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爾法工場 舉大名耳
導語:鄭方在2016年買入英偉達股票時,其市值僅為135億美元。僅數年,英偉達就長成為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2016年,著名的《對沖基金新聞》發布了一篇文章——《這家亞洲對沖基金買入英偉達和臺積電的決定正確嗎》?
那一年,英偉達(NVDA)和其所耕耘的PC市場,并非是一個被投資者看好的領域,當時有人認為,其執著的PC硬件領域,終將隨著移動設備的興起,成為歷史的塵埃。
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默默觀察的投資者,卻果斷出手,決定重倉長線持有英偉達。
說來也巧,在芯片和科技領域,浙江人總是能屢屢改變世界,臺積電的張忠謀是浙江寧波人,英偉達的黃仁勛是浙江青田人,金土頓的杜紀川浙江青田人,日月光的張虔生浙江溫州人。
而這位頗具遠見的投資者——凱思博的創始人鄭方,也是浙江人。
近期,英偉達憑借財報的優異表現,股價暴漲 25.96% ,公司市值沖擊到萬億美元。鄭方多年的堅持,終于得到了巨大回報。
以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這是鄭方對人類科技、未來的押注,理所應得的結果。
但倘若設身處地地回望當年的情況,就會發現,穿透市場的迷霧,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決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1 逆境見真知
2016年,已經在PC市場打下一片天地的英偉達,正面臨著各種困境。
根據IDC的數據,2016年全球PC出貨量為2.59億臺,同比下降5.7%,是連續第五年下滑。
而造成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經過數年發展后,性能和功能越來越強大,且價格不斷下降,越來越能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比如上網、看視頻、玩游戲等。
因此,很多消費者覺得沒有必要再買一臺PC,或者延長了PC的更換周期。
與此同時,英偉達在GPU市場面也臨著AMD、英特爾等強勁競爭對手,尤其是AMD收購ATI后,形成了CPU整合GPU的新解決方案,對英偉達構成了威脅。
與業內當時看衰英偉達的態度不同,鄭方基于大量的研究與調查,認為:“顯卡的GPU構造是最接近人工智能運算能力的架構,因此,英偉達在人工智能領域將大有可為,未來業績爆發力巨大。”
于是,凱思博開始大量買入英偉達的股票高達幾億美金。
這一不同與市場的認知,是由于當時鄭方敏銳地察覺到了人工智能的萌芽。
2016年,可以說是世人第一次感受到“AI震撼”的年份。
那一年,名為AlphaGo的人工智能戰勝了世界頂級圍棋手李世石,宣告了AI在單一領域對人類的完勝;
而也就是在這一年的8月,英偉達把全球第一臺AI超級計算機捐給了當時還剛成立不到一年的OpenAI。
由此,鄭方認為,其絕不只是一個制作PC顯卡的硬件廠商,將來必定大有可為。
果不其然,在2016年至2017年,短短兩年時間,英偉達股價最高漲幅達十倍,讓鄭方成為當時AI領域賺錢最多的華人。
在鄭方的投資邏輯中,英偉達當時的處境,與當年打敗了IBM的蘋果十分相似。
20世紀80年代,蘋果用一款名為Macintosh的個人電腦,打敗了IBM體積龐大、價格昂貴的計算機。
它的外形小巧精致,價格也比IBM的大型機要便宜得多,而且圖形用戶界面和鼠標輸入設備讓操作變得簡單直觀,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通過讓更多普通人享受到科技的成果,蘋果成為了當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
同樣,在當時英偉達的GPU技術生態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胎芽。
具體來說,其所開發的CUDA技術,不僅讓開發者更容易地使用英偉達的GPU來加速各種計算密集型的任務,例如深度學習、圖像處理、科學計算等。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軟件工具,可以幫助開發者編寫和優化GPU代碼。
同時,英偉達還十分前瞻性地,在GPU中引入了一些針對深度學習的硬件技術,例如Tensor Core,可以支持各種精度的計算。
所有這一切支撐AI的技術,都讓今天的ChatGPT等大模型,不再因硬件和算力的限制,變得遙不可及,而是成為了人人觸手可及的科技成果。
02 EQ的力量
如前所述,鄭方認為,任何能夠在未來使更多人類受益的科技,都是值得投資和期待的,這也是凱思博重倉長線持有英偉達的原因。
不過,這種“受益范圍”的維度,并不是單向和平面的。
很多國內投資者,雖然也知道技術的進步,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并且也加倉了一些科技公司。
但由于不理解科技發展使人類受益的邏輯,因此當某一技術需要長期研發,且很難看到實際成果時,這類投資者,往往就難以堅持長期主義。
其實,這樣的誤區,就在于將人類生活的維度,看成了扁平的一維世界。
在鄭方看來,人類在數千年的歲月中,實際上都生活在一維的平面中,在這個單向的平面里,人類財富的源泉,往往就是自然界的各種資源。
這也是為什么,在“一維時代”能夠獲取大量財富的企業,往往都是石油、地產一類的資源型企業。
而到了互聯網時代,人類生活的維度,就從先前的一維擴展到了互聯互通的二維時代,在幾乎無限的網絡空間里,眾多互聯網企業,憑借著QQ、微信這類APP,讓科技的成果惠及到了更多使用者,并由此創造出了傳統資源企業10倍都不止的財富。
而到了AI時代,隨著ChatGPT等更先進的人工智能的出現,科技對人類的“受益范圍”則擴展到了更廣泛、更深層次的三維時代。
鄭方認為,這種“受益范圍”的擴展,是ChatGPT等AI所展現出的EQ(情商)能力所帶來的。
因為先前的AI,比如戰勝了李世石的AlphaGo,雖然在智力層面擁有了超越人類的實力,但要使其真正走進人類的生活中,就必須先讓其變得更像一個“人”,而不是機器。
于是,會寫詩、會畫畫,能讀懂人類心思的GPT,憑借著以往AI所不能及的EQ,迅速俘獲了大量用戶。
它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娛樂、教育、創作等服務,還可以與人類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系和信任。它開啟了計算機的靈魂,讓人類和機器之間的交流更加自然、流暢和有趣。
英偉達作為GPT等AI背后的強大支持者,為其提供了高性能、高效率、高靈活性的GPU和軟件平臺。英偉達不斷創新和優化自己的產品和技術,也為AI領域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和貢獻。
英偉達擁有全球最廣泛的AI生態系統,與各大云服務商、數據中心運營商、AI框架開發者、AI應用開發者等合作,為各行各業提供端到端、全棧式的AI解決方案。
如果當前的生成式AI,是一條遨游于海中的魚兒,那么英偉達所構筑的AI生態,就相當于是將其圍繞著的大海。
03 未來的啟示
在多年的堅持下,鄭方的堅持迎來了巨大的回報。
上月月底,英偉達發布了第一季度財報,從整體來看,英偉達第一季度的營收額為71.92億美元(約508.38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了19%。
其凈利潤也遠高于市場預期的14.899美元,達到了20.43億美元(約144.41億元)。
5月26日,隔夜美股,英偉達股價大漲25%,盤中一度漲超30%,市值增長了2200億,重返萬億美元市值。
細分到具體業務,數據中心收入打破了英偉達自家的紀錄——42.8億美元(約302.54億元),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18%。
而回首當初,鄭方在2016年買入英偉達股票時,英偉達的市值僅僅在135億美元至150億美元,PE在16倍左右,賬上凈現金高達34.51億美元。
誰又能想到,僅僅數年后,英偉達就長成了一個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這樣的增長,不只是某一技術突破帶來的爆發,而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在可預見的未來,英偉達在算力芯片上的優勢,將繼續為其在AIGC時代帶來更大的收益,因為在所以在此次的AI浪潮中,誰掌握了GPU,誰就掌握著了訓練大模型的“算力血液”。
面對這樣的未來,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表示:“我們看到了業界對NVIDIA計算平臺的強大需求。NVIDIA正在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生物學、氣候科學、游戲、創意設計、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等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諸多領域的進步。”
這種通過科技的力量,改變人類生活的理念,恰好與凱思博的投資理念不謀而和。
因為在凱思博的CEO鄭方看來,任何投資都應該以人為本,關注那些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力,以及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
在這一理念的驅動下,鄭方認為,所有的優質上市公司都或多或少是由三種關鍵點來驅動其長期成長的,分別是投資驅動型、服務驅動型和創新驅動型。
在創新驅動型的企業中,無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硬件的創新,只要能對人的生活產生正向的改變都是優質的企業。
回望今夕的大模型競爭,我們不難發現,國內的AI領域,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成熟、資金充裕的企業,更需要一些富有卓識和遠見的投資者,在這場漫長的科技馬拉松中,堅定不移地支持那些能為世界帶來改變的技術和背后的企業家。
畢竟,人類的偉大之處,就在于能夠“看見”并相信那些尚未發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