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據前途汽車官微消息,前途汽車母公司長城華冠與約旦最大的私營公司Manaseer Group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在約旦建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把前途汽車的主力車型前途K50、K20和K25本地化并服務于中東和北非市場。
回顧前途汽車的發展歷程,可謂是高開低走。相較從互聯網行業跨界而來的造車新勢力,前途汽車誕生以來便流淌著更純正的汽車血液,它背靠母公司長城華冠,后者為整車廠提供全流程的汽車整車設計開發和服務。成立三年后,前途汽車便獲得工信部造車資質,成為第六個獲得雙資質的汽車制造商。
2018年8月,前途汽車正式推出旗下首款量產車型前途K50。定位純電動雙門雙座跑車,補貼后售價高達68.68萬元,前途K50成為當時國內價格最高的自主電動汽車。盡管該車型憑借著“溜背”造型和大尾翼配置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注意,但在跑車領域,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無法支撐起如此高昂的售價。畢竟,保時捷718入門級跑車CAYMAN裸車售價也才56.5萬,消費者很可能更加信賴家喻戶曉的豪華品牌。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8月8日上市后,前途K50在2018年銷量僅有59輛。此后一年,前途K50曾被爆出多起召回事件。不少消費者表示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失去動力,而且在維修后仍然有同樣的問題出現。
也是在2019年的7月份,網絡上有消息傳出前途汽車融資受阻,資金捉襟見肘,已經停止發放部分員工工資。三個月后,前途汽車被曝取消了所有員工的住房公積金,并且陸續開始裁員。此后,前途汽車在國內發展一度陷入停滯。
沉寂幾年后,前途汽車去年6月份又發布了一款新車K20,定位小型雙門電動跑車,預售價8.68萬至14.98萬元。一個多月后,官方宣布K20預訂單數突破2.5萬輛。
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的前途汽車開始大舉進軍國際市場。去年10月,前途汽車宣布在馬來西亞市場開啟預售,產品包括旗下三款車型K50、K25和K20;今年3月,前途汽車與美國上市汽車公司Mullen Automotive, Inc.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拓美洲市場。
其實無論是進軍馬來西亞、美洲市場,還是此次落子中東,經歷國內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競爭后,一度銷聲匿跡的前途汽車要想重整旗鼓、站穩腳跟,仍然需要靠譜的產品作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