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張熹瓏 司馬林威
作為金融與科技交匯而產生的最新領域,加密資產在近年成為熱點話題。全球范圍內多個經濟體,包括中國香港、美國、英國、日本、迪拜等均對Web3發展趨勢表態,并有意成為全球加密資產中心之一。
“比特幣和光類似。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動,看似兩個矛盾的事物同為一體。比特幣也是一樣的,既是風險資產又是避險資產。”在6月10日舉辦的界面新聞Web3閉門會圓桌論壇上,水滴資本創始合伙人鄭玉山如是說。
在美債違約風波剛剛驚險渡過,全球通脹局勢暫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加密資產是否值得專業的金融機構將其納入資產配置范圍?面對大起大落的加密市場,又該如何規避風險?比特幣未來的走勢會如何?
風險與機遇并存
經濟學有一個術語叫林迪效應——一件無法自然消亡的事物,每多存活一天,它的生存力就會更強。
香港潘渡公募基金行政總裁任駿菲認為,這是對比特幣一個非常精準的定位:“當2008年中本聰寫比特幣白皮書時,美國正經歷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所以它本質上是美國西海岸和東岸之間的博弈較量,華爾街人士在傳統的金融體系下逐漸發展出中心化金融CeFi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
Crypto(加密貨幣)有望在未來成為一種比較有意義的資產類別,在業界已是一種共識。“(加密貨幣發展)這么多年后,直到最近兩個月瑞信銀行、美國硅谷銀行出現危機,人們又開始回想比特幣的初衷是什么。”任駿菲指出,比特幣就是一個面向傳統金融分散風險的途徑,其定位是一種稀有資產,“現在大家也在找除了美元信用外還有哪些資產可以持有,去對沖美元信用帶來的風險。”
而在NextGen Digital Venture(NDV)創始合伙人Jason Huang看來,加密資產可以分為兩大類別,比特幣與其它加密貨幣。他認為比特幣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既和美元金融系統不存在直接關系,也和其它典型的金融系統不存在直接聯系。
2022年以來,美國硅谷銀行、Slivergate銀行等很多傳統銀行暴雷時,比特幣又有一波不錯的漲幅。截至6月5日,比特幣2023年的累計漲幅已達60.6%,恰恰說明了比特幣是一種蠻獨特的資產。
Jason Huang表示,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加密貨幣中的其他貨幣則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一種備選,還需要一定時間去發展出價值。
就在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對幣安和Coinbase的起訴文件中將19種代幣認定為證券,包括ATOM、BNB、BUSD等。“這些代幣的邏輯更像科技公司股票,它值不值得配置,完全通過傳統TMT投資基本面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公司項目做得好、用戶多,它的資產就可能上漲,這跟比特幣完全不一樣。如果拉長時間線來看,比特幣基本上處于一直上漲的狀態。”鄭玉山分析道。
將1%-5%用于配置比特幣
“幣圈一日,人間一年”,調侃的是比特幣暴漲暴跌的走勢。疫情暴發、美元大放水之后,比特幣價格創歷史新高達到60000美元,之后美元加息,一度又下跌至16000美元附近。
根據CoinGecko數據,6月10日比特幣市值跌破5000億美元關口,整個加密貨幣市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24小時內跌幅一度達到4.7%。
不過在業界看來,跟十年前相比,目前的漲跌幅已經穩定了很多。任駿菲回憶道,10年前每天20%的漲跌幅很常見。
“加密貨幣波動性最大的原因在于,早期感興趣的人少,市值很小,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市場操控。今天,比特幣是一個5000億美金、日交易100億至200億美金的資產,市值越大,可能波動會越小。”Jason分析,目前比特幣價格主要被納斯達克、黃金和加密貨幣三方面影響。
而大起大落的情況,在他看來,跟監管的缺失有絕對關系:“今天去非監管平臺交易,很輕松能到100倍杠桿;當系統中存在高杠桿,很容易出現羊群效應。甚至存在一種情況,交易所的人知道你的爆倉位是多少,刻意砸錢讓你高調倉,他們再把籌碼撿回來,這是很多不合規的交易所的盈利模式。”
任駿菲表示,從本質上來講,決定虛擬資產走勢的是市場的供需關系,一方面是期望值,另一方面是供需,“需求量一直在增加,這點毋庸置疑;供給端每次減半都會帶來一波牛市。”
而Jason認為,比特幣并不是讓人發家致富的資產類別,“其未來相對來講是高波動且不確定的。”他指出,家族辦公室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最好的做法是將1%-5%資產進行投資。如果稍微主動一點,可以跟著比特幣的四年周期走。至于其他的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以及全球經濟局勢變化,則需要時刻保持觀察。
比特幣并非追求財富的最好選項
根據中本聰設計的激勵減半算法,比特幣每四年就有一次周期。任駿菲提到,在明年年中比特幣將會迎來第四次減半,具體時間跟區塊高度相關。在市場反應上,減半前的半年至8個月供需關系開始變化,“預計在明年年初,陸續有機構建倉,市場預期已經在那了。”
“如果純粹為了追求財富效應,比特幣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項。”鄭玉山表示,按照“中間派”的預測,比特幣新一輪周期的峰值價格可以達到10萬至30萬美元,相比當下也就增長了10倍。“10倍這個數字其實不是很大,在VC投資領域也有機會投到10倍的項目。相比之下,Web3領域里蘊藏著更多的機會。”鄭玉山稱。
盡管比特幣以宏觀大類資產作為最終目標,但鄭玉山認為,Web3的機會其實相較比特幣還要更大:“加密貨幣經過十年的發展也分出了好幾個圈子。現在Web3就想用區塊鏈技術或去中心化理念來賦能傳統經濟和實體經濟,或者說去做下一代的移動互聯網,這也是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的。真正的Web1.0或者Web2.0的主體構成成分是社交、媒體、游戲、辦公,這是整個加密貨幣領域過去都沒有完成的,但是這些領域能產生的價值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