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會議指出,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隨著前期政策措施的出臺實施,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物價就業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同時,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等,直接影響我國經濟恢復進程。
會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
進入4月以來,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出現放緩。本周公布的5月投資、消費、工業、貸款等經濟金融數據均不及預期。周二、周四,人民銀行接連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和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各10個基點,釋放明確的穩增長信號。
分析師表示,降息只是開始,下調政策利率體現了在經濟復蘇出現波折后,決策層對穩增長的重視程度提升,未來一個半月將是增量政策密集發布期。
開源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何寧在研究報告中稱,發力的方向可能包括:調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10-15個基點、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出臺化解地方存量債務的實質性舉措;推出與基建相關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特別國債等;地產政策方面,在“房住不炒”大基調下,一線城市房地產實質性放松較難,但其余高能級城市需求側仍有望進一步松動;產業政策方面,繼續支持“卡脖子”、高質量發展相關領域;多措并舉促進消費。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在報告中表示,下一步很可能從廣義財政、地產端出臺一批政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一方面,5月專項債發行進度放緩,可能預示著滿足收益條件的優質項目減少,需要成本和收益要求較低的廣義財政資金來接力穩增長;另一方面,房企和居民對地產預期尚未扭轉,未來‘輕踩油門’的結構性微刺激政策有望繼續推出,包括5年期LPR的調降,高能級城市包括核心一線城市非核心區域限購限貸的放松等。”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