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近一兩年,中藥材價格一直上漲,像連翹、金銀花、當歸等常用中藥材的價格早已站在歷史高位。不過進入6月以來,隨著氣溫升高,本應是進入中藥材交易的淡季,中藥材價格也該回落,但在今年6月,中藥材價格卻反常態的迎來了新一輪的暴漲。
不過,這一輪中藥材反常態暴漲的幕后推手也很明確,為游資和經銷商壓貨炒作。近日,江蘇、廣東、亳州三地醫藥或中藥協會均函指出,部分游資或經銷商聯手,惡意囤積藥材,低進高出,使得中藥價格出現異常的暴漲。

據康美中藥網中藥價格數據,鹿角霜統貨6月的均價為120元/千克,月漲幅達118.18%;當歸統貨6月的均價為165元/千克,月漲幅達83.33%;黨參統貨6月的均價為170元/千克,月漲幅達70.00%;僵蠶統貨6月的均價為240元/千克,月漲幅達65.51%。
據江蘇省醫藥行業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會委員部分中藥材異常增長情況報告,通過藥通網對亳州、安國、成都、玉林幾大交易市場常用大宗藥材價格進行調查,有超過2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50%,1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100%,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過200%,雞骨草等個別品種年漲幅甚至達到400-900%。通過對中藥材天地網的中藥材行情進行調查,部分情況更為嚴重。

“反正是打破了認知”,對于本輪中藥材價格暴漲,康美中藥城質量管理部劉洋清向界面新聞記者這樣形容。他表示,雖然現在中藥材市場交易相比于疫情時熱鬧不少,但整個相對傳統但中藥材行業,還是第一次面臨的大規模的資金沖擊。
劉洋清表示,國家出來了一系列鼓勵中藥行業發展的利好文件,且新冠疫情促進了普通民眾對中醫藥的進一步了解和使用認可,疫情政策調整中藥材使用量增加,資本看到了利好就涌了進來。
不過,相比于經銷商層面的交易,從產地上收取中藥材的收貨價格上漲更為迅猛。一位常年從事藥材批發銷售的藥材商向界面新聞表示,收購的藥商多了,產地上漲快,市場上漲不快,產地比市場價格高。“目前從產地上收金銀花約是140元/千克,品質最好的金銀花150元/千克左右。”
這位常年從事藥材批發銷售的藥材商表示,此前炒房地產的資金,炒礦產的資金,甚至是此前炒大蒜的資金,都進入各大藥材市場。他還分析,中藥材淡季價格不降反升上還可能與藥材信息過度活躍相關。宣傳哪個品種減產了,哪個品種多年低價了不夠成本了。這吸引著認為有利可圖的外來資金。實際上,放消息的人,早就把貨提壓在手里了。
不過,雖然價格上漲迅猛,但中藥材的實際交易量其實略顯冷清的。也就是說,出現了前述江蘇、廣東、亳州三地醫藥或中藥協會均函指出的壓貨情況。前述多年從事藥材批發銷售的藥材商介紹,現在是藥材淡季,實際需求量很少,真正的交易量也很少,是太多外來資金進入這個行業,也就出現了中藥材交易量少價格卻反升的情況。
據《北京商報》報道,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關于中藥材價格異常增長的情況報告中,中藥材行業人士反饋稱,“現在并不是藥材沒有貨,只是都在冷庫”。目前亳州、安國兩大藥都的冷庫都是爆倉狀態,大冷庫的存貨價格從年前的260元/噸/年漲至現在的400元/噸/年,依然還需要排隊。
“也不知道怎么了,現在中藥材行業內出現了一種只要做壓藥材就有錢掙的風氣”,前述多年從事藥材批發銷售的藥材商表示,甚至開飯店的,或做其他生意的都進來搞藥材庫存。
“實際上,查看商家們的冷庫的存貨記錄就是能推算市場的實際交易量有多少。”他表示,真正在市場上賣貨的商家一次庫存才三、五噸,單子最大的也超不過十幾噸。“若哪家的庫存量達五十、一百噸,就可以判斷他是在壓貨炒貨。”
受中藥材價格暴漲影響最深的還是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它們采購端的價格猛漲,而終端價格卻不能及時調整,生產成本和售價形成了嚴重倒掛現象。不過,這部分對于體量較大的上市公司影響便輕微,會出現倒掛現象的主要還是中小型中藥飲片生產企業。
像金陵藥業、太龍藥業等中藥行業上市公司均表示,已制定具體應對措施或原材料長期采購、生產計劃,中藥材價格上漲對公司影響不大。
劉洋清表示,中藥材價格不可能一直漲的,現在中藥材價格在慢慢在回歸正軌了。康美藥業是康美中藥城的開辦者,但是市場是市場經濟,中藥材只能多宣傳、多引導,也很難干涉。
前述多年從事藥材批發銷售的藥材商也表示,如果藥材產量大了就是草的價格,產量少了才能被稱為寶,正常的供需調節才是正常的價格反應。“估計到今年十月份或者明年會出現一批血本無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