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眾面 卓心月
編輯|胡展嘉
學霸、創業奇才——陸正耀,曾是中國企業家行列中的傳奇人物。
但在操盤瑞幸、不體面的纏斗及被清退后,他的“人設”崩了。甚至在去年10月創辦庫迪咖啡劍指自己過去投注心血的瑞幸后,獲得了“鈕鈷祿·陸正耀”的戲稱。因為他的入局,咖啡賽道的戰事愈演愈烈。
今年6月初,隨著第10000家門店的落成,瑞幸喊出了高品質咖啡進入9.9元時代的新口號。而這一舉動,也使得行業及消費者意識到,如今的瑞幸,早已走出財務造假的漩渦,成為咖啡賽道的新神話。
另一邊,陸正耀沒閑著,他的庫迪咖啡聲勢浩大,簽約成為阿根廷國家足球隊全球贊助商,1元咖啡瘋狂做市場,快速布局加盟店…大有全方位與瑞幸運比拼到底的架勢。外界的普遍觀點是,陸正耀希望通過再造一個瑞幸——用資本帶節奏,急速擴張,快速上市,高點套利的舉動,來延續自己的創業神話。
但當下的咖啡市場,果真能讓陸正耀如愿嗎?瑞幸神話能復制嗎?陸正耀還能再造一個陸正耀嗎?
01 神奇操盤手,陸正耀煉成記
2017年10月,很多人被“小藍杯,誰不愛”的廣告語擊中,湯唯、張震手握小藍杯的輕松愜意讓無數人向往??梢哉f,瑞幸咖啡這第一腳踢得非常漂亮。加之“首杯免費,買2贈1”的營銷策略,還在試營業階段的瑞幸,成為快速席卷咖啡圈子的品牌。
時間一晃到了2018年12月25日,瑞幸咖啡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店正式營業,向外界表明瑞幸達成了2018年在22大城市布局2000家門店的目標。當然,更意味著,瑞幸用一年時間,走完了星巴克30年才走完的路。
神奇的企業,離不開神奇的“操盤手”。作為創始人,彼時的陸正耀同時還是“神州系”的董事長。瑞幸的創始人錢治亞,曾是陸正耀在神州系的下屬。對于錢治亞涉足咖啡行業,陸正耀的做法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兩人的分工也比較明確:陸正耀負責給錢給人,錢治亞負責“講故事”。
2018年4月,瑞幸獲得了一筆數千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資金的來源正是陸正耀。由于陸的加入,神州系營銷的烙印在瑞幸運咖啡身上更上一層樓——低價攪局、補貼獲客、用資本快速打開局面,快速擴張、形成規模。以致于很多人對瑞幸的“初體驗”都是“優惠券多到用不完、咖啡好像不要錢?!?/p>
在錢治亞所講述的“瑞幸故事”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咖啡在當時還是一片藍海,盤子夠大,可以容納下很多像瑞幸一樣的公司。她也強調,在中國,咖啡和茶一樣屬于剛需產品。消費者的黏性和復購都不成問題。在他們描繪的未來里,中國未來可以人人一天一杯咖啡,瑞幸將助力中國成為咖啡大國。
這個邏輯成功說服了歐美投資者。畢竟在他們眼中,咖啡是一種成癮性極大的飲品,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中國這么大的國家里,勢必要出現一個本土咖啡品牌,瑞幸的發展速度和故事,都是比較接近他們預期的那個品牌。
18個月后,瑞幸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咖啡行業的“傳奇”。
眾所周知,美股喜歡新故事,但對上市后的財務數據會非常嚴苛。瘋狂的瑞幸終于還是藏不住了。美國投資者見證了陸正耀所主導的“瑞幸泡沫”——2018年瑞幸財報的虧損,幾乎把融資的錢全部賠進去了,屬于賣一杯賠兩杯的情況。到了2019年Q3,瑞幸的虧損還在繼續擴大。
有意思的是,現幸為了讓財務數據漂亮,甚至將盈利的統計口徑設定為扣除了所有營銷費用。但要知道,營銷費用一直是支撐瑞幸交易額的利器。“如果沒有補貼、沒有券,消費者基本不會出手?!?/p>
在國內用燒錢的方式快速做市場,用長期持續的補貼來吸引消費者,再用歐美投資者喜歡的新故事去上市圈錢。陸正耀這套玩法,趕上了互聯網泡沫的最后一股浪潮,更成為中國互聯網+概念在美股的“絕唱”。因為,用故事去美股“畫餅”的時代已經結束,相較于“東方傳奇”,投者們更關注的是實實在在的財務表現。
02 陸正耀狂歡術,還有效嗎?
資本狂歡后,留下的注定是一地雞毛。
2020年,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引發的暴雷效應隨之而來,陸正耀所信奉的“資本術”也正在失效——除瑞幸外,陸正耀一手創辦的神州優車及其子公司神州租車,相繼遭遇了閃崩行情。曾經身價超千億的資本版圖,很快縮水至不足400億元。之后,“神州系”在撇清與瑞幸咖啡的關系后,選擇了停盤等自救。
在瑞幸事發后三個交易日,瑞幸咖啡股價跌幅累計超過80%。雖然神州系在撇清與陸正耀的關系后有過短暫的上漲,但因受困于“同一實控人”的擔憂,標普、穆迪等機構相繼將其信用等級調低,并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彼時,陸正耀也由人人贊頌的商業奇才,成為人人喊打的“老鼠”,甚至被認為是中國企業家的恥辱。雖然他果斷將責任推給員工成功逃脫處罰,但很快也被昔日最信任的助理背叛。新管理者們花了兩年多時間,歷經無數纏斗,終于將瑞幸咖啡的創始人陸正耀及其勢力清除。
經此一役,“虛假交易”“欺騙投資者”成為陸正耀身上比較明顯的標簽。不過,陸正耀并沒有就此歸于山林,而是邀請前創始人團隊加入,照搬之前的商業模式——先重金投入,再火速做大盤子。在兩次失敗的創業后,陸正耀殺回咖啡賽道——成立了庫迪咖啡。
庫迪的一系列打法,讓外界看到了瑞幸當年的影子——一上線就大打價格戰、大搞營銷,形成規模,與行業的頭部玩家貼身肉博…
同一個核心人物,同樣的打法,除了時代和市場背景不同外,這兩家有著傳奇色彩的咖啡玩家,成功攪起了行業風云。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陸正耀的資本術,已經很難奏效了。
03 時也勢也,陸正耀能否再造“陸正耀”?
無論什么原因,被踢出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多少有些被侮辱的意思。陸正耀想為自己正名,最好的辦法就是創立一家新公司與原來公司去“正面剛”。事實上,以陸正耀也正在用陸正耀的方式,試圖去打敗曾經由陸正耀一路托舉起來的瑞幸。
“陸正耀做庫迪咖啡從一開始就有些劍指瑞幸的意味。或者他是想證明,瑞幸咖啡的模式姓‘陸’,只要由他再造一個‘XX咖啡’,市場還會回到他手中。”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說道?!八詭斓峡Х鹊拇蚍ê彤斈甑娜鹦蚁嗨贫确浅8?,都是燒錢搶市場的玩法。”
在他看來,陸正耀曾經在瑞幸留下的“污點”,已經很難讓他再次獲得資本市場的信任。另一方面,聯營商們對于這一污點并不像投資人那樣警醒和在意,反而是希望有這樣一個操盤手可以帶領他們做大做強。
這是否代表著陸正耀有了更多的勝算?
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融資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數據顯示,2018年,咖啡賽道披露的融資總金額超115億元。但到了2022年,這一數據僅為36億元。這也意味著,咖啡賽道的熱度減退、資本市場日益謹慎。站在2023年,陸正耀想要再延用過去的資本打法,行不通。
并且,公開信息中,庫迪咖啡無任何融資情況。這也透露出,庫迪咖啡想要燒錢做補貼來贏得市場,同樣比較困難了。
其次,有規模不代表有優勢。庫迪咖啡自創立以來,就把門店拓展當成重要的發展方向。公開數據顯示,僅7個月時間,便在全國開出3000家門店。而瑞幸當時的數據不過500家。到了今年5月30日,庫迪咖啡官微表示,其第3000家門店已經在北京國貿三期開業。并且,擴張速度還在狂飆。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庫迪計劃在今年 7 月底,門店總數將再翻一倍,達到 5000 家。
門店的數量上來了,是否意味著庫迪咖啡的成績很好。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商戰并不只看規模,更要看質量。從零售行業的規律來看,加盟門店管理難度極大,如何加強管理、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也成為庫迪咖啡的當務之急。
最后,咖啡玩家目前的競爭重點早已“由虛向實”。行業的一致判斷是,未來咖啡賽道的競爭,極有可能發生在產品、供應鏈、消費者認可度等層面。而這,或許才是陸正耀及庫迪咖啡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
回歸產品本身可以看到,庫迪咖啡的產品基本上和瑞幸咖啡相差無幾,口味也并不多。在創新上稍顯不足。
往后延展來看,陸正耀在咖啡行業多年,想要潛心打造一個有競爭力的供應鏈的話,并不難。最有可能出現的難點在于,庫迪咖啡的規模是否匹配自己最終想要的議價權,也就說,庫迪是否有能力讓咖啡行業的上游給到更好的價格,是否能為下游的聯營商創造更大的價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目前大搞價格戰的庫迪咖啡,在取消高額補貼后,有多少消費者愿意繼續買單?其銷售量能否能達到預期?假如不能,那些對庫迪寄予厚望的聯營商會否接受?
宏觀經濟環境變了,消費者變了,行業比拼的重點變了,擺在陸正耀面前的,不再是哪個靠資本和數據就能哄抬市值的時代。但從庫迪的一系列動作來盾,其明顯還在沿用“瑞幸打法”,成果如何,或許已經可分辨。
互聯網狂飆的時代,借由資本大舉燒錢補貼,或許可以讓賽道玩家們實現快速“清場”,進而賺到快錢。但現在,市場環境和資本都變了,陸正耀以往的打法大概率無法奏效。事實上這也預示著,陸正耀無法再造一個“陸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