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光伏硅片環節有望迎來又一家上市公司。
6月1日,深交所官網顯示,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景太陽能)IPO已被受理。
招股書顯示,高景太陽能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25億股,募集資金約50億元。其中,擬在宜賓25 GW單晶硅棒及5 GW單晶硅片生產建設項目上投入35.7億元,占募集資金比重約71.4%;1.8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其余12.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如該公司成功上市,將是創業板今年迄今為止最大IPO。
高景太陽能成立于2019年7月,距今不到四年。該公司為專業化的光伏硅片企業,主營業務集中在光伏單晶硅棒、單晶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182mm、210mm等大尺寸單晶硅棒和單晶硅片。
目前,高景太陽能下設珠海金灣單晶硅片、青海西寧單晶硅棒、四川宜賓單晶硅棒及單晶硅片三大生產基地。
2021年末,高景太陽能單晶硅棒和單晶硅片產能為15 GW,規模位于行業第七。2022年末,該公司產能提升至30 GW。
截至今年6月,高景太陽能手握從2023年1月-2025年12月“鎖量不鎖價”的硅片銷售長單,合計約259.04億片。
2020-2021年,高景太陽能營業收入分別為8.91萬元、24.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3.63萬元、1.08億元。去年,該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全年收入達175.7億元,同比增長6倍以上;凈利18.2億元,同比增近16倍。
高景太陽能表示,這主要受益于產能持續提升、產銷規模快速增長等因素,公司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整體盈利能力增強。

高景太陽能發展迅速,離不開背后資本的扶持。
該公司由徐志群和珠海龍頭國企華發集團、IDG資本等共同創立,總部位于廣東珠海,實控人為徐志群、徐自寒父子。
IPO前,高景太陽能曾三次融資,目前已完成B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50億元。該公司當前估值達200億元。對比同行,同在IPO進程中的美科股份,2021年7月外部股東投資后,估值僅約29億元。
徐志群是光伏行業老人。1990年,他開始從事光伏相關工作,最早擔任洛陽單晶硅廠工程師。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徐志群曾任海潤光伏執行副總經理。此后長達11年時間內,徐志群擔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
2020年至今,徐志群任珠海天雁經理、執行董事等職務。2022年11月起,徐志群任高景太陽能董事長兼總經理。
徐自寒1994年出生,目前是高景太陽能董事、戰略發展中心總監。
高景太陽能目前面對的最大風險之一是行業“內卷”。硅片是光伏四大產業鏈中競爭最激烈的一環。
東吳證券5月研報指出,2022年底,硅片名義產能已達600 GW以上。考慮到落后產能淘汰、產能利用率等,測算實際有效產能260 GW以上;需求端2022年全球新增裝機量約230 GW,考慮到容配比等,硅片需求約290 GW以上,硅片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
該機構認為,未來隨著硅片技術變革減少、落后產能淘汰率下降,硅料等瓶頸因素消失、產能利用率提升,硅片名義產能提升,將存在過剩風險。 硅片質量為后續競爭的關鍵要素。硅片產能過剩將放大硅片質量的重要性,下游對質量優秀硅片的傾向性凸顯。
截至去年末,經營光伏硅片業務的主要上市公司中,隆基綠能(601012.SH)擁有133 GW單晶硅片產能;TCL中環(002129.SZ)擁有140 GW單晶產能。與這兩家寡頭相比,高景太陽能的產能差距仍大。
近年來,硅片新秀間的競爭也在加劇。例如,雙良節能(600481.SH)已擁有40 GW產能;弘元綠能(603185.SH)擁有35 GW單晶硅產能和20 GW切片產能;京運通(601908.SH)硅片產能規模超過20.5 GW。
另一家正在上市進程中的硅片企業美科股份,已在去年12月過會。截至2022年末,美科股份擁有約23 GW單晶拉棒產能和約20 GW單晶切片產能。
高景太陽能業務單一,在垂直一體化趨勢的當下,該公司僅有硅片環節作為盈利點,這也是該公司面臨的一大風險。
上述硅片新秀中,雙良節能、弘元綠能等均已向上下游擴產,成為垂直一體化企業。龍頭企業中,TCL中環也在加碼自身組件產能。
此外,在招股書中,高景太陽能還指出了原材料價格波動、存貨跌價、貿易摩擦等風險。
近期光伏企業密集披露IPO。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宣布啟動IPO的光伏企業已超過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