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陳鄧新
編輯|李覲麟
基金,又不好賣了。
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5月僅有37只新基金產品成立,同比減少近60%,發行數量創下2018年2月以來的新低;其中債券基金與指數基金占了超八成的發行規模,而權益基金遭遇“寒冬”,多數規模僅在千萬元左右。
斷崖式下滑的背后,則是年輕人的疏遠。
事實上,第一批“00后”越來越人間清醒:你若不理財,財不理你;你若理財,財便離開你。
不賺錢,對養基失去耐心
“本以為基金是睡后收入,結果是生活的最大開支?!秉S澤浩如是說。
坐標深圳的黃澤浩,目前在某大學就讀大三,雖然年紀不大,但大一開始就接觸基金,也算是“弄潮兒”。
當初,成人禮之后,黃澤浩就獲得了屬于自己的部分財產支配權,雖然不多但也萌生了理財的念頭,“不是說想賺多少錢,而是想早點磨練,為今后搞錢作好準備”。
起初,黃澤浩的理財還是以余額寶為主。
但在看了某UP主的視頻之后,黃澤浩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紅利,‘70后’下海、‘80后’買房、‘90后’炒幣、‘00后’養基,要抓住時代的紅利,莫要錯失機緣”。
信了這套說辭,黃澤浩義無反顧地踏上養基之路。
事實上,年輕人早已成為配置基金的主力:據中歐財富的數據顯示,買基金的人群中,“90后”的比例為31.98%,“00后”的比例為15.91%。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黃澤浩隨波逐流買入新能源基金,投入3000元短短數月賺了超1000元,不承想加大投入之后一切都變了,“都說新能源汽車是百年大變局,就沖沖沖了,現在看有點貿貿然了,明明是韭菜,錯把自己當鐮刀了”。
須知,新能源汽車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長期被基金視為“香餑餑”,可ChatGPT起勢之后,其就有了失寵的味道。
此背景下,重倉新能源汽車的基金苦不堪言。
“我想抄底,結果差點被抄家?!秉S澤浩告訴鋅刻度,前不久已贖回全部基金,活生生虧了4700多元,“扛不住了,物理傷害真的扛不住了!”
黃澤浩并非個例,越來越的“00后”對養基失去耐心。
據“氧心田”的調研顯示,有46.6%的“00后”不碰基金,而養基時間在半年之內的比例為27.2%,而這一數字遠遠高于“90后”的10%。
要跟基金,做時間的朋友
與黃澤浩不同,即將邁入職場的周德正對基金有另外的看法。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周德正對互聯網理財耳濡目染,父母將其壓歲錢統統買了基金,多年下來收益頗為可觀,“基金其實沒有錯,錯的可能是心態不對”。
之所以如此,與父輩的指點有莫大的關系。
畢竟,其父炒股多年,可謂家學淵藪:養基的根本,在于長期持有、分散配置與定期定投,而不是把基金當股票炒,追求短期收益,不然收益上躥下跳,心情也跟著跌宕起伏。
因而,一心搞錢的心態不適合養基。
“有一句話說得很對,‘靠運氣賺來的錢,早晚會憑實力虧掉’,一個人是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周德正道。
周德正告訴鋅刻度,身邊不少大學生選基金都是“兩眼一抹黑”,要么抄大V的作業,哪里熱鬧去哪里,要么迷信金牛獎、五星戰將之類的名頭,跟著明星基金經理走。
此背景下,“00后”慘遭市場“毒打”,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華安基金2022年發布的《Z世代基民洞察報告》顯示,18歲至21歲的“00后”,盈虧情況為8%,而“95后”的盈虧情況為12%。
不難看出,“00后”跟基金的磨合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一名市場人士告訴鋅刻度:“‘00后’養基的心態還不成熟,有為了跟同學打成一片的,有為了體驗當家作主的,有為了‘滾雪球’的,對基金過于想當然,其實這是一個‘看天吃飯’行當?!?/p>
上述市場人士進一步指出,基金的表現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資本市場火熱的時候,基金發行容易、收益率也水漲船高,基民可以跟著吃肉,而一旦資本市場風雨莫測,賺錢也就不那么容易了,怎么折騰都是輸的可能性較大,基民也自然跟著受傷。
譬如,2021年基金全年累計盈利7265億元,而2022年基金全年合計虧損高達1.45萬億元,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勢態,基民怨聲載道。
再譬如,易方達基金貴為行業的頭部玩家,相對更能打、更能扛,但75位基金經理中,有15人現任基金有業績記錄的產品,近2年中短期業績全部為負,人數占比高達20%。
換而言之,“00后”要跟基金做時間的朋友。
對此,銀華基金李曉星表示:“我們認為公募基金是一個可以讓大眾分享社會進步紅利的普惠金融的工具,公募經理最終的評判標準應該是職業生涯到底讓持有人賺了多少錢?!?/p>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經濟正走在復蘇的道路之上,雖然過程或不會一帆風順,但也給予基金未來繼續回饋投資者的底氣與空間。
買黃金,“00后”的新風潮?
其實,相比基金,“00后”似乎對黃金的興趣更濃厚。
據中國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到元宵節期間,我國黃金消費同比增長18.2%,其中25歲以下的 Z 世代消費者,在金飾市場存在感日益突出。
而據天貓的數據顯示,黃金消費人群正年輕化,18歲至24歲人群增速超過其他年齡段,“00后”漸漸成為“買金”主力。
對此,市場的聲音不一。
一種聲音認為,年輕人對成長的感悟從黃金開始。
珠寶管家的創始人兼CEO黃崇望表示:“對于一件有著潮流感的黃金飾品,年輕人更關注它給自己帶來的佩戴悅己價值,對材質克重數等這類投資價值的關注退居二線,這能夠讓年輕人一定程度上跳脫黃金周期去購買。而在此前,傳統老一代對金飾的購買需求,更多體現在投資禮品屬性,以及婚慶場景的婚戀屬性上?!?/p>
更為重要的是,黃金價格一路“狂飆”,成為眾星捧月的理財手段。
事實上,不僅僅是普通人,央行也對黃金青睞有加: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末,央行黃金儲備為6727萬盎司,環比增加萬盎司,已連續7個月增持黃金。
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黃金適合消費,不適合理財。
黃金飾品附加了加工費、設計費、品牌溢價等,消費價值大于投資價值,而金條、金磚的投資門檻高,且回購機制仍有待完善。
更為麻煩的是,美國通脹緩解的勢態肉眼可見。
一名知乎網友表示:“萬物皆周期,黃金也不例外,一旦美國加息周期結束,黃金或不如下行周期,這個時候忽悠別人去買黃金,不是蠢就是壞!”
總而言之,“00后”無論是投資基金或是投資黃金,都要將眼光長遠,唯有堅持長期投資才能穿越周期,享受周期的紅利。
畢竟,成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