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從今年初起,歐洲、亞洲、美洲輪番遭遇極端天氣。北半球經歷了高溫破紀錄的春季后,歐盟氣候機構監測顯示,全球6月前11天的氣溫達到歷史最高,預計今年將超過2016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6月以來的熱浪已經導致印度近百人喪生,加拿大山火肆虐,美國遭遇霧霾和龍卷風,中國北方多地氣溫升至40℃以上。韓國氣象廳也在6月18日發出今年的第一個高溫預警,預計首爾市周一最高氣溫將升至35℃。
或超過2016年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統計顯示,今年6月的前11天,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同期水平上漲超過1.5℃,為夏季有記錄以來首次。
此前也出現過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的情況,但僅發生在北半球的冬季和春季,分別為2015年12月、2016年春冬和2020年春冬。
今年6月9日,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6.7°C,只比2016年8月13日創下的最高紀錄低0.1°C。在此之前,全球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的第二熱5月和第四熱4月,研究人員警告今年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熱一年或者最熱年之一。
上一次最熱年是2016年,當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與今年相同,2016年也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但當年的氣溫升高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北冰洋地區,今年的氣溫升高發生在多個地區,包括南極海域。

《新科學家》雜志指出,海平面溫度升高是今年熱浪提前到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6月11日,北大西洋的溫度達到22.7°C,比2010年6月創下的最高紀錄高出0.5°C。而海洋升溫的具體原因尚未確定,雖然今年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但厄爾尼諾才剛剛開始,預計將在年底達到高峰。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數據庫副主任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認為,信風減弱可能造成了海洋溫度上升。在北大西洋,風力減弱可能導致從撒哈拉沙漠吹來的沙塵數量減少,而沙塵能夠幫助海洋降溫。
伯吉斯表示,目前的數據顯示2023年可能是史上最熱五年之一,“人類歷史上從沒見過如此溫暖的海洋,空氣溫度也將打破紀錄?!?/p>
世界氣象組織上月發布的報告預測,2023年到2027年,全球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5℃的可能性為66%。這五年中至少有一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的可能性達到98%。
多國高溫
印度當局上周末公布的統計顯示,人口密集的北方邦和東部比哈爾邦有至少96人死于本輪高溫,大部分為60歲以上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人群。
上周日,北方邦巴利亞地區氣溫超過43℃,比往年同期高5℃;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的最高氣溫則達到44.7℃。北方邦共有54人死于高溫,死者全部來自巴利亞,當地目前還有300多名患者因高溫入院治療,癥狀包括高燒、嘔吐、腹瀉、呼吸困難。
比哈爾邦的42名死者中有35人來自首府巴特那。由于用電需求飆升,巴特那多個地區上周末遭遇間歇斷電。今年早些時候,印度中部和西北部遭遇了史上最熱4月,當時北方邦、旁遮普邦等多地出現電力短缺,部分地區停電長達7個小時。
印度電力有70%依靠煤炭,受極端天氣影響,預計印度2023-2024財年使用的煤炭將比上一財年上漲8%。該國還在尋求擴大從俄羅斯進口煤炭,讓煤炭成為繼石油后的第二大俄進口產品。
但為了滿足用電需求而加大燃煤發電也會提高印度的碳排放量,加劇氣溫上升。在今年3月底結束的2022-2023財年,印度的碳排放比上一財年上漲近六分之一。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布朗斯維爾等地上周末的體感溫度達到46℃以上。美國國家氣象局上周日的追蹤顯示,包括得州、路易斯安那州在內的南部地區有超過5000萬人處于高溫預警狀態,酷熱將在本周一持續。

除了高溫,得州等美國南部地區還遭遇了雷暴和龍卷風,造成至少五人喪生、數十萬居民斷電。路易斯安那州于上周六宣布北部和中部地區進入緊急狀態,截至當地時間19日凌晨,俄克拉荷馬州、得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還有超過40萬人無電可用。
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多地則爆發了山火,上周日,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最高氣溫達到43.5℃。
除了本土的山火,由于加拿大高溫干旱持續,預計加拿大山火形成的煙霧還將在本周繼續飄入美國境內。
本月早些時候,加拿大山火形成的煙霧影響了美國,導致美國東海岸多個城市陷入嚴重空氣污染。空氣凈化器、N95和KN95口罩一度成為美國亞馬遜網站的熱銷品,生產空氣凈化器的惠而浦公司股價在6月前五個交易日上漲13.2%。
全球市場洞察公司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空氣凈化器市場價值將達到23.5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升至10.8%。預計到2025年,全球空氣凈化器市場價值進一步升至29億美元,2030年超過4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