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另鏡 曉婷
編輯 | 陳彥旭
每年的618,企業都圍繞“大促”方面做文章,但今年的618,重磅級參賽選手——阿里和京東,都將重頭戲集中在戰略規劃方面。
“東道主”京東,迎來二十周年。在當天,京東發布了面向未來十年的“35711”夢想,剛剛接任CEO的許冉還披露了將貫徹下沉市場、技術服務與國際業務三大發展戰略。
在阿里分拆后,淘天迎來618首考。淘天集團CEO戴珊也同樣提出三大發展戰略,即用戶為先、生態繁榮、科技驅動,并表態會進行堅定且持續的大力度投入。
顯然,為了提升消費者對購物節敏感度和購買欲,今年淘天、京東拼價格、“卷”措施的力度更甚,加上發布新戰略,以此向外界展露品牌的能力和財力。同時,這也是頂住拼多多、抖音、快手進擊的必要手段。
看似“卷”,實則更落地
在調整期的淘天、京東今年618戰略均突出在低價、扶持中小商家、發力內容電商,而前者在此基礎上還囊括了挖掘私域流量。
具體而言,一方面,淘天、京東瞄準低價和補貼,與拼多多競逐“全網最低價”。但在該方面,京東的投入則更多、火藥味也更濃,并喊話“今年的京東618是全行業投入力度最大、補貼力度遠超以往的一次618”。
但在如此大的力度之下,淘天、京東的成績卻沒有亮眼,而且今年京東也不再公布核心交易數據,反到凸顯了冷清。
另一方面,淘天、京東再次加強中小商家扶持力度以及生態運營能力。電商平臺將資源傾向中小企業以及優質商家,提升平臺的質量與服務。
同時,各大平臺也在努力提升在物流、服務、商家、供應鏈等方面建設。這些都展現出了電商平臺的618風向已轉變。
此外,如果說今年618京東在低價上占了優勢,那么淘天則在內容電商方面賺足了吆喝。淘天也通過孕育了多年的短視頻和直播,正面對決抖音、快手。
淘天直播陣容可觀,除了推出“5萬名新主播首秀”的入淘計劃外,618期間,梅西、湯唯、蔡徐坤、朱一龍、李現、楊紫等明星亮相直播間,再加上此前香港無線臺TVB、張蘭、“交個朋友”羅永浩、楊天真等。
但在內容電商方面,抖音和快手也并不遜色。618期間,抖音發揮全域興趣電商特質,在商城打造618會場專區,重點投入貨架場景;今年快手電商發布“全域經營”戰略,618期間短視頻、搜索等泛貨架場景也表現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新老選手也為了讓平臺在售商品更為多元且便宜,將業務拓展至產業源頭工廠,挖掘市場增量。
內外外延,充分競爭
2023年以來,經濟回暖復蘇趨勢明顯。“五一”期間,全國境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同比增70.8%,恢復至2019年同期119.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萬億元,同比增12.7%。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6萬億元,同比增9.3%。
拼多多CEO陳磊也曾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在過去一個季度,我們發現市場消費意愿持續回升,消費者購買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也就是說,消費回暖的當下,無疑給今年618打下強心劑。
從各大平臺布局下,在商品側體現出來的特征是更具包容性:價格更實惠、品類更豐富,而且能夠覆蓋到更多客群的需要,從表現形式上呈現出更內容化的趨勢,從服務能力來康,平臺與商家的履約服務將更快速和便捷。
但在細分品類、細分客群或區域覆蓋等方面,各平臺體現出不同平臺的差異化排位:
京東數據除了強調3C數碼、家電家居產品以舊換新成交額增幅外,還強調了物流方面的優勢,比如全國超95%區縣實現當日達、次日達,京東到家“小時購”訂單均履約時長縮短6分鐘。
淘天數據突出了內容電商方面成績,比如每天在淘寶發布短視頻的商家數增長55%,達人增長200%;淘寶上短視頻的日均觀看用戶數增長113%;“直播閃降節”觀看直播人次同比去年增60%,參與商家的店播成交比日常普遍增2-3倍,今年618來到淘寶開播的達人主播同比增139%。
拼多多和快手的數據則展示細分品類銷售情況,比如前者突出了美妝品牌、女士內衣品牌、老字號運動品牌等銷售情況,后者則凸出3C產品的銷量情況。
抖音數據展示的維度則更多,從消費群體來看,90后成消費主力軍,18歲以上的00后消費者數量不斷增長,是去年同期的2.1倍;從地域來看,來自上海的用戶消費最為活躍,北京、重慶、成都、廣州等地緊隨其后。同時,專區特別設置了“熱賣金榜”,涵蓋服飾鞋包、美妝護膚、食品、家居數碼等多個類別。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各平臺整體競爭來看,均展現出了在鞏固長板的同時也在補齊短板,不斷進入友商的腹地,整個市場將呈現出一種充分競爭態勢。但從大的市場格局以及平臺的地位來講,短期變化不會特別大。
被看淡的618
今年618被認為是“史上最卷”,平臺均未公布銷售戰績,雖然全網銷售總額達7987億元,創下新高,但增速降至近3年最低。
經濟下行,很多商家也更關心保住利潤。“現在流量對于我們已經很貴了,最早我們在平臺為了能夠得到更靠前的搜索,會投放大額的費用,獲得平臺前幾名的搜索。但今年考慮成本,我們只是買了一點,效果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一位北京美妝行業的老板向「另鏡」表示。
相對小的商家更是謹慎投放流量,已經看淡618,認為本身也無法和有資本的頭部企業抗衡。一位電商從業者提到:“去年的經濟不是很好,今年這兩個月開始好起來,首先考慮是如何活下去,大促期間,各大平臺的流量會向頭部商家聚集,我們會嘗試新的流量方式,比如在短視頻平臺發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平臺的低價、扶持策略下,618發展至今,中小電商企業賺錢的情況因企業而異:一些企業通過搶占市場份額、提高銷售額等方式獲得了可觀的利潤,而另一些企業可能更多看中參與在疫情后的首個618,以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而且從今年618看來,阿里和京東等電商巨頭的競爭格局正發生變化。未來的電商格局可能會呈現多元化、差異化的趨勢,各家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亦有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表示,各大平臺加快戰略轉型,加大內卷式競爭、發力下沉市場,這才是平臺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618上的核心原因。而且一旦平臺下沉戰略成功,每天都會是618。
運營 | 陳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