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環外OUTSIDE 劉奕然
編輯|車卯卯
“312斤女網紅在減肥訓練營離世”的話題在今夏沖上熱搜,減肥訓練營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實際上自行業誕生以來,相關的爭議和相關事件總是屢見不鮮。
天氣已經正式入夏,身材焦慮開始被無限放大。掌控不了身體的我們,開始絕望的在互聯網上尋找自己的救贖。
如果打開一線白領麗人,千萬少女必備的小紅書上搜索“減肥”后,無數瘦身教程,瘦身食譜鋪天蓋地襲來,還有不知道P沒P的減肥前后對比圖。
你我都知道減肥的訣竅是“管住嘴邁開腿”,但我們都想抄些捷徑。當自我的意志無法抗衡生物囤積能量的本能時,我們需要更為強硬和速效的手段——比如減肥訓練營。
快速、強效、一勞永逸是減肥群體的共同訴求
在減肥訓練營“一個月瘦30斤”的保證下。絕望的人們難免動心,期盼能在這里用幾個月脫胎換骨。
不惜橫跨省份和城市,前往陌生的環境,進入全封閉式基地,定下“28天連吃帶瘦”的快速瘦身訓練項目,在這個夏天之前,減肥訓練營成為了他們全部的希望寄托。
01 簽約減重,針對絕望群體的新騙局
張弛從進到減肥訓練營的第一天開始,就在盤算要怎么回家。二人寢的單人床根本睡不下240斤的他,他坐在床邊,看著墻上“你連體重都控制不了,還怎么控制你的人生?”字樣的貼紙長長嘆氣。
從記事起,張弛一生都有擺脫不掉的外號,每個外號都和“胖”字有關,節食運動堅持不下去,針灸偏方嘗試多年沒能有一個成功。
在小紅書上刷到減肥訓練營時,看到比他差不多體型人都能在這里直瘦一百斤,張弛看到了能讓擺脫舊生活的希望。給訓練營賬號發去私信“240斤的人能收嗎?”,對面教練回答“我們收過比這還重的學員,放心來吧?!?/p>
坐了6個小時車到達訓練營,初入基地,一切都同他想得不太一樣。
簡單量過體重,教練說像他這樣的大基數學員,大多都會訂下一個季度的課程,第一個月包瘦20斤,一切都能白紙黑字落實在合同上,如果一個月瘦不到二十斤全額退款。
聽上去是個不會吃虧的交易,張弛沒猶豫,一次性交了3個月的學費。
忽略了以“魔鬼”為前綴的一系列課程、嚴格的基地要求和免責聲明,簽下合同時張弛心里只有180斤的目標體重,減肥訓練營的負責人反復向他傳達一個觀點:只要聽話和堅持,就一定能瘦下來。
提供一份基礎體檢報告,全封閉式訓練營的大門正式關閉,學員們在這里開啟自愿“身不由己”的集體生活。
身為大基數人群,衣服的選擇一向很少
在訓練營食堂吃的第一頓飯,讓張弛萌生了立即跑路的想法。
明顯不新鮮的食材,過咸過淡到無法入口的菜品,一天份量加起來不如他往常一頓的三分之一。
減肥訓練營第一天就被餓得頭暈眼花,他找到教練反應情況,對方明確告知來了就是吃苦的,吃飽吃好還想減肥嗎?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偷換概念,我不要求大魚大肉,但至少要能嚼動的玉米。宣傳視頻里他們主打營養餐,三分練七分吃,實際上最直接的減肥途徑就是讓學員們餓肚子?!?/p>
宣傳視頻中給人的引導,是能在專業人士的引導下,通過健康運動、健康飲食取得一個高效的減重成果。然而真正進入此地后需要面對的,是和視頻中完全不符的宿舍、睡不下的單人床、和形同虛設的一日三餐。
訓練營的工作人員對于一切的解釋,永遠是“減肥就是要吃苦”,即便張弛為此一共花費一萬兩千元。
“吃住和被關進監獄差不多,監獄起碼還能給吃頓飽飯?!?/p>
同時也真正實現不同成員“無差別對待”,大小基數學員上同一節課,擁有同樣的訓練強度,加上斷崖式減少食量,讓他這樣大基數學員身體立刻產生強烈不良反應,低血糖和心悸常伴每一節訓練課。
張弛進入基地不到一周,在一節刷脂課上突然眼前驟黑癱坐在地上,心速狂飆伴隨耳鳴,緩了幾分鐘后,他能聽到的第一句話是教練在他耳邊大喊“堅持下去!否則所有人陪你加練!”
如今這位教練的個性簽名還是“要么瘦,要么死”
不能遲到、早退、請假、偷吃等等20條規則,都寫在張弛剛入營時簽的合同上,提前下課一次“瘦不下來全額退費”的規則就此作廢。作為常年沒有任何運動基礎的高體重人群,他無比確信自己堅持不下這堂課,哪怕把一萬二的學費翻上十倍也不敢堅持下去。
簽了早退的確認單提前回到宿舍,張弛靠在床上掏出手機搜索“減肥訓練營”,跳出的第一條視頻是“減肥訓練營學員猝死”的社會新聞。
02 全封閉式訓練營,超重年輕人的天堂和地獄
入營繳費之初,有三個工作人員負責和張弛對接,但當找到他們想要退預繳的學費時,沒有一個人愿意回他的消息。
張弛花了一周的時間終于找到負責人,面對他對基地的質疑,負責人選擇直接甩出在營內減重成功的案例,其中包括那個曾經比他胖30斤的大基數成員。
“他們從來不會正面回應,只會用案例告訴你這套模式是沒問題的,經過實踐的,退費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你沒有起色只能說明你還不夠聽話和沒堅持到位?!?/p>
事實上很多人都沒注意到,在前往減肥營前刷到的小紅書引流視頻和帖文,怎樣無形中提高了他們的心里預期。用真人真實案例作為魚餌,在有迫切減肥需求的群體看來,只能接收到一個信息:既然他們可以,我也同樣。
但減重的成果和快慢始終因人而異,學員們不同的體質是減重過程中的最大變量,尤其當訓練項目和飲食一致的前提下。
將成功案例一概而論,引流視頻和帖文,讓他們早在招攬目標生源的初始點,贏得了心理戰的先機。
社交平臺中在訓練營“暴瘦”始終能登頂熱門
當實際進入訓練營后會逐漸發現,身處于這個環境中,基本所有人都會不同程度的變瘦。
嘗試退費失敗后,張弛也開始不再聽從教練建議,一天只上一節課,固定去食堂吃定量飯菜并每天固定為自己加餐一頓,半個月過去,張弛也瘦了8斤。
“教練還對我說,你看我就說堅持有用,真讓我自己說,掉的這些份量全是和他們斗智斗勇熬掉的心血。”
付出和收獲無法達成正比,是學員們對減肥訓練營所有不滿的主要原因。
人們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可以挨累,但不能吃苦”的減重體驗,并怒于訓練營始終將二者混為一談的實際操作。
就像張弛覺得,自己花了一萬二,至少值得吃上雞胸肉和能咬動的玉米。
不同房間擁有不同價目表,入營前比價也是重要一環
在訓練營認識的伙伴告訴張弛,在來這里之前她已經去過很多家訓練營。瘦的快慢并不是衡量一家訓練營的重要標準,專業與否才是。
市面很多訓練營的教練都沒有專業性可言,上一家的教練,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別人能瘦你怎么不能?”。
簡單粗暴的執行管住嘴邁開腿,完全不在乎學員會不會拉傷,大基數的身體需不需要循序漸進,早上敲鑼叫醒晨跑的時候會不會導致學員心悸。
“很多時候我覺得他們也不懂,像個最基本的獄卒,只遵循讓所有人挨餓受累就算完成工作?!?/p>
張弛發現,他所在訓練營的教練最常提及的詞是“自制力”,他們說堅持上完課程需要自制力,少吃多動需要自制力,如果學員們沒能按照期待瘦下來,是因為自身自制力不強,做出一系列毀約行為,也要歸咎于自制力。
然而幾乎所有進入減肥訓練營的成員,都是因為自制力不強而需要外界約束,張弛訓練營的負責人在一套話術的摘除下,最終成為了一個無責第三方。
老學員告訴張弛,開業以來,這家訓練營從未按合約“未達效果全額退款”賠付過任何學員。
據說只有一個人私下和解拿著全額學費離開,原因是教練曾經給他借過錢,全額學費也由那名教練自掏腰包。
03 當“減肥是一輩子的任務”成為財富密碼
在減肥訓練營成功瘦身的背面,藏著當代年輕人的普遍焦慮。
“減重20斤后的人生有多爽”“從xxl到穿進s碼的成就感”和“3個月減重60,人生逆襲的核心”是社交平臺的常年熱帖。
“減肥成功”是邁向新生活的發令槍,但如果不夠瘦,就連站在起跑線上的資格都沒有。
社交平臺營造的嚴苛標準屢屢沖向現實,今夏的均碼女裝已經縮水至童裝尺碼,減肥背后的產業鏈,也會適當的在“身材焦慮”的火盆中再添一把柴。
互聯網中會有無數“成功案例”幫人入坑,視頻中有人在一個月期間判若兩人,進訓練營后才發現主人公實際是訓練營的教練。有人科普式講述“什么樣的人適合進訓練營”,半褒半貶看似真人實測,其實在入營前被問“從哪個博主看過來的?”的時候就應該明白這都是生意。
如果觀望得夠久,會發現社交平臺中有無數潛伏多年的“老演員”,小紅書的筆記中,就展示了無數參加減肥訓練營后的崩潰實錄。
厭食、暴食、焦慮和抑郁同屬在訓練營高強度減肥的并發癥。“壓心態”成為普遍現象,狼性雞湯被強灌進學員耳朵,在營成年人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下瀕臨崩潰。
張弛在減肥訓練營的三個月,曾無數次看到別人崩潰和心理失衡,動感單車課上會有人突然哭出來,在食堂會有人突然暴走砸摔餐盤。
從很多人的真實分享看來,“糟糕的體驗”似乎是種普遍現象
“之前覺得,只要瘦下來心情總不會壞到哪里去,但真正擁有心理問題時,自我厭惡起來和體重真沒太大關系?!?/p>
在小紅書中減肥訓練營相關筆記的評論區中,一部分問基地在哪里,一部分人勸導大家不要去,有人分享成功經驗。
同時,幾乎每條筆記下都有減肥訓練營的教練實時蹲守,留言告知博主“很遺憾你有這樣的體驗,歸根結底還是他們不夠專業,在我這里能吃好住好,瘦不下來還全額包退報銷路費。”
當減肥訓練營成員猝死再度沖上社會新聞過后,在小紅書搜索“減肥訓練營”后,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每隔3、4條筆記就會穿插一條減肥訓練營廣告。
右下角的“贊助”標簽,就是成為營銷犧牲品學員的墓碑。
從第一次在搜索欄打下“減肥”、尋找不費力又高效的減肥偏門、和點開訓練營相關的第一條筆記開始,我們都已經走入大數據推流的瞄準鏡內。
制造焦慮和打造成功案例是減肥產業鏈中的生意經。
減重成功的博主會用成果輔以怒其不爭的語氣說出“如果你覺得這些都比身材重要,那現在可以劃走了”,社會對超重群體的苛責,身材焦慮激起的自我厭惡千層浪,背后總有人正在打包行囊準備前往訓練營。
減肥,在當今似乎已經不是一種個人選擇。
贊助、軟廣和勸退時常同屏出現
想要減肥的群體,正被各種因素架于炭火之上,“減肥是一輩子的事”一語雙關,畢竟在某一套標準下,所有人都永遠“不夠瘦”。
瀏覽小紅書,人的身體上總會有一個、或多個地方“不太對”,臉上一條紋能分別對應三種“凹陷”,后背永遠不夠薄、大腿內側外側和胳膊背后的贅肉不減下去,就會永生喪失穿一些衣服的權力。
每一條“不太對”都是纏繞在人們脖頸間的惡魔低吟,人們投身減肥這個永無止境的活動,即便自己并不一定需要。
張弛在基地時老學員告訴他,這里總有幾個熟悉面孔,有人體重始終固定在100斤左右但常駐此地,原因單純是“自己覺得自己胖”,一年往返兩三次全為治療自己的心病。
連同開文提及的312斤離世的女網紅,據公開信息,她之前也曾輾轉過4家訓練營。
更會有超重群體選擇在這里避世,訓練營基地多數在偏僻的市郊或山上,社會環境對胖人的不友好讓他們甘心住在鐵欄內。
減肥訓練營從不考慮這些人需不需要,開門做生意永遠不勸退,每個學員都是能讓他們經營下去的固定糧票。
不專業,成為外界對減肥訓練營的最大詬病,教練招聘的要求只低到“擅長3種以上團操課”。不專業的基地和教練迫使行業成為社會新聞的???,營養不良和猝死的頻頻發生讓人們意識到,這些號稱專業團隊的基地甚至沒有用于救急的醫療。
行業被劣幣占領,當前辦起一個減肥訓練營,并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過高的資質,只需要一個場地和基礎員工就可以開始招收學員。
潛在學員們僅僅通過互聯網建立起的單薄信任前往,將身材、體重和生命一并交給陌生人,按要求做到“聽話和堅持”,盡力地完成每一個波比跳,期待自己的汗水沒有白費。
04 結語
人們對抗身材焦慮多年,至今也無法達成真正的和解。
當真正超重人群身處于當前社會環境中,肥胖羞辱又無處不在,胖意味著“低自控”,意味著攝入的食物不高級,意味著收入,意味著階層。
而消費品巨頭們,則為了如何讓人吃糖上癮孜孜不倦。奶茶炸雞碳酸飲料,肉鋪火鍋果干薯片披薩酸辣粉,在這樣的圍攻下,那些幸存下來的真正的瘦子們多少是因為自制力,多少是因為天生的基因?
我們的身體沒有進化到足以對抗如此集中的高熱量食物,我們的精神也沒有進化到可以識別群體作案背后的惡意。
與天生的欲望和基因對抗,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與群體的惡意對抗,則更需要強大的心智。
那些小紅書上鋪天蓋地的減肥帖健身帖,藏著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潛意識里的審美洗腦,無意識中的價值綁架,和博主商家共創的財富密碼。
我們厭倦,但我們依然忍不住一次次翻閱那些帖子,幻想下一個成功的人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