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頭條
川酒不止有白酒。
在四川西部廣袤的高山峽谷之間,還零落散布著一大批葡萄酒與果酒企業。如同滄海遺珠,四川高山葡萄酒產業起步晚、小而散,在貧瘠又壯麗的大山深處頑強生長。
其中,四川·世界高山葡萄酒產區四大子產區之一的得榮產區,是整個甘孜阿壩州最大的葡萄酒產區,其在產業發展道路上的實踐和探索,將會對整個產區產生重要影響。
如今,有著“中國西部太陽谷”美譽之稱的得榮縣,已經逐漸探索出了特色發展道路。而其葡萄酒產業也像是山谷中冉冉升起的太陽,正努力帶領四川高山葡萄酒產業,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區位因素得天獨厚
“得榮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優質葡萄主產區。”
這是2008年至2012年,著名葡萄與葡萄酒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李華等一行專家,在多次考察調研四川高山葡萄酒產區后得出的結論。
“葡萄酒,七分種、三分釀。”要種植出品質和特色兼具的釀酒葡萄,是氣候、海拔、土壤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李華等專家團隊在實地調研后,發現得榮產區就是這些區位因素的集合體。
得榮縣地處甘孜阿壩州最南端、位于金沙江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副院長劉旭表示,受地理位置影響,這里形成了典型的干旱河谷氣候。
干旱河谷氣候的特征,一是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據得榮縣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地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使得葡萄物質積累多、消耗少,果實著色好,生產出的釀酒葡萄酸甜協調,能釀制出最優質的干紅葡萄酒。
二是冬季溫暖干燥,全年無霜期超過246天。這使得歐亞種釀酒葡萄完全能露地越冬,不需要埋土防寒。
在劉旭看來,除了溫度、光照等適宜外,得榮葡萄酒產區的突出優勢還在于小氣候垂直差異性明顯。
“這是由于當地海拔跨度很大。”他解釋道。據得榮縣政府公開數據顯示,該縣全境地勢北高南低,轄區內相對高差高達3609米,使得氣候呈垂直地帶性分布。
釀酒葡萄在不同海拔區域,生長表現差異巨大,當地可以在不同海拔地帶種植早、中、晚熟品種,生產出不同風格的優質葡萄酒。
同時,在干旱氣候和金沙江的共同作用下,也讓這里有了富含鈣、鉀等元素的砂礫質土壤,適宜種植高品質的釀酒葡萄。
建成3000畝核心示范基地
但要發展葡萄酒產業,不能僅僅依靠自然條件。種植與釀造技術、產業運營模式也至關重要。
因此,得榮產區十分重視技術人員的培養和農業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并因地制宜,實行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訂單農業和土地流轉兩種模式。通過與農戶簽訂釀酒葡萄標準化種植協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講解標準化種植知識,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水平和生產積極性。
其次,隨著當地成立了得榮釀酒葡萄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和技術工作小組,該地農業標準化建設進程也逐步加快。
而在得榮產區提高農業標準化的進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在2015年加入扎西尼瑪龍酒莊的全世平。
2015年,扎西尼瑪龍酒莊莊主扎西次仁在縣產業辦的幫助下,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尋找合適的技術人員。全世平就在劉旭的介紹下,到得榮成為了一名釀酒師,并親身指導當地農戶的葡萄種植。
“我很熟悉得榮當地的葡萄酒產業情況,全世平又是我學生,所以介紹了他(全世平)去。”劉旭不無驕傲地表示。
全世平到崗后發現,葡萄園原先都是種莊稼的,行間一直在套種,導致葡萄收成不好。為此他建議政府強制性不讓套種玉米和小麥這種既搶養分,又遮擋陽光的農作物,并確定了白粉病的防治策略,提高了葡萄品質。
在各方努力下,得榮產區的葡萄酒產業取得了初步成果。
據得榮縣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當地共計推廣釀酒葡萄種植面積6434余畝,建成3000畝核心示范基地,其中日雨鎮650畝、瓦卡鎮1000畝、古學鄉450畝、太陽谷鎮500畝、白松鎮400畝。其中,赤霞珠種植面積最大,約占總面積的80%。
當地現有葡萄酒加工企業6家,其中4家葡萄酒加工企業及酒莊已建成投產,葡萄酒加工能力約780噸,實現年綜合產值1.2億元。1家葡萄酒加工企業——太陽魂農副產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已是省級龍頭企業,產品行銷云南、廣州、浙江等地。
種植戶平均收益近萬元
葡萄酒產業是高附加值的黃金產業,這對鄉村振興將是極為重要的產業支撐,是少有的能夠鏈接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板塊。
也許對于喝葡萄酒的人而言,葡萄酒是消遣;
但對于得榮縣而言,葡萄酒產業是一道曙光。
得榮縣土地面積達2916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5.65萬畝,其中水澆地2.54萬畝,旱地3.11萬畝。葡萄酒產業的發展讓這占據了一半耕地面積的旱地有了用武之地。
當地實行的“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訂單農業和土地流轉兩種模式,有利于集體種植和管理。駐村干部宋安全表示,在瓦卡181家農戶中,已有100多戶參與流轉,總面積達到250余畝。
而參與流轉的農戶,每畝地能產生平均5600元的綜合年收入,其中流轉費用2000元/畝,在葡萄地里從事剪枝、防蟲、采摘等工作,每天還可以有120元的額外工錢。
得榮縣經濟信息和商務合作局局長陳啟芬透露,目前葡萄種植戶戶均收益在9860元以上,葡萄原料產值實現450余萬元。
艱難環境和突出機會
盡管得榮有著適合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的氣候,但這里交通極其不便。不便到什么程度?得榮是全國倒數第二個通公路的縣城,直到2019年9月,得榮才結束不通國道的歷史。
交通不便,即便有產業,經濟也很難發展。因此,直到2022年,全縣GDP也只有11.5億元。招商引資成為了這里發展的重中之重,但頻發的地質災害讓許多有意向的投資者望而卻步,稀缺的可用土地資源也阻礙了當地大規模建設酒莊和葡萄酒基地的腳步。
此外,由于氣候特點和區位條件的差異,高山峽谷地區釀酒葡萄種植技術與內地不同,現階段暫無成熟經驗可供借鑒,導致得榮產區只能在艱難中不斷摸索出路。
在這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得榮產區注定要走一條與其他產區完全不同的發展之路——“小酒莊,大產業”。
即培育出各具風格的葡萄酒酒莊,通過葡萄酒酒莊的集群效應,打造集種植、釀造、酒莊、旅游業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推動當地一、二、三產業全面升級。
劉旭表示,“小而精”將是得榮產區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形成“差異化”的關鍵。
陳啟芬介紹道,下一步得榮縣將通過健全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繼續強化技術服務;并加大資金項目投入,不斷擴大釀酒葡萄基地規模;靈活運用金融工具,增加對農業災害保險支持力度,提升企業、專合組織、農戶經營能力。
此外,為不斷提升本土自主品牌的影響力,還將不斷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參加“西博會”等各類推介會,不斷加強與成都市葡萄酒協會等機構深層次、多領域合作;并搭建科研單位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平臺,建立得榮縣標準化葡萄種植試驗示范基地和葡萄酒研發中心,鼓勵院(校)企優勢互補,共同研發新優產品。
盡管目前得榮產區與其他葡萄酒產區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很顯然,得榮產區已經為彌補這些差距制定了詳細的規劃、作出了實際行動。
這對于得榮產區而言,其未來發展前景可期;對于四川高山葡萄酒產業而言,得榮產區的發展模式一旦成功,將會為整個產區提供可復制的經驗,提升整體產業水平。
以得榮為代表的四川高山葡萄酒產區值得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更大的展示平臺,向世界展現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