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距離上半年宣告結束,還2個交易日。今年以來,滬深A股5059家上市公司有2415家股價下跌,占比47.73%;2637家公司上漲,占比52.12%,上漲下跌幾乎各一半。
今年以來,業績表現最好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超70%,業績表現最差的主動權益基金虧損達超過27%,首尾業績差異高達約100個百分點。
全部A股中,有25家公司漲幅超過200%,99家公司漲幅超過100%,這些牛股幾乎都出自AI概念板塊,具體涉及到游戲、數字媒體、IT服務、軟件開發、計算機設備、通信服務和消費電子等多個細分領域。
截至目前,中信30個一級子行業中,漲幅前5位的行業分別為傳媒42.27%、通信漲41.77%、計算機漲34.05%、家電漲14.74%和電子漲9.52%;跌幅前5位的行業分別為消費者服務-26.54%、房地產-16.22%、綜合-14.33%、農林牧漁-11.30%和基礎化工-10.79%。

公募基金上半年業績差距也因此出現極大分化,重倉TMT的基金業績高歌猛進,而新能源、醫藥主題基金業績繼續戚風慘雨無比愁人。
根據wind數據,有1844只主動權益基金取得正收益,其中9只甚至超過50%。諾德新生活A、東吳移動互聯A、東吳新趨勢價值線混合收益率前三,分別達到了72.65%、70.40%、64.97%。

排名居前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幾乎均重倉AI產業鏈。“冠軍”諾德新生活重倉TMT,截至一季度末重倉了海光信息(688041.SH)、金山辦公(688111.SH)、景嘉微(300474.SZ)、科大訊飛(002230.SZ)等,TMT持倉占比合計53.88%。
銀華體育文化一季度重倉了吉比特(603444.SH)、三七互娛、昆侖萬維等。該基金一季度報表示,chatGPT引爆市場,人工智能是大家公認的科技未來的重要方向,但是一直沒有形成像樣的板塊和機會。資本市場放大了這一輪科技新周期的影響,特別是在早期階段,科技趨勢和主題炒作并存,但是不能因此輕視對全社會的影響,有望成為兩到三年科技板塊重要的機會來源。
年內,2389只基金收益率為負,占比56.33%。483只基金虧損達10%,20只基金虧損達20%。
大摩滬港深精選混合A、華泰柏瑞遠見智選A、華泰柏瑞成長智選混合A、中航新起航A等跌幅比較靠前。

界面記者進一步研究持倉發現,虧損較多的基金主要是重倉股了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年內跌幅較大的行業。
大摩滬港深精選A一季度重倉持有了九州藥業(603456.SH)、泰格醫藥(300347.SZ)、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等;國融融銀一季度重倉持有了上能電氣(300827.SZ)、陽光電源(300274.SZ)、晶澳科技(002459.SZ)等。
大摩滬港深精選A在一季報中表示,本基金的投資仍然以醫藥板塊為主,一季度主要關注CXO、港股創新藥和生物科技等方向。一季度國內疫情、海外短期通脹超預期,硅谷銀行事件等影響對板塊及持倉個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港股醫藥回撤更為明顯,使得本基金整體表現弱于醫藥指數。本基金堅定產業中長期景氣投資,繼續強化創新相關產業鏈的配置。并表示對 2023 年醫藥板塊保持樂觀,行業內外部環境有望改善,利于醫藥板塊基本面及估值的修復,港股及A股醫藥后續面臨較為有利的環境。自 2021 年 7 月份以來 A 股醫藥板塊持續下跌,而港股醫療保健調整時間更長,我們認為板塊估值性價比已經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