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領域以PERC為代表的的P型電池逐步接近轉化率極限,以N型硅為基體的異質結(HJT)等高效電池工藝愈發受到市場青睞。
近日,安徽光勢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光勢能)10.8GW異質結電池及組件智能制造項目開工,總投資75億元,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總投資25億元,建設年產3.6GW異質結(HJT)疊層電池及組件智能制造項目,于今年6月開工;二期總投資50億元,建設年產7.2GW異質結(HJT)疊層電池及組件智能制造項目。
面對異質結浪潮加速襲來,其產業化進程如何?N型電池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新老玩家競相發力,HJT產業化進程加速
今年以來,不少HJT領域“老玩家”正加速擴產步伐。
作為最早布局N型技術的企業之一,東方日升自2019年開始進行異質結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今年年初,該公司共募資50億元,主要用于包括5GW N型超低碳高效異質結電池片項目和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
就在今年4月,東方日升宣布其4GW高效25.5%異質結0BB電池實現全線貫通,首批異質結伏羲電池已于金壇基地下線。
擬于2024年啟動IPO的華晟新能源,同樣正加速HJT擴產步伐。其中,今年6月6日,安徽合肥華晟5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項目主體工程開工。據介紹,這也是全球最大的單體異質結電池生產基地。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此前獲悉,2023年,華晟新能源規劃異質結(HJT)投產產能將達15GW、規劃出貨量超4GW。另據規劃,到2025年,該公司將在宣城建成共計超20GW異質結全產業鏈產能。
與此同時,《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部分“新晉者”正嘗試在HJT領域打開更大想象空間。
其中,以羅博特科為例,該公司擬投資10億元在南通打造異質結銅電鍍設備的研發與制造中心,作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
光勢能董事長趙學文在接受《科創板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異質結產業的發展已接近‘顯著的量產性價比優勢’狀態。”
“今年一季度,是HJT電池和PERC電池單位利潤打平的黃金交叉點。越往后看,HJT電池相比PERC電池的利潤優勢會越明顯。”趙學文如是說。
趙學文預計,到今年年底,HJT與PERC電池的生產成本差距或將縮小至0.03元/W以內,“到組件側完全打平,但HJT電池的效率可以高出1.7%,同等功率下的全生命周期發電量優勢也有7%。因此,HJT電池可比PERC電池多賣0.2元/W?!?/p>
另據PVInfolink預測,今年年底我國HJT產能或達58GW,同比增長346%;組件出貨或約13GW,同比增長333%。
▍持續推進異質結降本增效
近期,在今年SNEC展會上,異質結技術進展引發業界關注。其中,以東方日升異質結伏曦系列組件的最高功率741.456W為首,高出TOPCon組件最高功率約21W,高出PERC組件最高功率約61W;同時,隆基綠能在2022年11月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轉換效率26.81%世界紀錄概念產品2681正式亮相。
隨著行業持續推進異質結降本增效,正逐漸打開更大想象空間。
從降本增效路徑來看,開源證券任浪團隊認為,目前HJT的經濟性可通過兩方面提升:一是通過多種技術手段降低硅片、非硅材料成本;二是進一步提高組件效率以獲得銷售溢價。
由于硅片、銀漿是異質結HJT電池組件生產成本中的兩大主要部分,這也成為企業降本的關鍵所在。
其中,在漿料端,通威股份在SNEC期間發布無銀化HJT組件730W+THC,其用產品直接證明,HJT電池可以無銀,這將極大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隨著硅片減薄進度加速,HJT對硅片質量要求低的優勢逐步顯現。自今年以來,行業開始逐步導入110μm半片(比TOPcon薄20%)。
光勢能董事長趙學文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近期目標是希望硅片厚度做到110μm或以下,銀耗量小于12mg,綜合成本低于TOPCon、接近于PERC。
在趙學文看來,30%以上效率的技術方向,最有可能量產的是“HJT+鈣鈦礦”疊層,這也成為該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按蠹s在2027年前后,‘HJT+鈣鈦礦’疊層技術或將實現大規模量產?!?/p>
趙學文進一步解釋道:”我其實不太喜歡稱之為疊層,而是多結。我們和很多鈣鈦礦企業溝通下來,認為鈣鈦礦技術未來一定會‘借雞生蛋’,晶硅疊加鈣鈦礦則順應這一趨勢?!?/p>
從行業進展來看,近日,沙特KAUST光伏實驗室(KPV-Lab)宣布晶硅-疊層太陽電池認證效率達到33.7%,“HJT+鈣鈦礦”疊層技術備受關注。
在隆基綠能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該公司創始人李振國認為,“雙結電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電池技術要攀登的新臺階。”
“中期看,隨著單結逐步成熟,晶硅/鈣鈦礦疊層憑借晶硅現有基礎,有望率先實現量產,受益結構及工藝優勢,HJT/晶硅疊層或將成為主流。”另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HJT領域尚存一定待解難題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HJT經濟性持平Topcon/PERC時,即可實現大規模量產。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HJT領域尚存一定待解難題。
在華晟新能源董事長技術助理周肅看來,HJT異質結電池的未來需要在制備流程、電池片結構、設備研發等方面持續進行創新。
光勢能董事長趙學文認為,“目前HJT相關技術路徑仍需要時間驗證,如:設備穩定性需要客戶端、市場的時間去驗證。”
廣發證券研究預計,銅電鍍技術成熟仍然需要1-3年時間,而銀包銅作為一項新技術,從實驗走向量產、再大規模量產,需要一定的時間增加下游客戶的認可度和接受度。
當前,隨著新老玩家擴產加速,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白鳛镠JT的新玩家,需要在老玩家未大舉進攻之前找到自己的戰略和不可替代性,后期來看,競爭點還在于終端市場?!惫鈩菽芏麻L趙學文表示。
近期,光伏行業“產能過剩風險”引發市場關注與擔憂。對此,趙學文表示,“多數人看到的是‘危機’,而我們看到的是‘機遇’。“
在趙學文看來,“過剩問題是結構性的,舊的產能被新的產能替代來擴充市場,并且隨著HJT的成本下降,其產業化應用將擴大至全場景,優秀產能仍有空間。“
“PERC的生命力并沒有想象中弱,其在成本上仍具有優勢,新的技術未突破下,無論是對于TOPCon還是HJT都將產生威脅,誰受到的沖擊大取決于降本以及整個功率提升幅度?!壁w學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