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周一,芯片巨頭英特爾和德國政府簽署協議,這家美國公司將斥資300多億歐元,在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建設一個芯片制造大型基地。其中三分之一資金由德國政府補貼。
與此同時,英特爾在歐洲其他國家的擴張也在進行中。除了德國的制造基地,該公司還在波蘭建造組裝工廠,在法國和西班牙建立研發中心,在意大利建造設計中心。英特爾在歐洲擴張的背后,是歐盟想要建立芯片制造本地供應鏈的雄心。
多國布局
去年11月,英特爾收購了德國馬格德堡的兩個半導體工廠的地塊,同時預計將在四到五年內開始生產。德國政府原計劃向英特爾補貼68億歐元,并定于今年上半年開建。不過,由于地緣政治挑戰,高通脹推高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以及半導體需求下降等原因,開工停滯不前。
英特爾同時表示在德國建廠的成本遠超想象,需要更多補貼。本周一,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德國政府將補貼提高至99億歐元。據媒體爆料,德國政府的援助方案不僅包括資金,還包括能源價格上限方面的支持。
周一,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對該國行業團體的講話中表示,如果目前的計劃得到實施,德國將躋身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之一。經濟部長哈貝克也表示,這是外國公司在德國進行的最大投資,它同時也意味著英特爾在歐洲產能的大幅擴張。
在幾天前的6月16日,英特爾還宣布投資42多億歐元,在波蘭弗羅茨瓦夫附近建設新的半導體組裝和測試中心,預計到2027年實現活躍運轉狀態。它還將在意大利建設一個最先進的后端制造工廠,預計于2025年-2027年開始運營。同時,英特爾還額外增資120億歐元,用于擴大在愛爾蘭萊克斯利普項目的產能。
法國被英特爾選定為歐洲代工的主要設計中心。去年3月,英特爾宣布將在法國Plateau de Saclay附近建設新的芯片研究中心,它將成為英特爾高性能計算 (HPC) 及其歐洲人工智能設計能力的中心。同時,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他們正在開發未來十年的zettascale架構,并計劃建立聯合實驗室。
為了更好與英偉達、三星等對手競爭,英特爾在去年底進行了重組,同時公布了一項805多億歐元的在歐洲擴張代工業務的計劃。而該計劃緊隨歐盟的芯片激勵措施而來。
歐洲雄心
去年2月,歐盟在全球半導體短缺期間提出了《歐洲芯片法案》,希望減少在芯片制造方面對亞洲的依賴,以及在設計方面對美國的依賴。為了實現該目標,法案提供了三種策略的框架。其一是歐洲芯片制造計劃,它提供資金支持歐盟大規模建設半導體制造的能力。另外兩項措施側重于供應鏈安全,通過建立材料和組件的本地供應來減輕對外國的依賴。
歐盟芯片法案將調動430億歐元的私人和公共資金,希望到2030年,將歐盟在全球芯片開發、制造和材料供應鏈中的份額提升兩倍,至20%。法案不僅為27個成員國的芯片廠提供融資支持,還提供在稅收、快速許可、明確的國家援助框架等方面的便利。
該法案的最新進展是在兩個月前。4月18日,歐盟各主要機構已就法案條款達成臨時協議,為正式通過鋪平了道路。
歐盟芯片法案特別強調“同類首創”。接受援助的大型晶圓廠項目,必須符合“同類首創”的條件,這意味著該項目將顯著提升歐盟在該領域的公共利益和技術能力。這個標準適用于在生產過程(如降低能耗)或最終產品(如更節能的芯片)方面進行創新的設施。
另外,法案還包括了“危機管理”機制。包括在半導體短缺期間,成員國可以共同采購,不過它基于自愿原則。
歐盟擁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比如荷蘭ASML公司是極紫外線光刻機的唯一生產商,后者是生產最先進半導體必不可少的工具。德國西門子也開發用于集成電路設計和其他芯片的EDA軟件。不過,歐盟認為僅僅擁有技術還不夠,因為技術的供應鏈容易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干擾,因此他們還需要晶圓廠。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稍早前在一場演講中說,歐洲僅僅在半導體研究方面表現出色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在本地建廠和生產。根據他的說法,與美國的此類行動帶有民族主義色彩不同,歐盟的芯片法案不是要關閉大門,也不是要在歐洲做所有事情,他們要的是在一個關鍵領域重新平衡供應鏈,從而捍衛其戰略資產。
瑞典能源部長Ebba Busch也表示,新規則代表了歐洲在關鍵半導體領域的一場真正革命。芯片法案的實施,將使歐洲從半導體對外依賴狀態轉變成擁有市場領導地位,從而擁有“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