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6月27日,橫琴“澳門新街坊”在合作區揭牌,該項目預計今年8月完成竣工驗收。這是粵澳兩地合作建設的首個為澳門居民提供居住空間、教育、衛生、社會服務的綜合民生工程。
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相關配套設施將交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指定的機構運營。運作模式和整體保障體系均采用澳門標準。”
這意味著,澳門的醫療體系及社會保險可以通過該項目直接適用并延伸覆蓋至合作區,這在大灣區具有示范意義,可為深港乃至灣區的醫療社保等合作提供借鑒。
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位于合作區的中心位置,距離橫琴口岸約4公里,項目占地面積超19萬㎡,總建筑面積約62萬㎡,提供約4000個可出售的精裝修住宅單位,以及200多個人才房,預計可容納1.2至1.5萬人居住。項目住宅八成為兩房單位,建筑面積約88平方米;兩成為三房單位,建筑面積約118平方米。
據介紹,該項目將于今年年內開售,平均價格約每平方米3萬元人民幣,價格會根據不同樓層、朝向的房屋有所波動。該售價約為澳門住宅均價的三分之一。
項目建設方珠海橫琴澳門新街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城表示,橫琴“澳門新街坊”正式揭牌,標志著琴澳民生項目合作邁向了新臺階。
澳門本身土地面積小,不足33平方公里,人口約68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2萬人。人多地少的發展矛盾,一直伴隨著澳門。而橫琴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最近處距離不到200米,面積達106平方公里,成為澳門“擴容”的理想之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探索把澳門教育、醫療、社會保險、通訊等民生配套,延伸覆蓋到橫琴,讓在橫琴工作、生活的澳門居民可以享受到與澳門本土相當的社會服務,分享橫琴自貿區建設紅利,同時緩解澳門土地資源缺乏的難題。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的面世,珠澳融合上升到新高度。公開數據顯示,橫琴醫院2022年為澳門居民提供診療服務累計6834人次,同比增長87%。截至2022年,就業登記的澳門居民達776人,同比增加54.3%,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參加內地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達到4172人次。目前,在合作區就業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已達到7218人。
同時,合作區也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平臺,以合作區為科創新載體,澳門的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