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薛昱婷
6月14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今年的石油供需兩側均創紀錄。
在需求端,IEA表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240萬桶/日,達到1.023億桶/日,超過去年230萬桶/日的增幅及之前的預期,創下新紀錄。其中,中國貢獻了漲幅的60%。
IEA報告稱,今年中國經濟反彈勢頭有增無減,交通和石化的用油飆升,推升4月石油的表觀需求達到了1630萬桶/日的歷史新高。
印度的需求同樣強勁,5月的汽油和柴油需求均打破該國歷史同期紀錄。相比之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各國的需求仍然乏力。
IEA預計,今年下半年石油需求仍會出現季節性和結構性增長,但增幅較小。之后隨著能源轉型的推進,石油需求增速將明顯放緩,預計在2022-2028年期間失去增長動力,峰值將在2030前到來。
與今年相比,明年的宏觀環境也不容樂觀,屆時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基本完成,石油需求增速將放緩至86萬桶/日。
“從2024年開始,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速也將明顯放緩。”IEA指出。
供給端,IEA預計,2023年全球石油供給將達1.013億桶/日,同比增加190萬桶/日,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由于歐佩克+決定將減產措施延長至2024年底,預計其成員國2023年石油供給總量下降47萬桶/日,2024年石油供給總量將下降20萬桶/日,但全球石油供應仍然可以得到保障。這主要因以美國為首的非歐佩克國家供給大幅增加。
IEA預計,2024年全球石油供給增至1.023億桶/日,增長同樣主要來自非歐佩克+產油國。
今年5月,由于歐佩克+實行減產措施,全球石油供給下降66萬桶/日至1.006億桶/日。此外,沙特宣布7月將進一步減產100萬桶/日,使其產量達到兩年來的最低點900萬桶/日。
俄羅斯5月石油出口下降26萬桶/日至780萬桶/日,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原油出口則上升了9萬桶/日至520萬桶/日。中國和印度對此貢獻超56%,非洲、中東和拉美貢獻12%。
IEA還預計,俄羅斯5月出口收入下降了14億美元至1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6%,俄羅斯原油的平均售價從4月的60美元/桶跌至5月的55美元/桶。
從當前油價走勢看,其更多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而非供需基本面情況。
5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較4月環比下降10%,沙特在6月初宣布更大手筆減產的消息,并沒有阻止油價下跌。
6月15日凌晨,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5.25%的水平不變,符合普遍預期。這是美聯儲自去年年初以來連續加息十次后作出的暫停加息決定。
6月15日凌晨,WTI 7月原油期貨報收68.27美元/桶,跌1.66%;布倫特8月原油期貨報收73.2美元/桶,跌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