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市場明顯“降溫”。
以認購起始日作為統計標準(下同),截至目前,2023年新成立基金513只,發行份額為4662.02億份。

其中,一季度發行基金311只,發行份額共計2764.45億份;二季度新發201只,發行份額共計1949.61億份。目前,二季度已接近尾聲,環比分別下降了35.37%和29.48%。
排除1月份春節假期影響,今年以來發行情況一路走低, 6月份已掉入冰點,當月新成立24只,發行份額為306.98億元。
當月情況與往年相比也出現斷崖式下滑,2022年6月新基金發行規模為1871.99億元,2021年同期數據為2431.06億元,2020年為1975.53億元。
往回看,由于資本市場環境火熱,2020和2021年公募基金規模快速發展,2020年,新成立基金1289只,發行份額達到3.06萬億份,同比增加32.61%、111.95%;2021年,新發基金數量繼續上升,達到了1931只,規模也保持3億左右,為2.94萬億份。
2022年,受股債市場表現影響,新成立基金1390只,發行份額為1.47萬億份,相較前兩年近乎腰斬。沒想到今年的情況出現進一步惡化。
從單只基金平均發行份額上來看,2023年單只平均發行份額9.19億份,為5年來最低。2019年至2022年數據分別為14.84億份、23.71億份、15.23億份、10.54億份。

從基金類別來看,在權益市場行情低迷時,往往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發行承壓,債券型基金更受市場歡迎。今年內債券型基金的發行數量為132只,份額占比為62.85%,與2019年和2022年情況相似。
主動權益類基金不僅發行承壓,也屢屢遭遇募集失敗。
2023年內已有6只基金募集失敗,基本上都是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1月,中信建投均衡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募集失敗;3月,國融基金的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混合基金募集失敗;5月,鵬揚進取先鋒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募集失敗;6月,民生加銀優享進取一年封閉運作股票型基金、民生加銀卓越配置兩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募集失敗,永贏佳瑞12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募集失敗。
除了市場冷清的原因,這6只募集失敗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業績不佳也是重要原因,包括中信建投基金張青、鵬揚基金的趙世宏、民生加銀的蘇辛和孔思偉、永贏基金的黃韻,在管多只產品任職期內回報為負。
往回看,2021年,共有32只基金發行失敗,有17只主動權益類基金。2022年,共有26只基金募集失敗,其中17只為主動權益基金,這與2022年A股的走勢具有相關性,2022年上證綜指累計下跌了15.16%、深證成指累計下跌25.86%、創業板指累計下跌了29.37%。
與此同時,百億規模基金數量也在“縮水”。界面新聞記者統計,2020年發行份額超過100億元的基金有27只,其中更有5只達到200億規模;2021年,發行份額超過100億元的基金有10只;2022年發行份額超過100億元的基金有9只,均為債券型基金。
2023年年內,新發基金中,沒有出現百億基金“身影”,發行規模最高的是惠升基金的惠升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A和宏利基金的宏利添盈兩年定開A,發行規模為80億。此外還有包括易方達裕浙3個月定開、嘉實致誠純債、匯添富鑫榮純債A等在內的其余21只基金規模達到了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