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油Link
近年來,有些新能源項目很亮眼。
歐洲最大可再生氫能工廠、內蒙古大型“風光氣儲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全球最大一筆可再生燃料企業的收購、全球裝機規模最大的浮式海上風電項目之一……
而這些項目背后的“大佬”,竟然是穩坐石油寶座的國際石油巨頭。
原來,這些搞油氣搞得風生水起的石油巨頭在能源轉型上也不為人后,紛紛開足馬力加速中。
01 開卷的歐洲石油公司
其中,歐洲石油公司率先“開卷”,揮刀縮減油氣業務,大舉發展新能源、收購新能源公司,且布局較為多元化,包括海上、陸上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等。
作為能源轉型的“積極分子”,早在2021年5月,老牌石油公司道達爾改名換姓為“道達爾能源”,吹響了向多元化能源公司轉型的號角。
2022年以來,道達爾能源公司頻繁出手,并購新能源企業,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增加至近17吉瓦。
去年5月,道達爾能源更是斥資16億美元收購CEG50%的股份。這是其在美國可再生能源領域作出的最大一筆投資。收購完成后,道達爾能源在美國的可再生能源資產組合將超過25吉瓦,在美裝機量將超過其全球裝機總量25%。
此外,道達爾能源也聚焦于海上風電的開發。它將在韓國開發5個浮動海上風電項目,累計裝機容量將超過2吉瓦。這也是當前全球規劃中裝機規模最大的浮式海上風電項目之一。
英國石油巨頭bp也持續在轉型領域取得進展。
像在去年,bp在轉型增長引擎上的投資約占資本支出總額的30%。尤其有代表性的投資是以4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chaea Energy。這也成了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一筆可再生燃料企業收購。
另外,bp在氫能布局上多子齊下。譬如在安哥拉與埃尼公司合資成立Azule能源公司,并在澳大利亞、阿布扎比、埃及、阿曼、毛里塔尼亞等地發現了極具潛力的氫能項目開發機會;入股亞洲可再生能源中心(AREH)40.5%股權,這是全球已規劃的最大可再生和綠氫能源中心之一,總發電量將達到26吉瓦,計劃每年生產多達160萬噸氫氣或900萬噸綠氨;與Iberdrola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綠氫生產總產能可達60萬噸/年。
另一歐洲石油巨頭殼牌也不甘落后,去年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決方案業務上投資了約35億美元,約占總資本支出的14%。
首先是2022年上半年,殼牌以15.5億美元收購了印度領先的可再生能源平臺之一Sprng Energy group,它在印度擁有2.9吉瓦的風能和太陽能資產。此次收購使殼牌在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幾乎翻了兩番。去年1月,殼牌還收購了意大利光伏項目開發商Solar-KonzeptItalia的全部股份,使其在意大利的太陽能開發項目產能增至2吉瓦。
此外,殼牌最終投資決定建造200兆瓦電解裝置荷蘭氫一號,屆時將成為歐洲最大的可再生氫工廠,將于2025年投入運營;同時還在荷蘭共同開發10吉瓦NortH2海上風電綠色氫能項目,希望在2027年之前實現首個千兆瓦發電。
在能源轉型的路上,歐洲國際石油公司以多種方式拓展新能源業務,從單一的化石能源到風光氫多元化能源,其向著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已見雛形。
02 緊追的北美石油公司
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一波接一波的攻勢下,相較于一路高歌猛進大手筆投資新能源的歐洲石油巨頭們,一直以來持保守態度的北美油氣巨頭們也坐不住了,紛紛加碼新能源布局,開啟追趕歐洲石油公司的步伐。
??松梨谀茉崔D型主要專注于碳捕集與封存(CCS)、氫能和生物燃料等方面。譬如,去年收購了挪威生物燃料公司Biojet AS 49.9%的股份,并積極籌建日產10億立方英尺的大型藍氫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松梨陂_始涉足鋰礦資源的開采,其以至少1億美元的價格從Galvanic Energy公司手中購買了阿肯色州南部Smackover儲層12萬英畝土地的開采權,該地塊可能擁有400萬噸碳酸鋰當量,足以滿足約5000萬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
另一北美石油巨頭代表雪佛龍也加快了能源轉型的步伐。2022年,其以3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生物柴油制造商可再生能源集團(REG),這是該公司迄今為止在替代能源領域最大規模的收購。
在氫能方面,作為煉化大戶的雪佛龍一直是零售灰氫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每年生產約100萬噸灰氫。
不僅于此,雪佛龍和??松梨谝膊渴鹆嗣鞔_的新能源投資計劃。
2023年,雪佛龍在低碳可再生業務投資計劃達到20億元,增加幅度在50%以上,并計劃未來8年投入10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燃料、氫能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業務;埃克森美孚計劃將2027年的低碳業務投資預算提升至公司總投資水平的25%,并計劃將2030年可再生燃料總產能提升至20萬桶油當量/日。
總的來說,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國際石油公司在能源轉型的路徑上基本清晰,并都進入了加速轉型的階段。觀之我國的石油公司亦是如此。
03 多點開花的“四桶油”
近兩年,我國也搭上了進軍新能源的快車,以國內“四桶油”為代表的石油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屢有動作。
據統計,就國內“四桶油”來看,目前已相繼成立了超40家新能源公司。
譬如2023年以來,中國中化成立了中化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全資成立了四川西油新能源有限公司及新能源聯合研發中心;中國海油斥資20億成立中海油環渤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此外,“四桶油”的風光氫等發電業務也多點開花。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我國第三批大型風光基地項目清單,而中國石油是這里面出現的唯一一位石油巨頭。
其中具體的項目有:內蒙古境內的鄂爾多斯蘇里格“風光氣儲氫”一體化示范項目、甘肅境內的長慶油田油氣田區域50萬千瓦風光一體化基地項目、青海省境內的中石油青海油田格爾木100萬千瓦風光氣氫項目,總裝機達450萬千瓦。
去年,中國石油加快向“油氣熱電氫”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全年開工建設47個風光發電項目,其在新能源新業務方面投資76.7億元,投資同比增幅252%。
作為國內的石化龍頭,中國石化也是我國制氫能力最大的公司,建設和運營的加氫站數量居全球首位。
其中,目前建設中的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綠氫生產項目,總投資近30億元,主要包括光伏發電、輸變電、電解水制氫、儲氫、輸氫五大部分,預計今年6月30日投產,屆時年產綠氫可達2萬噸。
不只在氫能一根線上發力,中國石化在風光發電裝機規模超850兆瓦,年自發綠電量4.5億千瓦時;在地熱能領域,目前中國石化的業務遍布河北、天津、河南、陜西、山西、山東等9個?。ㄊ校┑?0余座城市,建成地熱供暖能力近8500萬平方米,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20多萬噸,是國內最大的地熱能開發利用企業。
中國海油結合自身優勢,重點發展以海上風電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開發深遠海風電建設。
在2022年,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揭牌成立;中國海油分散式風電項目--蓬萊分散式風電項目正式啟動;首個大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海南CZ7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獲得核準。
其中,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海油觀瀾號”于今年5月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電網。這是國內第一個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臺,投產后年發電量將達2200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燃料近1000萬立方米天然氣,減排2.2萬噸。
中國中化則選擇入局鋰電業務。目前,其下屬公司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立多個鋰電相關公司,以促進新能源業務發展。
除此以外,氫能等業務也是該公司的發展方向。
今年3月,中國中化在河北雄安成立一家新能源公司--中化新能源有限公司,同時它也是中化在雄安成立的首家新能源公司,業務涵蓋充換電、光伏、氫能。
一邊是賺錢的油氣傳統業務,一邊是需要放長線釣大魚的新能源業務。
在能源轉型的拐角,已經不是“大象”要不要轉身這么簡單了。石油公司們正在朝著綜合能源公司的方向加快步伐,并且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岔路口。
無論是發展氫能、太陽能、風能抑或是終端充換電業務,石油公司們各有各的“陽關道”。他們的路徑可能不同,但最終邁向綜合性能源公司的終點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