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孫梅欣
即將在6月14日舉行的南京土拍,在開拍前一日出現“變故”,原計劃出讓的4宗地塊中,有3宗臨時延期出讓。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6月13日下午發布了延期公告,其中江心洲G25、鐵心橋G26、江寧未來科技城G27三宗地塊悉數延期。
這意味著6月14日的南京土拍,最終將只有溧水一宗地塊能掛牌出讓,整場土拍起拍金額將從近65億元,縮水至2.88億元,不足原計劃的零頭。
在今年南京已經舉行的幾場土拍中,也有少量地塊在出讓前延期,但像此次在土拍前出現大面積地塊延期的情況尚屬首次。有業內人士認為,“房企在用市場化邏輯對供地計劃進行投票。”
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此次三宗地塊出現延期,主要還是由于房企參與積極性不高,地塊無法保證順利出讓,“其中有一宗地塊早前有一家民營房企有托底意向,但從最終延期出讓的情況來看,很可能這家也退出了。”
事實上,此次延期的不乏熱門板塊地塊。其中雨花板塊剛在5月土拍迎來市場新高,廈門建發通過搖號才獲得觸頂地塊。江心洲地塊在今年3月土拍中曾快速成交,所在的河西板塊一直以來都是南京市場大熱門。
但在南京房企業內人士看來,上述三宗地塊質量存在一定“短板”。一位南京房企營銷總認為,即便是身處熱門板塊的江心洲,今年5月新開樓盤的實際去化量也只有20多套:“雖然定位高端改善,但江心洲島上整體配套偏弱,按照現在理性的市場環境,剛需的基礎配套+改善的面積品質才是目前市場上的最需要的產品。”
同樣,江寧未來城板塊存在知名度較低,雖然有地緣性客戶但外來人群難以入場的情況。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鐵心橋地塊整體條件較好,但近期其所處的雨花板塊出讓量較大,會出現同批次上市量大、市場競爭過分激烈的情況,延期出讓有利于調整上市供應節奏。
從市場關注度來看,這場土拍也將從“熱鬧”轉為“冷場”。最終上架的溧水地塊由于位置遠離南京主城區,一直以來都不是市場熱點。從早前的幾次溧水地塊成交情況來看,接盤方主要來自當地國企或城投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近期還加快了供地計劃。就在6月9日,南京剛公布了即將在7月中旬出讓的8宗地塊,涉及雨花、江寧東山、城東青龍地鐵小鎮、六合等多個板塊,總土拍價定在89.83億元。
6月12日,傳出的一份《2023年南京市重點擬出讓地塊一覽表》顯示,南京還將有39宗地塊等待出讓,包括河西南魚嘴、江北核心區、南部新城、鼓樓濱江、邁皋橋、仙林湖、江寧等多宗優質地塊。
其中,棲霞區和江北新區地塊較多,早前入市較為火熱的河西南、南部新城的出讓節奏則有所放緩。
對于即將在7月出讓的地塊,有房企投資人士認為,仍存在質量不高的問題:“8宗地有4宗在非主城區六合,青龍地鐵小鎮的市場認可度不高,2宗雨花地塊的出讓節奏問題和本場類似。”
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輝認為,目前南京市場需要供應端賣好地,需求端賣好盤:“以好地好房來激發土地市場和住宅市場的人氣,吸引房企和買房人入市,能發揮以點帶面效應,推動更多區域和樓盤的復蘇。”