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富士康在官方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新事業總部的首批招聘信息,此次招聘主要圍繞三大板塊展開,分別為電動汽車業務、電池業務和職能方面相關崗位。
招聘信息顯示,富士康將對電動汽車業務相關的50個崗位進行招聘。其中,除了新能源三電領域的崗位外,還包括了先期與先進制造工程、設備規劃及實施、制造質量、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和車體制造等與電動汽車生產密切相關的職位。這意味著富士康或將在新事業總部建設電動汽車產線,并正在圍繞這一目標進行人才儲備。
而在與電動汽車關系密切的電池業務領域,富士康也對包括工程規劃、設備工程、工藝工程、產品工程、IE工程、建廠工程、儲能電池業務、采購、經管在內的19個崗位進行了招聘。
值得注意的是,據富士康官網顯示,在本次新事業總部招聘的近70個崗位中,絕大多數職位都為工程師、經理、主管以及高級助理等中層崗位,對應聘者的學歷、工作經驗與相關能力都做出了較高要求,近80%的崗位都只招一人。
公開信息顯示,剛于今年4月正式揭牌的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占地173畝,坐落在河南鄭州,業務主要涉及電動汽車、數位健康與機器人三大板塊。在汽車業務方面,新事業總部設立了電動汽車發展中心與電池技術發展中心等配套部門。
從收購安泰電業正式入局汽車供應鏈算起,富士康進軍汽車領域已經有18年的歷史。隨著對汽車供應鏈滲透的不斷加深,造車開始逐漸成為富士康的新目標。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就曾公開表示,“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么就不能造電動車?”
2021年10月,富士康曾推出旗下純電品牌Foxtron,一口氣發布了3款以Model為前綴的量產原型車,并計劃在2022年進一步推出Model B與Model V兩款車型。不過,Foxtron的新車并未在市場引起強烈反響,其車型命名與特斯拉高度重合也被外界視為“碰瓷”營銷。
代工成為了富士康造車的新思路,按照構想,富士康將自建生產線并研發推出適用于電動汽車的MIH開放平臺,以此幫助第三方企業造車。在富士康的造車模式下,初創與首次涉足造車領域的公司進行新車投產將不必投入高昂成本,這將大大加快其造車進度。
根據富士康此前的預測,到2025年公司汽車業務收入將達330億美元,并占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5%的份額。此外,富士康還有一個更為野心勃勃的構想,那就是作為代工方,未來全球一半的電動汽車都出自該公司旗下的工廠。
由于經驗不足,富士康的代工之路發展的并不順利,相較于電子產品制造,汽車生產需要涉及更廣泛的技術范圍。
今年3月,位于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富士康持股整車制造廠就因制造成本高于售價,產品出現缺陷等原因暫停了相關車型的生產。與該持股公司合作的首款車型出現了成本控制和可靠性問題,引發了外界對富士康造車能力的質疑。
按照計劃,富士康將于今年交付Model C的量產版本,富士康此輪對于汽車產線人才的招聘能否補齊造車短板,為新車順利下線保駕護航,仍需下半年出爐的Model C交付數據來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