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空懸,2022年凈利潤倒退至6年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空懸,2022年凈利潤倒退至6年前

償付能力“貼地”飛行。

文|全球財說 宋涵

繼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中信保誠人壽)股權變更后,在位近6年的董事長黎康忠辭任,公司掌舵人位置空懸。

近年一向經營穩定的中信保誠人壽在2022年“折戟”,凈利水平倒退回6年前。嚴監管形勢下,公司接受監管檢查引發行政處罰的數量有所增加,投訴高發,甚至被監管部門關注約談,合規風險大大增加。

董事長離任

6月5日,中信保誠人壽發布董事長辭任公告,稱董事會收到黎康忠辭呈,其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該辭任自2023年5月25日起生效。

中信保誠人壽成立于2000年,原名為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正式更名為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聯合發起創建,二者平分股權,是第一家中英合資人壽保險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黎康忠來自外資股東英國保誠集團陣營。黎康忠自 2009年加入英國保誠集團,曾任保誠集團亞洲及非洲區執行總裁、Eastspring Investments Group Pte. Ltd.董事、集團首席財務官。原中國保監會于2017年9月核準其任職資格,截至目前其在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崗位已近6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變動早有預兆。早在2022年5月,英國保誠集團就曾公告,亞洲及非洲區執行總裁黎康忠將離任集團,另謀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董事長變動前,中方股東才完成股權轉讓不久。說起來成立23年的中信保誠人壽股權相對穩定,中方股東名稱經歷多次變更,即使發生股權轉讓也并未有實質性改變,股權都是在中信體系下的“左手轉右手”。

2012年11月,中方股東因中信集團整體改制上市安排,經主管部門審批由“中國中信集團”變更為“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中信有限公司”。

而最近一次股權變更從根本上看更像是中信集團將旗下產業進行的一場內部整合。

2022年11月,經銀保監會批準同意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中信保誠人壽50%股權劃轉至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金控)。2023年3月,中信保誠人壽在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完成變更股東登記。如今,中信金控和英國保誠集團各占50%股權。

中信金控同樣隸屬于中信集團,成立于2022年3月,是首批獲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2022年7月15日,中信金控正式揭牌。

根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金融資產占比超過85%的企業可以自由選擇兩種方式,一種是母公司專門設立金控股子公司,即“小金控”模式;另一種是母公司全部轉為金控公司,即“大金控”模式,中信金控正是典型的“小金控”模式。

中信金控扮演的重要角色即整合中信系金融資產。陸續將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保誠、中信信托、中信消費金融等金融子公司納入金融板塊進行統一集中管控。

有行業人士表示,中信集團將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剝離,可避免交叉風險感染。

此次黎康忠辭任后,對于中信保誠人壽新任董事長人選外界較為關注。下一任接替者是誰?來自哪方股東陣營,直到目前仍未有消息傳出。

投訴多發,凈利水平大不如前

兩大股東20多年“不離不棄”,歸根結底歸功于中信保誠人壽較強的盈利能力。然而,最近其盈利水平卻大不如前,且內控方面問題頗多,公司投訴多發、行政處罰不少甚至被采取了監管措施。

2023年一季度,公司“增收不增利”。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7.02億元,同比增長5.03%;凈利潤0.57億元,卻同比下降2成。注意到,去年該公司凈利就在下滑。

數據顯示,盡管此前公司保費規模和凈利水平均保持多年高速增長,然而2022年,凈利驟降超6成,一朝回到6年前水平,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歷年財報顯示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穩步增長。2017-2022年,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120.22億元、153.85億元、213.44億元、233.61億元、268.27億元、311.89億元??梢钥闯觯YM規模在2019年和2022年分別突破200億元和300億元大關。

同期,公司凈利表現依次為10.51億元、11.04億元、18.2億元、25.31億元、29.15億元、10.96億元。不難發現,2017-2021年公司凈利水平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到2022年,公司保費大幅增長并未帶動凈利增長,反而呈現斷崖式下滑,盈利水平一下倒退回6年前。

2022年財報顯示主要緣于資產減值損失大增3.6億元,從而帶動營業支出同比增長11.51%,疊加營業外收入驟降99.32%影響,使得2022年凈利大幅下滑超6成。

償付能力方面,隨著“償二代”政策實施,險企償付能力普降,尤其核心償付能力下滑嚴重,中信保誠人壽同樣面臨挑戰。置于行業來看,公司核心償付能力“貼地”飛行,在平均值上下浮動。

2023年一季度,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2.88%,環比較上季度下滑14.01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13.16%,環比較上季度下滑12.76個百分點。

同時,預測下季度償付能力繼續下滑。綜合償付能力下滑12.41個百分點至190.47%;核心償付能力下滑9.27個百分點至103.89%。

根據國家監管總局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85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0.3%,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5.7%。不難看出,公司核心償付能力低于保險公司平均水平。

其中,人身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0.9%,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9.7%。公司核心償付能力臨近人身險公司平均值。

事實上,除近年經營承壓外,公司當前操作風險面臨的主要挑戰為嚴監管形勢下受到監管措施、行政處罰的合規風險。同時,銷售誤導引發的投訴指標超限等問題仍需持續關注。

6月15日,國家監管總局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人身險公司萬張保單投訴量較高的公司中就包括中信保誠人壽。

此外,2023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因消費投訴多發及風險評級下調較快,公司及總經理先后被銀保監會約談。

2022年11月11日,銀保監會消保局就公司消費投訴2022年第三季度增長明顯問題約談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約談事項為近兩年消費投訴等情況,并提出監管要求。

2022年9月15日,銀保監會償付能力部會同人身險監管部約談中信保誠人壽。約談事項為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IRR)為 BBB級,較2022年第一季度(AA級)有所下調。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自2022年一季度下調后,始終未有回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最近兩次(202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結果分別為B類BB級、B類BBB級。

投訴和處罰往往相伴相生

6月15日,國家監管總局掛出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中信保誠人壽一分公司和一支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上榜。

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因存在通過虛假績效工資套取費用的違法違規問題,被罰款13萬元。時任中信保誠人壽威海中支總經理助理兼銀保部經理吳玲玲負有直接責任被給予警告并罰款2萬元。

中信保誠人壽山東省分公司因存在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違背誠信義務的行為被警告并罰款1萬元。經檢查,公司暖寶保醫療保險C款培訓課件將該險種保險期間、續保規定簡單描述成“與生命等長的百萬醫療費用保障”,虛增了保險期間,夸大了醫療保險責任。該培訓課件用于分支機構內部產品培訓,培訓對象為公司內勤員工和代理人。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信保誠

57
  • 銀行系險企2024年成績單出爐,中信保誠、光大永明合計虧損超34億元
  • 中信保誠基金人事調整:楊立春、韓海平離任多只產品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空懸,2022年凈利潤倒退至6年前

償付能力“貼地”飛行。

文|全球財說 宋涵

繼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中信保誠人壽)股權變更后,在位近6年的董事長黎康忠辭任,公司掌舵人位置空懸。

近年一向經營穩定的中信保誠人壽在2022年“折戟”,凈利水平倒退回6年前。嚴監管形勢下,公司接受監管檢查引發行政處罰的數量有所增加,投訴高發,甚至被監管部門關注約談,合規風險大大增加。

董事長離任

6月5日,中信保誠人壽發布董事長辭任公告,稱董事會收到黎康忠辭呈,其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該辭任自2023年5月25日起生效。

中信保誠人壽成立于2000年,原名為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正式更名為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聯合發起創建,二者平分股權,是第一家中英合資人壽保險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黎康忠來自外資股東英國保誠集團陣營。黎康忠自 2009年加入英國保誠集團,曾任保誠集團亞洲及非洲區執行總裁、Eastspring Investments Group Pte. Ltd.董事、集團首席財務官。原中國保監會于2017年9月核準其任職資格,截至目前其在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崗位已近6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變動早有預兆。早在2022年5月,英國保誠集團就曾公告,亞洲及非洲區執行總裁黎康忠將離任集團,另謀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董事長變動前,中方股東才完成股權轉讓不久。說起來成立23年的中信保誠人壽股權相對穩定,中方股東名稱經歷多次變更,即使發生股權轉讓也并未有實質性改變,股權都是在中信體系下的“左手轉右手”。

2012年11月,中方股東因中信集團整體改制上市安排,經主管部門審批由“中國中信集團”變更為“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中信有限公司”。

而最近一次股權變更從根本上看更像是中信集團將旗下產業進行的一場內部整合。

2022年11月,經銀保監會批準同意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中信保誠人壽50%股權劃轉至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金控)。2023年3月,中信保誠人壽在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完成變更股東登記。如今,中信金控和英國保誠集團各占50%股權。

中信金控同樣隸屬于中信集團,成立于2022年3月,是首批獲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2022年7月15日,中信金控正式揭牌。

根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金融資產占比超過85%的企業可以自由選擇兩種方式,一種是母公司專門設立金控股子公司,即“小金控”模式;另一種是母公司全部轉為金控公司,即“大金控”模式,中信金控正是典型的“小金控”模式。

中信金控扮演的重要角色即整合中信系金融資產。陸續將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保誠、中信信托、中信消費金融等金融子公司納入金融板塊進行統一集中管控。

有行業人士表示,中信集團將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剝離,可避免交叉風險感染。

此次黎康忠辭任后,對于中信保誠人壽新任董事長人選外界較為關注。下一任接替者是誰?來自哪方股東陣營,直到目前仍未有消息傳出。

投訴多發,凈利水平大不如前

兩大股東20多年“不離不棄”,歸根結底歸功于中信保誠人壽較強的盈利能力。然而,最近其盈利水平卻大不如前,且內控方面問題頗多,公司投訴多發、行政處罰不少甚至被采取了監管措施。

2023年一季度,公司“增收不增利”。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7.02億元,同比增長5.03%;凈利潤0.57億元,卻同比下降2成。注意到,去年該公司凈利就在下滑。

數據顯示,盡管此前公司保費規模和凈利水平均保持多年高速增長,然而2022年,凈利驟降超6成,一朝回到6年前水平,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歷年財報顯示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穩步增長。2017-2022年,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120.22億元、153.85億元、213.44億元、233.61億元、268.27億元、311.89億元??梢钥闯?,保費規模在2019年和2022年分別突破200億元和300億元大關。

同期,公司凈利表現依次為10.51億元、11.04億元、18.2億元、25.31億元、29.15億元、10.96億元。不難發現,2017-2021年公司凈利水平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到2022年,公司保費大幅增長并未帶動凈利增長,反而呈現斷崖式下滑,盈利水平一下倒退回6年前。

2022年財報顯示主要緣于資產減值損失大增3.6億元,從而帶動營業支出同比增長11.51%,疊加營業外收入驟降99.32%影響,使得2022年凈利大幅下滑超6成。

償付能力方面,隨著“償二代”政策實施,險企償付能力普降,尤其核心償付能力下滑嚴重,中信保誠人壽同樣面臨挑戰。置于行業來看,公司核心償付能力“貼地”飛行,在平均值上下浮動。

2023年一季度,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2.88%,環比較上季度下滑14.01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13.16%,環比較上季度下滑12.76個百分點。

同時,預測下季度償付能力繼續下滑。綜合償付能力下滑12.41個百分點至190.47%;核心償付能力下滑9.27個百分點至103.89%。

根據國家監管總局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85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0.3%,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5.7%。不難看出,公司核心償付能力低于保險公司平均水平。

其中,人身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0.9%,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9.7%。公司核心償付能力臨近人身險公司平均值。

事實上,除近年經營承壓外,公司當前操作風險面臨的主要挑戰為嚴監管形勢下受到監管措施、行政處罰的合規風險。同時,銷售誤導引發的投訴指標超限等問題仍需持續關注。

6月15日,國家監管總局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人身險公司萬張保單投訴量較高的公司中就包括中信保誠人壽。

此外,2023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因消費投訴多發及風險評級下調較快,公司及總經理先后被銀保監會約談。

2022年11月11日,銀保監會消保局就公司消費投訴2022年第三季度增長明顯問題約談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約談事項為近兩年消費投訴等情況,并提出監管要求。

2022年9月15日,銀保監會償付能力部會同人身險監管部約談中信保誠人壽。約談事項為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IRR)為 BBB級,較2022年第一季度(AA級)有所下調。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自2022年一季度下調后,始終未有回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最近兩次(202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結果分別為B類BB級、B類BBB級。

投訴和處罰往往相伴相生

6月15日,國家監管總局掛出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中信保誠人壽一分公司和一支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上榜。

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因存在通過虛假績效工資套取費用的違法違規問題,被罰款13萬元。時任中信保誠人壽威海中支總經理助理兼銀保部經理吳玲玲負有直接責任被給予警告并罰款2萬元。

中信保誠人壽山東省分公司因存在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違背誠信義務的行為被警告并罰款1萬元。經檢查,公司暖寶保醫療保險C款培訓課件將該險種保險期間、續保規定簡單描述成“與生命等長的百萬醫療費用保障”,虛增了保險期間,夸大了醫療保險責任。該培訓課件用于分支機構內部產品培訓,培訓對象為公司內勤員工和代理人。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久治县| 外汇| 华池县| 洛隆县| 冷水江市| 漾濞| 肇源县| 鹤壁市| 酒泉市| 左云县| 株洲市| 涞水县| 遂川县| 南阳市| 团风县| 台山市| 双桥区| 贵港市| 彭山县| 武胜县| 文山县| 永善县| 云阳县| 崇州市| 东港市| 赤峰市| 松桃| 屏边| 浏阳市| 三江| 类乌齐县| 赫章县| 长垣县| 庄浪县| 菏泽市| 霞浦县| 宁城县| 武穴市| 彭阳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