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豹變 趙若慈
編輯|劉楊
“鋪得太開,多個團隊同時探索多個方向,淺嘗但是輒止、貪多但是無果。”去年年底,B站CEO陳睿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過去兩年B站游戲業務發展不符自身預期,原因是自研走了彎路。
從去年五月B站游戲裁員消息傳出、調整游戲業務的組織架構,再到宣布重新“堅定游戲為公司主業”,一年過去,B站游戲似乎還在動蕩之中。
近日,據《游戲新知》報道,B站廣州心源互動工作室進行了裁員,原本規模為427人的團隊裁了約220人。不僅如此,B站還砍掉了4月21日上線體驗版的二次元動作游戲《霓虹序列》以及“仙劍奇俠傳”IP項目和“代號W9”兩個在研項目。心源工作室另外兩個在研項目得以保留。
版號恢復常態化之后,二次元游戲賽道戰火紛飛。在今年前五個月獲批版號的41款二次元游戲中,B站、騰訊、朝夕光年的新游戲都位列其中,光是B站自研和代理發行的游戲就有《艾塔紀元》《千年之旅》《七千兆億的星空》《依露希爾:星曉》《光隙解語》《閃耀!優俊少女》6款。
過去幾年努力去游戲化的B站,在減虧需求越來越迫切的壓力之下,似乎又回到最初的起點。但在越來越卷的二次元游戲賽道面前,靠游戲賺錢的好日子還能重現嗎?
01 B站游戲,繼續搖擺?
一直以來,B站對于游戲業務的態度,可以用搖擺不定來形容。
具體表現為,當資本市場詬病B站收入結構單一時,去游戲化和“破圈”成為B站發展的重點,而當“變現”成為B站急需達成的愿望時,它又將目光放在了游戲上。
據36氪報道,B站游戲業務的前負責人張峰已于2022年底離開B站,目前尚無最新動向,此前B站自研游戲和投資游戲公司的策略一直由張峰主導。
陳睿則從張峰手里接過了B站的游戲業務。
在去年11月4日的一封內部郵件中,B站對游戲業務相關團隊的匯報線做出調整,游戲發行事業部、游戲合作部、游戲創新產品部等多個部門的匯報線,由張峰調整至陳睿,并強調要進一步落實“自研精品、全球發行”的戰略。
回看B站的發展歷程,每一個關鍵轉折點幾乎都與陳睿有關。
早在2011年,陳睿一本正經地問B站創始人徐逸:“選擇bilibili這個名字,是不是因為《某科學の超電磁炮》里的炮姐?”這句二次元濃度含量極高的話,也許早早就暗示了陳睿與B站的未來。同年,時任獵豹移動副總裁的陳睿向B站注入首筆天使資金。
B站成立的最初幾年,徐逸帶領著一些草根創業者們“為愛發電”,直到2014年,帶著“獵豹”光環的陳睿全職加入B站,視頻彈幕小站走向行業頭部企業的路才真正開始。
2014年B站就已經開啟游戲聯運和代理發行業務,只不過當時代理的眾多手游大多成績平平。
2016年4月,張峰任B站游戲和PUG視頻業務副總裁,也是自研游戲的掌舵人。同年9月,陳睿拿下《Fate/Grand Order》(簡稱《FGO》)的國內獨家代理權,確定了“游戲”在B站發展的中的重要角色,而這一戰略也在之后的數據中得到了印證。
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B站收入為1.36億,到了2017年Q1環比增長95%;再加上2017年6月代理發行的《碧藍航線》,B站營收增長速度在當年達到頂峰,接近400%。
根據招股書,游戲在B站2017年總營收占比超過八成,達到了20.6億元人民幣,其中,《FGO》2017年在B站游戲收入中占比高達71.8%,另一款《碧藍航線》占比12.7%。
后來,在上市和資本的壓力之下,視頻、廣告、直播等業務占比逐漸擴大,“去游戲化”“去二次元化”成為B站的方向。《FGO》和《碧藍航線》之后的這段時間里,B站游戲方面也確實鮮有出色的成績。
這一次陳睿親自操刀游戲業務,會成為B站的下一個轉折點嗎?
目前來看,陳睿接手游戲業務半年后,還未出現明顯的進展。和之前大手筆收購、投資游戲公司不同,今年除了降本增效的策略外,B站游戲業務的重點在于“精”。
正如COO李旎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自研方面會聚焦優勢品類,然后會打造細分垂類第一的戰略,而且堅持長線運營,這一塊會埋頭苦干。”
然而,與代理不同,自研游戲更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米哈游創始人蔡浩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公開表示:“原神(研發期)確實花了1億美金。”
一邊減虧的需求愈發迫切需要降本提效,一邊又想繼續投入堅持精品自研,B站顯然有些搖擺。在此次廣州游戲工作室心源互動的裁撤調整中,除了砍掉“仙劍項目”和“代號W9”之外,B站還砍掉了二次元動作游戲《霓虹序列》,據“游戲新知”報道,其裁撤的理由是“預計游戲會持續虧損”。
《霓虹序列》搶先體驗版
而留下的兩個二次元項目,是否意味著在猶豫過后,B站依舊選擇在二次元身上“賭一把”?
02 二次元游戲,還有肉嗎?
和其他P2W(Pay to Win)類型的游戲相比,注重“Pay to love”的二次元游戲更需要負責人通過對內容的理解來俘獲用戶的青睞。盡管張峰曾負責搜狗搜索在線游戲業務,以及擔任過人人游戲運營中心副總監,但深入研發的經歷卻是缺失的。
36氪此前報道稱:“張峰過往履歷集中在游戲公司的商務方面,并未長期深入游戲研發的核心工作,這也使得張峰難以掌控龐大的原創工作室群。”
十幾年來B站頭像都是二次元萌妹的陳睿,必然對這一賽道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但如今的二次元游戲市場,早已稱不上小眾。
2020年,《原神》憑借一己之力讓二次元游戲賽道被資本重新關注,而自去年年底版號開始下發之后,連續幾個月都有高質量二次元游戲進入玩家的視野中。根據游戲新知的估算數據,4月26日上線的《崩壞:星穹鐵道》,在第一個月全球流水就超過20億元人民幣。
另外,在3月29日完美世界的《女神異聞錄:夜幕魅影》開測之后,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有11款二次元游戲扎堆開測,其中包括深藍互動的《重返未來:1999》、米哈游的《崩壞:星穹鐵道》、趣加的《暗號:瞳》等。
到了6月,據DataEye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年端午到暑期檔,共有20多款重磅新游上線。除了B站的《斯露德》外,游戲大廠也紛紛在二次元賽道發力,騰訊的《白夜極光》和朝夕光年的《晶核》也將參與這場角逐。
不僅是數量,二次元游戲在美術、內容和玩法上也肉眼可見地卷了起來,比如B站自研的《斯露德》主打“飛行射擊”,《重返未來1999》是以“復古未來主義”“神秘學”“20 世紀”幾個關鍵詞為核心的RPG,《晶核》則是原創魔導朋克題材的動作RPG。
新游戲扎堆上線也并不意味著誰都能分一杯羹,比如久游網絡科技的《拂曉》去年2月在日服上線后反響平平,今年4月27日發布停運公告。5月份上線中國式科幻題材的《行界》,以及暗黑童話題材《魔鏡物語》和地牢戰斗游戲《緋夢契約》在市場上也都聲量不大。
大環境的趨好一定是有利于B站聯運的,但是從當年對《FGO》的運營反饋來看,B站單純依賴別家“帶飛”,很難持久。
“從開服我就在玩FGO,但好多年過去,到現在我才登陸了1500多天。B站代理一開始順風順水,按照早運營半年多的日服走,后續不玩是因為時不時修改卡面、文字翻譯質量差、玩家福利削減這幾點。”資深游戲玩家小馮告訴《豹變》。
靠代理自然不能打入二次元游戲賽道的核心,這也是陳睿一直強調“精品自研”的原因。只不過,隨著米哈游的崛起,越來越多游戲廠商加入,二次元游戲賽道只會更卷。
03 自研游戲,等風來
“今年確實是游戲的大年,國內版號每個月都在發,然后進口版號從去年開始發了兩批,所以版號的充足供應不僅利好游戲業務,也利好廣告和直播業務。”2023年一季度B站業績電話會上,陳睿表達了對游戲業務的持續看好。
財報電話會上,李旎也提到,米哈游新游戲《崩壞:星穹鐵道》上線兩周內,B站相關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了《原神》同期的3.7倍,帶來的聯運跟廣告收入的總和在前一周也超過了同期剛開服的《原神》。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B站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2%,毛利潤同比提升37%,凈虧損同比收窄72%,環比收窄58%。盡管如此,游戲業務的表現依舊不盡人意,繼2022年四季度游戲收入同比下滑12%之后,這一季度B站游戲業務收入11.3億,同比下滑16.7%。
盡管過去幾年B站一直在強調“去游戲化”,但從當下的市場環境而言,廣告、直播、會員等收入板塊都十分依賴社區氛圍,賺錢并不容易。如此一來,想要迅速扭虧為盈的“小破站”必須想辦法更直接地賺錢,能讓玩家氪金的游戲則變成了重點發展對象。
但目前B站游戲主要還是依靠“外援”。6月14日,Sensor Tower商店情報平臺最新數據顯示,B站與米哈游聯運的《崩壞:星穹鐵道》5月海外收入激增至4月的3.7倍,超越《原神》登頂本期出海手游收入榜。另外,獨代游戲《閃耀!優俊少女》(《賽馬娘》國服)已于3月20日獲得版號,預計將于二季度上線。
雖然《崩壞:星穹鐵道》緩解了一部分B站游戲的壓力,但效果并不顯著。實際上,從2018年B站納斯達克上市時,就被市場詬病過于依賴對《FGO》的代理收入。
從今年開始,國內游戲版號發放常態化,依靠聯運的B站游戲也期待著大環境的趨好而帶動自身的業務發展。同時,為了打破過度依靠聯運“看天吃飯”的局限性,早在2021年二季度,陳睿就曾稱“游戲自研是B站的重點,預計未來將有一半的游戲收入來源于自研游戲”。
自研游戲方面,二季度,二次元即時戰斗RPG手游《依露希爾:星曉》4月6日已在海外多地區發行,射擊游戲《斯露德》預計將于6月上線。無論是B站本身還是資本市場,都在等自研游戲給B站帶來質的變化。
不過陳睿也提到:“游戲是要走精品策略,所以自研游戲的研發周期也會比較長,然后基本上一款自研游戲還是得要3年時間,所以下一批自研游戲至少得2025年和大家見面了。”
2016年,站在十字路口的B站選擇了游戲,2023年,陳睿做出了似曾相識的決定。這一次,B站游戲,還能重開一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