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于6月14日抵達中國北京,這也是蓋茨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訪問。抵京后一天,蓋茨在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發表演講,強調創新和合作在應對全球挑戰中的重要性。
GHDDI是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創辦的非營利性創新藥物研發機構。
蓋茨表示,距離他上一次來中國已有四年之久,世界發生巨變,全球經歷了新冠疫情、傳染病卷土重來、氣候變化影響加劇以及部分地區的饑荒。應對這些挑戰變得極為緊迫,而中國在減少貧困和改善全民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希望看到中國在幫助全球,尤其是非洲國家應對這些挑戰上發揮更大作用。
雖然全球面臨各種挑戰,但蓋茨對未來依然保持樂觀,他認為全球通力合作以及科學技術創新將幫助各國應對當下的挑戰。
在科學技術創新方面,蓋茨指出mRNA疫苗技術使預防結核病和瘧疾等疾病的疫苗成為可能。他相信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進步將在衛生保健和教育等領域帶來快速突破,氣候技術的創新則有望在確保人們獲得充足且可負擔的清潔能源的同時實現全球減排目標。
在如何利用科學技術創新來應對全球挑戰、實現社會進步上,蓋茨認為答案是每個人都要參與其中。而中國在健康、農業、營養和減貧等方面擁有寶貴的成功經驗可以分享,中國也聚集了大量人才,“中國的創新者在這些全球合作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蓋茨認為,通過科技創新和共同合作,全球今后有可能在衛生和農業領域取得進步。
以治療瘧疾為例,中國科學家的科研突破使得中國的瘧疾病例和死亡人數穩步下降。屠呦呦的開創性工作為世界帶來了抗瘧新藥,如今仍然是全球治療瘧疾的主要藥物。2017年中國首次實現了零本土瘧疾感染病例,并最終在2021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無瘧疾認證。
蓋茨指出,中國科學家沒有止步于此,目前正在開發新一代的解決方案,協助全球根除瘧疾。比如GHDDI正在與瘧疾藥品事業會(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和瘧疾藥物加速器(Malaria Drug Accelerator)兩家國際組織合作開發的一款臨床前候選瘧疾藥物。
GHDDI還發現了一系列能與現有結核病藥物產生協同作用的新型化合物,意味著結核病的治療療程有可能大幅縮短,從標準的四到六個月縮短為僅需一到兩個月。
在農業方面,蓋茨提到了已故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他稱贊袁隆平不僅改變了中國的農業和經濟,還培訓了來自5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水稻科學家,讓他們把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使得數十億人因此得以生存發展。
蓋茨以中國與西非的合作為例,提到蓋茨基金會支持了中國和西非水稻科學家開展合作,培育出了適應當地條件的水稻新品種,還與當地伙伴合作,確保農民能夠獲得這些新品種。目前在一些西非國家開展的試點項目表明,當地的糧食可以實現高達50%的增產。
他認為,這個例子再次突顯了伙伴關系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中國團隊和他們在水稻育種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這個項目不會成功。而如果沒有非洲團隊以及他們對當地農民和糧食體系的了解,項目同樣也行不通。
蓋茨表示,要解決人類面臨的日益復雜的挑戰,必須匯聚全球范圍內的專長。政府、學術、商業和慈善組織等社會各界都必須參與其中,這些挑戰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蓋茨演講當天,蓋茨基金會承諾未來五年向GHDDI提供5000萬美元捐贈,北京市政府承諾提供同等規模的資金支持,清華大學也將繼續在科研平臺建設與共享、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支持GHDDI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