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當地時間6月21日下午,歐盟宣布就對俄羅斯的第11輪制裁方案達成一致,預計將在23日生效,屆時歐盟官方刊物將公布受制裁公司具體名單。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新制裁方案的主要目標是支持俄羅斯的實體,他們將通過加強出口限制的方式,阻止其他國家和公司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的行為,從而進一步打擊俄羅斯獲得可用于戰場的商品和技術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制裁方案引入了一個新的機制,歐盟首次限制向可疑的第三國出售和轉讓敏感技術和軍民兩用產品。根據方案,如果第三國不遵守制裁,或無法合理解釋違禁商品貿易的突然增加,它們可能會面臨歐盟的懲罰。
知情人士透露,該機制側重于整個國家而不是特定的公司,標志著歐盟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演變。不過歐盟官員同時指出,它只作為一種最后手段而存在,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觸發。
布魯塞爾方面越來越擔心俄羅斯周邊國家。歐盟注意到,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等俄羅斯鄰國,以及阿聯酋、土耳其和中國等與俄貿易關系密切的國家對歐盟產品的需求激增,他們擔心這些產品最終落入俄羅斯手中。
新的制裁措施加強了出口禁令,并針對一些非俄羅斯公司。截至發稿,具體名單并未公開。不過,歐洲新聞網援引幾位外交官的話稱,其中包括三家中國公司,一位外交官說,這標志著中國首次直接卷入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另一位外交官說,名單上還有少數來自阿聯酋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公司。
自5月以來,外媒多次爆料稱歐盟將八家中國公司列入名單。中國商務部當時警告稱,希望歐方珍視中歐互信與合作大局,審慎行事,不要開啟惡劣先河。《南華早報》在上周首次報道稱,迫于壓力,歐盟已將五家中國公司從制裁名單中刪除。
5月底,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接受英媒采訪時回應此事,他表示中國沒有向俄羅斯提供任何軍事裝備,出口兩用物項也極為謹慎。中國同俄羅斯保持正常的經貿合作,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擾和脅迫,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
傅聰說,歐方表示其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有關企業將從歐盟進口物品轉口到了俄羅斯。他們表示只是注意到有關中國企業對某些物品的進口激增,但這種增長可能有合理的理由,中方可以解釋也可以進行調查。
這一針對第三國的新機制也引發歐盟內部的巨大分歧,比如德國擔心此舉將損害與中國的外交關系。為了消除德國的擔心,歐盟特別推出該機制的實施流程,并添加了糾正措施。
歐盟強調,有必要監督新機制的實施情況,并幫助第三國糾正。措施包括外交聯系,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以及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術援助等。有分析人士認為,鑒于此程序,觸發該機制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在能源方面,歐盟在最新的一攬子制裁方案中正式關閉了俄羅斯德魯日巴石油管道的北部分支,該管道通往波蘭和德國。不過,該航線仍然能夠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石油。另外,對于那些可能載有俄羅斯石油產品的可疑貨船,以及轉運的船只,將被禁止進入歐盟港口。
此外,此輪制裁還將71名個人和33個實體列入黑名單,凍結他們在歐盟管轄范圍內持有的所有資產。他們被指控參與了將烏克蘭兒童驅逐到俄羅斯的活動。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17個月,歐盟的制裁措施也推出了一輪又一輪。不過,新的制裁方案在歐盟內部獲得認可的難度越來越大。隨著制裁措施不斷延伸,部分成員國的利益遭受損失,導致內部分歧越來越大。
第11輪制裁措施自4月以來就一直在醞釀之中,不過匈牙利和希臘等國一直阻止達成協議。主要原因在于,烏克蘭將多家公司列入“戰爭贊助商”名單,其中包括多家歐洲公司,這引發希臘和匈牙利的抗議。
為了保證最新制裁方案能夠達成一致,在歐盟宣布成功消息的幾個小時前,烏克蘭宣布將五家希臘航運公司以及匈牙利最大商業銀行OTP銀行移出“戰爭贊助商”名單。這些公司被指與俄羅斯有業務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