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每逢小長假,總有一些機靈的投資者會將閑散資金在長假前買入貨基,這樣,即便股市休息,但貨幣式基金仍按天給投資者帶來收益。
按照公募基金的收益規則,在T日15:00前轉入,T+1日開始計息,計息后下一個自然日即可查看收益。因此,如果投資者賬戶上有閑置資金,記得在6月20日下午15:00前選擇買入貨幣基金。

因為端午臨近的原因,本周共有594只基金即將暫停申購。其中, 6月19-20日,共有153只債券基金(短債、中長期債券基金)、90只貨幣市場型基金暫停申購。因為6月19日為美國的六月節,是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非交易日,因此共有267只QDII基金暫停申購。
而在6月22-26日,因為端午假期的原因,港交所暫停交易,共有80只主動權益型基金(偏股混合、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暫停申購。
“其實,將閑置資金在節前突擊買貨幣式基金的做法,中小投資者還是比較少,主要是機構資金。機構資金本身就規模龐大,加上節日期間,貨幣式基金的投資標的均處于暫停交易狀態,如果套利資金在節前幾個交易日內涌入,場內的投資手段在短期內十分有限。因此,這種集中申購來的資金,往往無法在節前有效地投資出去,只能攤薄原持有人利益。”某公募人士表示。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些突擊申購的機構資金通常會在節后快速贖回。因此,它們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套取節日收益,尤其是攤薄了廣大個人投資者的基金份額收益。于是,為了維護已有的基金持有人利益不被稀釋,目前越來越多的貨幣式基金在長假前都會采取暫停申購和轉入。
而今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的震蕩,多數主動權益型基金仍處于浮虧狀態,貨幣式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再一次展現出資金避風港的角色。特別是債券型基金,其出色的收益率開始吸引大批增量資金申購。而目前,為避免套利資金大進大出,一些固定收益類基金也開始限制大額申購。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是否要趕在端午之前申購貨幣基金,這取決于投資者是基于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如果是長線價值投資者,可以不必過于關注短期市場的波動,只要持有優質龍頭股或具有確定性成長的好公司,都可以弱化對于倉位控制的要求,持股過節。若是短期投資者,更加看重短期市場的波動,則應該及時獲利了結,持幣過節,靈活應用擇時策略。
楊德龍認為,"上漲和回調均是市場長期運行的一部分,投資者在中長期投資前提下,應該淡化短期波動對自己的影響。‘端午’假期僅占用了2個交易日,基本面上不會有巨大變化,建議投資者延續自己的投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