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熱鬧一幕又出現了。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近日,來凱醫藥在港交所披露聆訊后的招股書,即將在香港主板IPO上市。鮮為人知的是,公司創始人呂向陽是一位南開大學校友。早年,他在南開先后攻讀理學學士學位及生物學理學碩士學位。
無獨有偶,另一家由南開校友劉利平博士掛帥的藥企——君圣泰醫藥正式遞表港交所;此外,宜明昂科也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創始人為南開校友田文志。梳理下來,不難看到這幾家南開系公司都來自醫療健康行業。
百年南開,巍巍屹立,昔日從這里走出的張一鳴已是全球最有權勢的互聯網人物。放眼當下,走向敲鐘的創始人開始呈現鮮明的高校門派。投資界曾報道過半導體圈的清華系、機器人圈的哈工大系、新能源圈的中南系,隱約間,醫療圈也正在走出一個南開系。
從一個IPO說起:59歲南開校友,要敲鐘了
故事要從一位南開學霸說起。
1988年,呂向陽從南開大學生物系碩士畢業,隨后赴美深造,進入了哈佛大學。博士畢業時,美國正值生物技術浪潮,呂向陽先后在美國幾個頂尖藥企任職,一度成為最早加入諾華全球研發中心的華人科學家之一。期間,他曾帶領團隊完成二十余項新藥研發項目,拿下十余項新藥專利。
然而一直以來,呂向陽都對國內新藥創業念念不忘。直到2007年,諾華上海研發中心建立,呂向陽親眼見證國內生物技術公司的蓬勃勢頭,下海創業的念頭愈發強烈。終于在2016年,來凱醫藥在上海張江藥谷誕生。
成立之初,呂向陽邀請了幾位老友并肩作戰,其中就包括另一位南開校友——顧祥巨博士。和呂向陽相同,顧祥巨也是一位擁有超過20年研發經驗的醫藥老將。兩人的緣分不止于南開,還曾是諾華上海研發中心的同事。
彼時,國內生物制藥龍爭虎斗,初創公司做項目不僅要注重時效性,還要提防同質化競爭。呂向陽選擇研發與引進并舉,既解決了從頭研發全新產品有可能帶來的初創公司融資風險,又堅持了新藥原創性。隨著產品管線接二連三建起,來凱醫藥多個項目已經具備同類第一的潛質。
南開學霸、諾華大佬坐鎮,55名成員,14位博士,26位碩士的研發團隊,這些為來凱醫藥帶來6年5起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1億元。
其中從2018年到2020年,來凱醫藥連續完成三輪融資,眾多醫療領域投資機構參與,包括種子輪投資方安龍基金;A輪領投方奧博資本,以及B輪新引入股東金浦投資。到了2021年的C輪融資,深創投、招銀國際、華創毅達、燕創資本集結,奧博資本、安龍基金持續加碼,一舉融資6100萬美元。
就在2022年上半年,來凱醫藥再次完成一輪6100萬美元的D輪融資,國投招商領投,老股東燕創資本繼續增持,萬匯資本、英飛尼迪資本跟投。此輪融資完成后,來凱醫藥估值已經超過5億美元。
即將步入耳順之年,呂向陽即將迎來人生第一個IPO。不過港股此時此刻,留給來凱醫藥的考驗依然不小。
南開背后:崛起一支醫療IPO軍團
不知從何時起,南開成為投資人“圍獵”醫療健康創業者的圣地。放眼創投圈,南開系醫療創業大軍留給大家深刻印象。
比如康希諾,不僅是港交所上市的第一只疫苗股,后來于2020年再次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市值近千億。而公司聯合創始人宇學峰,曾獲得南開生物系微生物學碩士學位,在生物醫藥領域深耕30多年。
2021年,南開校友李華敏帶領“中國正畸第一股”時代天使赴港IPO,市值當天突破700億港元。出生于牙科世家,李華敏早年卻考入南開大學審計學。2003年,她憑借商業敏感買斷一項由清華大學顏永年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口腔學院院長王邦康研發的隱形正畸技術,成立時代天使,見證了口腔醫療賽道的爆發。
幾乎同一時間,上交所科創板鐘聲響起:皓元醫藥上市了。這是一家專注小分子藥物研發的企業,創始人鄭保富2001年畢業于南開大學化學系,2006年成立了皓元醫藥。鄭保富對于南開的求學經歷尤為動情,曾在采訪時談起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南開精神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我的沉穩個性和創業熱情也都源于此。”
另一家出自南開校友的醫藥企業——歸創通橋也正式登陸港交所。掌舵者趙中,正是南開大學化學系碩士。在美國強生公司任職期間,趙中發現大多數國內病患無力負擔昂貴的進口藥物器械,于是萌生出研發“質量一流、價格減半”的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想法。2012年,浙江歸創應運而生,這便是歸創通橋的前身。
校友之間,惺惺相惜。南開醫療健康校友會會長為同創偉業董事長、創始人鄭偉鶴,也是中國本土創投拓荒者之一。此前,同創偉業出手投資了校友劉利平創辦的君圣泰。
一邊是排隊IPO的南開人,另一邊正在成長中的南開系醫療創業者。不久前,南開生物系學長陳旭帶領依科賽生物完成億元B++輪融資,深創投位列投資方;今年3月,南開學子劉佳健成立的健信生物完成B輪融資;還有領泰生物創始人馮焱、安達生物董事長胡蘭靛、軼諾藥業創始人江磊……他們,都來自一個共同的母校——南開大學。
張一鳴領銜,你所不知道的南開系
肇始于1904年的嚴氏家塾,成立于1919年五四運動,南開大學已有百年歷史。1938年,南開大學南遷,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組建成為著名的西南聯合大學。改革開放后,南開大學發展成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在金融圈,南開系地位舉重若輕;還有南開在化學、數學、生物學等學科方面的建樹,同樣為人熟知。在ESI學科排名中,南開化學學科位列全球前1‰,生物四個學科位列全球前1%;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南開化學、數學獲批A+級。如今的南開系醫療創業者,也大多畢業于這幾個學科。
猶記得2021年,在南開大學化學學科創建10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一眾南開化學系校友——久日新材董事長趙國鋒、上海創諾醫藥董事長闞穎、上海皓元醫藥董事長鄭保富共同支持1.6億元,發起設立南開大學化學學科發展基金。
而南開大學之所以給外界留下“低調”的印象,或許是因為曾經歷過一段暗淡歲月。上世紀九十年代,制造業、基建、航空航天產業突飛猛進,盛產工程師的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一批工科大學異軍突起,加之2000年的高校合并潮,南開大學一度似乎漸漸淡出視野。
不過在創投圈,南開系創始人歷來不容小覷。
這里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張一鳴。2001年,18歲的張一鳴從老家福建龍巖考入南開大學。這是一所符合他心儀大學四個標準的學校——綜合性大學、靠海、離家遠、去北方。多年后他仍提起,在這個北方大學第一次拉開宿舍窗簾看見下雪時激動的心情。
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軟件工程系畢業,正逢中國互聯網創業從泡沫破裂中恢復,百廢待興。他加入酷訊、飯否等互聯網初創企業,后來選擇和大學校友在北京一戶民房里自主創業,成立今日頭條,最終締造了中國互聯網神話——字節跳動。2019年,張一鳴向南開大學捐贈1億元人民幣,設立“南開大學創新基金”。
有趣的是,這支創新基金的另一位發起人——物美超市創始人張文中,鮮少有人提及他的南開身份——數學系本科、管理系碩士。經歷一系列坎坷,如今張文中帶領多點Dmall、物美科技沖刺上市。張文中對南開的母校情結極其深厚,先后為南開捐贈多筆基金。
還有阿里本地生活集團CEO俞永福,也是一位南開人。1999年,俞永福從南開管理和計算機編程專業畢業,先是進入證券行業,又去了聯想投資做起VC。2006年,俞永福在機緣巧合下作為董事長加入UC優視,與兩位創始人梁捷和何小鵬一同開啟創業之路。今年阿里分拆成立六大業務集團,俞永福執掌本地生活集團。
當然,這樣一份名單還很長很長。
“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這是嚴修、張伯苓為南開大學定下的辦學宗旨。如今又到一年畢業季,一批又一批南開新鮮血液不斷涌向各行各業,散落世界各地,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