古華電包頭市達茂旗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工程示范項目PC總承包合同制氫站部分》,合同金額3.45億元,將于2023年內投產。
金山股份:今年3月15日發布公告,公司擬與華電重工共同出資建設25MW 風電離網制氫一體化項目,項目預計年產綠氫1230 噸。其中金山股份占比70%。從布局來看,華電重工將作為氫能電解槽等技術安裝平臺。金山股份將成為未來華電系新能源布局的平臺,尤其是風電、風能離網制氫。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集團最重要的分公司是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唐新能源)和大唐海南氫能。
大唐新能源是一家上市公司,2023年5月7日,多倫15萬千瓦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制氫)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大唐新能源的這一項目總投資3.88億元,年操作時間8000h,達產后全年制氫量7059萬Nm3。
另外,大唐選擇海南作為發育氫能產業的要地,2022年3月26日,大唐海南氫能產業發展中心在海口揭牌成立,并與東方鍋爐簽約進行氫能領域的合作。
除此外,2023年2月17日,大唐集團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內蒙古能源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大唐集團規劃未來五年在內蒙古增加投資1000億元,在風電、太陽能、綠電制氫、新型儲能、清潔煤電、煤炭、煤化工、城鎮供熱等領域與自治區本土企業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樣化合作,推動實現地企雙贏。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電投是發電央企中對氫能著力最多的企業。其旗下氫能業務相關企業包括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氫科技)、吉電股份。其中吉電股份是上市企業,而國氫科技也在醞釀上市中。
國氫科技:2017年,國氫科技成立,是國家電投實施氫能產品線戰略的主體,重點布局燃料電池及PEM制氫兩大產品線,形成了“氫騰”燃料電池和“氫涌”PEM制氫裝備的兩大系列產品。
國氫科技已經在多個城市建成產業基地,并多數成立了公司。其中包括:
長春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1月成立,由國氫科技、吉電股份聯合國家電投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聯合成立,承擔PEM制氫產品線的研發生產任務。2022年7月,長春綠動自主研發的兆瓦級高性能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裝備,通過了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牽頭組建的鑒定會的專業鑒定,認為該裝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國內領先”、“電解槽活性面積尺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寧波綠動燃料電池有限公司:2019年7月成立,開展氫燃料電池等氫能關鍵設備的產業化生產制造工作,投資建設了國家電投華東氫能產業基地,位于浙江省慈溪濱海經濟開發區。另外在寧波還成立了寧波氫遠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打燃料電池專用金屬雙極板及配件的制造、加工、檢測及銷售等。
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2020年7月成立。除質子交換膜外,還包括膜電極、碳紙、電堆及燃料電池系統等,同時進行電解水制氫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生產。負責建設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2021年12月,武漢綠動年產30萬m3質子交換膜生產線投產儀式在武漢舉行,該產線量產的質子交換膜可裝備2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2022年1月,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在武漢與東風商用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聯合推廣搭載國家電投氫能公司燃料電池系統的東風商用車整車產品。
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2月成立,主持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主打燃料電池裝備制造,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包括車用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等4條生產線。預計2025年底可達到萬臺產能,2030年底前達到不低于10萬臺產能。
佛山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4月成立,將與佛山市南海區政府共同建設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項目擬選址丹灶鎮,其中一期計劃投資20億元,重點建設膜材料、碳紙、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等生產線和燃料電池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創新平臺,初步建成集研發創新、高端制造、示范應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基地。同時也是建設國家電投集團膜材料、碳紙在華南地區唯一的氫能產業基地。
2023年5月10日,國氫科技發布乘用車用燃料電池 “氫騰-S”系列產品戰略,根據戰略規劃,未來五年,國氫科技將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氫騰-S”系列產品將首先搭載全新紅旗H5乘用車進行應用示范,后續將推廣至更多車型,預期五年累計投放車輛10000臺。
2022年12月,國氫科技與11家新引入投資方完成了45億元的B輪融資簽約,投后估值達130億元,成為國內氫能行業迄今為止單輪融資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公司也因此成為國內氫能行業目前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也是國家電投首個獨角獸企業。
吉電股份:氫能項目最大手筆是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由子公司大安吉電綠氫能源有限公司投建,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綠氨投資標桿項目,采用 " 綠氫消納綠電、綠氨消納綠氫 " 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該項目總投資 63.32 億元,由新能源與制氫合成氨兩部分組成。其中制氫合成氨部分新建 46000Nm /h 混合制氫(50 套 PEM 制氫系統,39 套堿液制氫系統)、60000Nm 儲氫及 18 萬噸合成氨裝置。
除了綠氫項目和氫燃料電池研發和生產,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還參與了天然氣摻氫研究。2023年2月9日,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張家口鴻華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煤氣熱力工程設計院等單位聯合在河北張家口某小區舉辦了天然氣摻氫入戶應用示范通氣儀式,將“綠氫”混入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至該小區20戶居民家中。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能源集團主要的氫能公司是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另外還有國家能源集團氫能(低碳)研究中心和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
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國華投資公司”,是國家能源集團全資子公司,與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國華投資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清潔能源項目開發及運營、氫能項目開發及運營、投資管理、產業基金,在國內外擁有68家全資、控股子公司,16家參股子公司,分布在我國18個省、市、自治區及澳大利亞和希臘等地。
在江蘇如皋建成了首個符合國際標準的商業化雙模加氫示范站,已基本形成“東西南北中”的氫能項目資源布局,并設立氫能產業專項基金、氫能聯盟研究院,為構建綠色氫能產業鏈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7月28日,國家能源集團首個全資基金公司——國華投資開發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國華資管”)正式揭牌運營。國華資管將聚焦清潔能源產業鏈,著力助推清潔能源規模化,推進氫能、綜合智慧能源產業化。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今年6月25日,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和中天華氫進行成果轉化的“70MPa加氫站關鍵技術裝備”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2年版)》,這是繼35MPa加氫機及加氫站工藝控制系統技術后,又一項技術入選推薦目錄。作為中天華氫主要股東和國家能源集團核心研發機構,低碳院開發了70MPa加氫站大容量、低能耗自有化關鍵技術裝備。
國家能源集團氫能(低碳)研究中心:2021年12月在廣東省江門揭牌成立。依托低碳院,聯合國華投資、廣東公司,氫能(低碳)研究中心作為首批集團公司級研發平臺,將充分利用區域內海上風電和臺山電廠及周邊關鍵資源,創建風光水火儲及耦合制氫應用示范基地。
另外,2021年8月,國家能源集團陜西公司與陜西咸陽區舉行光儲氫綜合應用一體化項目簽約,項目總投資20億元,規劃建設項目包括電解水制氫站及配套加氫站容量500-2000Nm3/h。
2022年4月1日,國家能源集團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約,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煤炭儲運基地、港口鐵路建設、綜合能源服務、氫能運用、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發展、低碳智慧園區等方面加強項目規劃合作,推動合作共贏,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2年10月,國家能源集團打造寧夏首個氫能全產業鏈生態項目,預計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該項目包括兩座制氫規模達每小時2萬標立方米的制氫站,兩座加氫站及配套輸氫管線等設施,預計年產4509噸高純氫。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旗下兩家上市企業三峽能源、長江電力對氫能都有參與。
三峽能源:2022年8月28日,三峽集團首個制氫項目一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制氫廠總裝機規模為 75 兆瓦,包括 15 臺 1000 標方每小時的堿性電解槽及 1 臺 1000 標方每小時的備用堿性電解槽,生產年利用小時數為 8000 小時,每年可生產氫氣約 1 萬噸,副產氧氣 8.5 萬噸。2023年6月14日,該項目制氫區降壓站電源供應等準備工作的完成,正式進入設備調試階段。
2023年1月11日,三峽能源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電力市場、環境權益市場、制氫項目開發等方面開展長期合作,建立長效溝通聯絡機制,促進優勢互補。
2020年10月,三峽能源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獲取全球最大“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應用示范基地項目并開工建設。其中,在烏蘭察布三峽集團現代能源產業園區的制氫設備廠房內,安裝國內第一個2.5MW級PEM制氫項目,該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個單電堆達MW級的PEM制氫項目。
長江電力:是在氫能船舶上發力。2022年8月,由中國長江電力集團立項的長江電力綠電綠氫示范EPC工程正式啟動。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內河氫燃料電池動力船舶及制氫加氫一體站,制氫規模為200Nm3/h,加氫規模為500kg/d,可為內河氫燃料電池動力船以及三峽壩區內旅游巴士提供所需的加氫服務,項目已于2022年12月投產。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旗下有兩家氫能相關子公司,國投電力和亞普股份,兩家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國投電力:成立于2002年,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是國投的電力業務投資平臺。2022年8月17日,國投電力與國家電投旗下上市企業中國電力在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本著“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市場主導、互利共贏”的原則,在清潔能源基地項目開發、能源轉型發展、綠電交通、氫能、儲能及生態修復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亞普股份:今年5月18日,亞普股份在2022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研發和生產了燃料電池儲氫系統,除系統集成外,還包括儲氫瓶、瓶口閥、減壓閥、加氫口等產品。自主研發的35Mpa車載儲氫系統已在成渝地區示范運營。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華潤電力是華潤集團開發氫能業務的主力。
2023年1月31日,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中西分公司與風氫揚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拓寬在綠電及氫儲能等新能源領域的深度合作,持續推動綠電制氫、氫儲能、加氫站、制氫設備租賃等新能源應用場景合作項目。
除此之外,華潤電力還在山東菏澤、廣西上思、河北張家口等地持續開發氫能項目。其中在廣西上思投資75億元建立“風光儲氫”100萬千瓦一體化基地。
中國廣核集團
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和中廣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是氫能業務主力。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2023年6月13日,赤峰市政府與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揚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三方正式簽約風光制氫10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協議投資約260億元,項目將落地巴林左旗和阿魯科爾沁旗。
中廣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7日,廣東聯悅氫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中廣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方共同簽署氫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在河南鄭州,2023年3月28日,中廣核資本與鄭州市鄭東新區開展氫能產業合作交流,并簽訂《氫能產業戰略合作協議》。
另外,中廣核在西北建立了中廣核新能源靈武有限公司、中廣核新能源寧東有限公司等項目公司,寧夏和甘肅將有一批中廣核風光氫一體化項目實施。
中廣核還加大了海外投資力度,2023年6月,中國中廣核能集團CGN和Quinto Energy簽署協議,將在巴西開發14GW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用于生產綠氫。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上市企業中國電建旗下中電建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4日—5日,就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與滿洲里市簽約。據了解,該示范項目由中電建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體規劃,依托滿洲里市豐富的風光、土地資源以及良好產業基礎和優越條件,在新能源光伏、風電場建設及制氫一體化方面,推動滿洲里市新能源基地建設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風光制氫一體化工程規劃建設1.5GW新能源發電項目(其中光伏600MW、風電900MW),建設6萬噸/年制氫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工程預計于2024年6月前開工建設,2025年12月末竣工投產。
中國電建走出去在國際上簽單,與ACWA Power深化氫能合作。在去年年底,與ACWA Power簽署了一項價值15億美元的協議。2023年2月,ACWA Power董事長到訪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時曾表示,期待雙方進一步深化在新能源、海水淡化、氫能、儲能等多領域務實合作,為推動國際能源轉型、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能建有專業的氫能公司: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
中國能建在氫能項目投資力度非常大,從去年以來,不斷有大項目消息傳來,氫能匯曾對此做出匯總。(1088億元!中國能建氫能大項目!大爆發!)
就在今年4月25日,中能建氫能源有限公司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及東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就中能建巴林左旗綠色氫基化工基地示范項目簽署《綠色氫基化工基地項目投資框架協議》。該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主要建設年產2萬噸電解水制氫設施、年產10萬噸低壓合成氨裝置和綜合加能站,項目涵蓋制氫、加氫、氫能化工、氫能裝備等全產業鏈條項目。
在各個大項目執行中,中能建氫能源也成立了多個項目公司。所有項目都在如火如荼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