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勇
全球鋰資源龍頭贛鋒鋰業(002460.SZ/01772.HK)與澳洲礦企的合作模式生變,由代加工轉為包銷模式。
6月17日,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經與澳大利亞礦商Process Minerals International Pty Ltd(下稱PMI)協商,基于當前市場形勢判斷,雙方同意提前終止合作協議,PMI將以市場價格向其銷售原代加工部分的鋰輝石。
PMI是澳洲上市公司澳大利亞礦產資源有限公司(MRL)的全資子公司。贛鋒鋰業與PMI各持有澳大利亞Reed Industrial Minerals Pty Ltd(RIM)一半的股權,RIM在澳洲擁有Mt Marion鋰輝石項目。
按照雙方在2022年2月達成的原協議,贛鋒鋰業包銷Mt Marion鋰精礦總產量49%,PMI包銷份額為51%。此外,PMI包銷的這部分鋰輝石,將由贛鋒鋰業代加工為雙方約定的鋰化合物產品,且由其負責銷售。
今年1月,雙方達成的協議顯示,將原協議中的合作期限更新至2023年底,且可以經雙方同意后進一步續期12個月至2024年底。
據界面新聞了解,此次新協議的簽訂,意味著贛鋒鋰業包銷了Mt Marion鋰礦項目的全部產量。包銷又稱獨家經銷,是指供貨人通過包銷協議把某種商品或某類商品,在某個地區和一定期限內的經營權給予某銷商的一種貿易方式。
“協議變更對贛鋒鋰業沒有明顯影響,新協議的時效將覆蓋原合作協議。”6月20日,贛鋒鋰業證券部門對界面新聞記者回應稱。
PMI之所以更換合作模式,應與前段時間的鋰鹽價格劇烈下跌有關。
“今年年初,下游碳酸鋰價格劇烈下跌,上游礦端的反應速度則相對較慢。這種情況下,礦商直接出售原礦更為合適?!币晃徊辉妇呙臉I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
去年11月,碳酸鋰價格達到60萬元/噸左右的高位,之后進入下跌通道。由于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振、產業鏈各環節都在消化高庫存,今年4月下旬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最低跌至18萬元/噸。
截至6月20日,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已回升至31.5萬元/噸,兩個月內上漲了75%。
上述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對贛鋒鋰業而言,代加工和銷售的模式意味著其有穩定的加工費用等收入,包銷模式則具備更高的自由度和掌控度。”
“兩者各有優勢。一般在行情較好時,包銷模式能夠給贛鋒鋰業等鋰鹽生產商提供更多的利潤操作空間?!痹撊耸勘硎尽?/span>
目前贛鋒鋰業生產鋰鹽的原材料,主要來自澳洲鋰輝石礦山。其中,Mt Marion鋰輝石精礦為澳大利亞在產規模最大的鋰輝石項目之一。
贛鋒鋰業此前表示,Mt Marion項目鋰輝石精礦產能正由原45萬-48萬噸/年,擴建為90萬噸/年,預計新增產能的爬坡工作將從2023年二季度開始,2023年全年鋰輝石精礦產出以及鋰輝石精礦平均品位均有望同比提升。
除了Mt Marion之外,贛鋒鋰業正在擴大資源端來源。
今年6月10日,贛鋒鋰業在阿根廷的Cauchari-Olaroz鹽湖項目正式投產。該鹽湖鋰資源總量約2458萬噸碳酸鋰當量(LC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鹽湖提鋰項目之一。項目規劃一期年產能4萬噸LCE,二期不低于2萬噸LCE。
截至6月20日收盤,贛鋒鋰業報收63.33元,下跌0.97%,市值為12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