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國務院辦公廳6月19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中,提出上述目標。
受益于政策利好,今日充電樁板塊多只個股飄紅。截至6月20日上午收盤,億嘉和(603666.SH)上漲9.99%,惠程科技(002168.SZ)上漲9.94%、和順電氣(300141.SZ)上漲9.04%,永貴電器(300351.SZ)上漲7.08%。
《意見》要求以科學布局、適度超前、創新融合、安全便捷為基本原則,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意見》強調,要建設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上述內容為未來的基礎設施增量發展提出了前進的方向,從而讓越來越分散的投資商能夠明確投資方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能鏈智電副總裁于翔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意見》提出,要建設結構完善的城市充電網絡,重點覆蓋“兩區”和“三中心”。其中,“兩區”指居住區、辦公區;“三中心”指商業中心、工業中心、休閑中心。
于翔指出,《意見》中提到的上述要求,明確了目的地充電和公共充電將會成為未來整個充電網絡的底層架構。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下稱中國充電聯盟)聯合能鏈智電發布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顯示,76.98%的充電用戶希望充電樁能夠建設在社區附近,37.9%的用戶希望在辦公區附近建設充電樁,29.9%的用戶則希望在商場等購物中心附近能建設更多的充電樁。
中國充電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在今年5月份舉辦的iEVC 2023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產業峰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電動乘用車充電的發展將以居民區的目的地充電為主,公共充電為輔,換電為補充。
《意見》還提出,建設有效覆蓋的農村地區充電網絡,加快在大型村鎮、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規劃布局充電網絡。
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635.6萬臺,同比增加77.5%。
截至目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前十的地區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湖北、山東、安徽、福建、河南,主要集中于沿海發達省市,建設公共充電樁總量占比71.4%,占比失衡明顯,鄉縣區域充電樁數量相對較少,城鄉差距仍較為顯著。
近期,國家頻頻出臺政策促進農村地區充換電設施發展。
5月5日,國常會部署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5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
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2023年1-5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14.7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294萬輛,樁車增量比為1:2.6,距離實現樁車比1:1的目標仍存在距離,充電樁市場前景廣闊。據中航證券測算,在政策和需求的共振下,2025年中國充電樁市場空間有望達到672億元。
針對《意見》中關于提升運營服務水平以及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兩方面的任務部署,于翔表示,運營測標準體系的搭建將大力促進未來整體運營一致性及車輛、充電樁的技術發展一致性,保障力度的加大將有利于新的商業模式與傳統金融、土地政策快速的結合,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